三十八、紫癜
临床常见的有过敏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前两者都是毛细血管中毒,并累及血管壁,使其渗透压和脆性增加而引起;后者则是因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减少,功能低下,并直接损伤血管壁而出现全身皮肤黏膜瘀斑,瘀及内脏出血,属中医的瘀血、发斑、肌衄症范畴。
方一丹红四物汤当归1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牡丹皮15克,红花5克,益母草25克,茜草根20克,仙鹤草25克。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①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②阴虚者,去川芎,加龟甲15克,鳖甲10克;③兼有湿热者,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④合并鼻齿出血者,去川芎,加藕节25克,茅根50克;⑤皮肤瘙痒者,加荆芥、防风各15克。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二白仙消癜汤白鲜皮50克,血见愁30克,茜草根25克,仙鹤草50克,牡丹皮70克,地榆炭20克,生地黄炭20克,金银花20克,丹参30克,三七10克,羚羊角10克(剉细末),紫草20克。加减:瘀斑久不消者,可重用白鲜皮,再酌加白蒺藜30克,牛蒡子30克;如见唇舌暗红,可酌加红花10克,赤芍20克。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三消斑汤牡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2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当归15克,茜草根12克,槐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有发热者,加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板蓝根20克;②便血者,加地榆10克,炒蒲黄10克;尿血者加大、小蓟各10克;③腹痛者,加白芍15克,延胡索10克,木香10克(后下);④关节肿痛者,加防己10克,乳香、没药各3克;⑤肢体水肿者,加车前子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主治:过敏性紫癜。本方用于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有过敏病因者。疗效:用本方所治50例,全部治愈,最短者5天,最长者36天。
三十九、肠道寄生虫病
肠道寄生虫病是指寄生于肠道的蠕虫,如蛔、绦、蛲、钩、姜片虫等而引起的疾病,染有此病者,可见面黄肌瘦,精神委靡,时有腹痛,或有异嗜、小儿发育迟缓等。但不同的虫类致病,有其各自的症状和体征,故应借助现代医学的粪便镜检,方能确定所患虫疾的类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肠蛔虫病
肠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它主要寄生于小肠内,色乳白,状如蚯蚓,患病时脐周阵发性疼痛,时作时止,如蛔虫上窜胆道可见右上腹剧痛,称为蛔厥,如集结成团,阻塞肠道,则引起肠梗阻。小儿患病可见面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斑块,巩膜可有蓝点,下唇内侧有散在的白色小颗粒,并有贪食或异嗜、面黄肌瘦、发育迟缓等现象。
方一定痛驱蛔汤黄连2克,川椒1克,乌梅肉、使君子肉、槟榔、川楝子、延胡索、神曲各10克,炒牵牛子、青皮、陈皮各3克,水煎服。有热象者,加重黄连用量,有寒象者增用干姜。屡用屡效。
方二驱虫散榧子仁、使君子仁各150克,槟榔、雷丸、苦楝根皮各100克,砂仁、乌梅各50克。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次1~2岁者服2克,2~5岁者服3~4克,6~8岁者6克,水煎连渣服下。功效:杀虫消积,理气止痛。
方三小麦杆煎小麦杆20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别于上午9时及下午16时各服200毫升。本方驱蛔率较哌嗪(驱蛔灵)略高,且药源广,副作用轻,煎服方法简便,尤适用于农村。
方四外治法蛔虫在肠内积聚成团,致大便不通,腹中剧痛。以雄黄50克研末,调鸡蛋2个,在碗中拌匀,然后用菜子油煎成薄饼,不烫手时,趁热贴在肚脐上,外以布包好,虫即随大便而下。
(二)蛲虫病
蛲虫虫体小而色白,形细小如白色线头,它寄生于小肠下部和大肠里,以儿童患病为多,成年人亦不少见,它不仅在肠道吸收营养,同时也吸嗜人体血液。同时由于雌虫夜间爬到****周围产卵,刺激****周围皮肤组织,引起患者****奇痒和烦躁不安。
方一百部5~10克,或煎汤一次内服,连服3日,或使君子仁嚼食,按每周岁1~1.5粒计算,连续服用数日。
方二槟榔30克,捣碎后加水500毫升,文火浓煎1小时,取汁空腹1次顿服,连服2~3天。
方三大蒜适量捣烂如泥,加香油少许,调匀,晚上临睡前涂于****周围。
方四苦楝子1个,用温开水泡软,去皮后每晚睡前塞入****,连用5日。每日须用开水烫洗短裤,以免传染。
方五每晚临睡前用棉球蘸风油精塞入或外涂****,根据年龄差别可选用原液或用注射用水稀释1~2倍,以减少其对黏膜的刺激,此法共治138例,肛周瘙痒症状均消失。
(三)绦虫病
绦虫可分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两种,虫体由扁而长的许多节片连接呈长带状,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内,患病是由于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幼虫的猪牛肉,或因菜板和菜刀生熟不分而染有幼虫(米生肉)被食入而患病。
方一生南瓜子60~90克。去皮研面,加入少量白糖,空腹顿服,隔2小时后,将煎好的槟榔(30~60克)药汁1次顿服,服药5小时后即可见虫体排出,如无大便可冲服玄明粉(芒硝)10克,本方经临床验证屡用屡效。在排便时注意观察绦虫节片的完整性,并注意其头部是否排出。
方二槟榔承气汤槟榔100克,生大黄20克,甘草15克(小儿用量酌减)。先将槟榔、甘草煎40分钟,后入大黄15分钟,两煎浓缩至500毫升。晨起先服300毫升,冲芒硝2/3,4小时后服余下部分。主治:绦虫病。疗效:所治118例,1剂成功者105例,2剂成功者13例,成功率达100%。
四十、内科杂症
(一)老年性夜尿增多症
方药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各400克,五味子50克,覆盆子200克,盐炒车前子10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疗效:治疗10例,服本方后均得到明显疗效。见效最快的3天,最慢的1个月。每晚尿量控制在1~2次,只有1例夜尿2~3次。
(二)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方一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金银花、大青叶、白鲜皮、地肤子各12克,白术、防风、野菊花、白蒺藜、丹参各20克,黄芪20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服,连服3~6剂。另据患者经验,如将药做3次煎,用此煎连药带水外洗局部,止痒效果更佳。
方二外洗剂取食盐100克,浓泔水1000毫升,两者置锅内煮沸10~15分钟倒入面盆中,温热以能适应为度,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搽洗患部,早、晚各1次,每次搽1~3分钟。一般1~2次见效,多则3天,搽洗前先抓后搽洗,以疏松毛孔,使药力直达病所。疗效:用此法治疗数十例,疗效较好。注意事项:忌饮酒、忌鱼虾蟹等食物。洗澡时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
(三)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反复发作,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的炎性改变(如虹膜睫状体炎、结膜炎、角膜炎、脉络膜炎和视网膜炎等)三大症状为其特征表现,故本病又称为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狐惑病范畴。
方一黄连4克,甘草8克,黄芩10克,生薏苡仁15克,滑石10克(包),菊花12克,芦根30克,赤芍9克,生地黄10克,红花6克,木通4克,土茯苓15克,炒黄柏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湿热壅阻者,加车前子15克(包),泽泻12克;②热毒亢炽、高热者,加连翘9~12克,金银花10克,生石膏20克(煎);③经络瘀阻者,加牛膝12克,伴气阴两虚者,去木通、黄连,加太子参、石斛;④气血虚亏者,加白术、党参各12克;⑤低热者,加青蒿9克,秦艽10克;⑥关节肿痛者,加威灵仙9克,海桐皮12克;⑦咽喉肿痛者,加桑叶9克;食欲不振者加神曲、白术各10克。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方二导赤散加味生地黄12克,竹叶、木通各9克,甘草6克。疼痛者加川芎;有感染和渗出者,加天花粉12克,薏苡仁18克;发热者,加生石膏18克,知母9克;体弱者,加黄芪12克,白术、防风各9克;溃疡面大者,加赤小豆18克,水煎服。口腔溃疡者,用碘化钾0.25克加入3%过氧化氢液4毫升(临时配制),冲洗口腔或漱口,每日1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笔者所治8例,多在服药3天后好转,平均7天左右痊愈(基本),5例半年内未见复发,3例半年内仅有1~2次复发。
方三党参12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附子10克,干姜5克,黄连5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白花蛇舌草20克,苦参15克,仙茅10克,金银花15克,甘草10克,牡丹皮10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功效:温补肾阳,清泻寒热,兼解毒疗疮。主治和疗效:本方为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用以治疗一些长期感染引起衰竭,以及一些慢性炎症、慢性溃疡病,多取得显著疗效。本方用于治疗白塞病数例均获痊愈。
方四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附子5克,肉桂5克,川椒10克,乌梅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据《中医医案八十例》中介绍,应用本方治疗白塞病,服上方1剂疼痛减轻,3剂后溃疡面开始愈合。
方五党参12克,黄芪30克,附子10克,仙茅10克,甘草10克,干姜5克,黄连5克,黄柏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金银花15克,牡丹皮10克,大黄5克,苦参10克。功效:温补清泻,扶阳解毒。
[附]泽漆消瘰汤鲜泽漆40克,土茯苓、黄精、夏枯草各30克,连翘、山楂、枳壳各15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150~20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2日1剂。瘰疬重症加蜈蚣2条,桑根(去黑皮)20克。加减:纳呆便溏加山药30克;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加牡蛎30克,五味子10克,麦冬、沙参各15克;咳嗽甚加百部、浙贝母、杏仁各10克;瘰疬已破加黄芪40克,女贞子、何首乌各15克。亦可将泽漆浓煎收膏,余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1日3次,饭前开水送服。外治(未溃者):川乌、草乌等量研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1日1换,1个月为1个疗程。已破溃者不宜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