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上司写的英文信中有某个单词用错了,把整个意思都歪曲,做秘书的可以婉转地问上司,表示自己不明白这个句子的意思,请他指点,待他说明以后,可以问他那个单词是否与另一个(正确的单词)相同,此时上司应心领神会,可能会说用你提的单词也可以,那时你便可将之更改。
其实,只要下属能时常记住自己的身份,便不难避免直说其非的事发生。
3、只说你应该说的话
当上司问你任何一个问题时,在你的脑际都要很快闪过这类念头:他提问的真正"目的"何在?然后针对他的"目的"具体地回答,不要问什么都如实地回答。
特别是与上司闲聊时,有些人容易在上司面前放松警惕而口不择言,说出一些本来不该说、平常不敢说的话,其结果会很快反应在上司对你的认识和任用上。
4、不可贸然向上司进言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认为,部属不能随便向上司进言。他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反映了进言宜慎重这个真理。韩非列举了进言者的一些危险,不妨参考一下:
(1)君主秘密策划的事,不知情者贸然进言就会有危险。
(2)君主表里不一的事,谁把这个情况说破,谁就会有危险。
(3)在进言被采纳的情况下,如果进言的内容被他人得到了,进言的人就要受到泄密的怀疑。
(4)为官的经历还不深,还没得到君主信任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全显露出来,那么,即使谋划成功,也不会受赏;如果谋划失败,反而受怀疑。
(5)揭露君主的过失,用道德理论加以指责,那是危险的。
(6)君主用他人的意见获得成功,并把这个成功归于自己,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就会有危险。
(7)强制君主从事超出其能力的事,会让君主难堪,这个进言者就会有危险。
(8)如果君主谈论人的品格,又别有所指,接着再谈论平庸的人,并有煽动之意,幕僚们就要有所警惕。
5、不要和上司称兄道弟
有些年轻气盛的员工,只为突显、膨胀自己的角色,往往不知礼貌,动辄直呼长官名字,或者干脆称兄道弟,这种没大没小的幼稚行径,都是办公室里的忌讳。
语言中不要流漏不满情绪
一个人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在单位上下级关系间、同事间,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时,许多人的表现是不满、愤怒、对抗、暴跳如雷、大骂一通。这些行为只是把一时的激动情绪简单地发泄了一下而已。结果呢?只是自己白白耗费了心力,于对方并无多大的损伤,而自己受歧视的处境仍然未变,相反,受到的伤害可能会更深。
夏丹是一家公司的行政助理,同事们都把她当成公司的"管家",公司里事无巨细,都要找她才行,这样一来,夏丹每天事务繁杂,忙得团团转,牢骚和抱怨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这天一大早,又听她抱怨"烦死了,烦死了!"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 "本来心情好好的,被她一吵也烦了。"
其实,夏丹性格开朗外向,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说她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却一点也不曾怠慢。维护设备,购买办公用品,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夏丹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再加上她为人热情,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李来领胶水,夏丹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劈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忙赔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一有点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王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原来复印机卡纸了。夏丹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夏丹边往外走边嘟囔:"综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张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夏丹态度虽然不好,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真是离不开她。虽然她把应该做的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夏丹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
年末的时候,公司民意选举先进工作者,大家虽然都觉得这种活动老套可笑,暗地里却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奖金倒是小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领导们认为先进非夏丹莫属,可一看投票结果,80多份选票,夏丹只得6张。
有人私下说:"夏丹是不错,就是嘴巴太厉害了。"
夏丹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
什么叫费力不讨好?像夏丹这样,工作都替别人做到家了,嘴上为逞一时之快,抱怨上几句,结果前功尽弃。
这个故事提醒大家:我们不需要对那些令人不满的东西牢骚满腹,或者大发雷霆。如果这样做,不满情绪虽然得到了宣泄,但往往是无济于事。所以不满大可不必形于言辞。聪明的人,能够比较自如地调节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不快的负性事件及其引起的不良情绪压抑到意识之下,或遗忘于意识之外。压抑与遗忘相比,遗忘更洒脱、彻底。被迫的忍耐无疑有强烈压抑的痛苦。
不恃才傲物自诩清高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总有些清高的人存在。对于这种性格,虽然不一定非要改变,但也没有必要更没有理由借对你看不上眼的人的污辱,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高风亮节。从理论上讲,这是把自己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强加给别人;从现实来看,这是没事找事,惹火烧身。
李白是唐代著名大诗人,他才高八斗,文采斐然,但又孤傲清高、放荡不羁。他有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之句,由此可看出他的性格几乎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所以,虽然他满怀报国热忱,唐玄宗也看重他的才华,却终未能在仕途亡走下去,更不用说施展身手,大有作为了。原因就在于他自恃清高、傲气太盛,使得皇帝身边的关键人物受了侮辱,以致受到暗算而丢官。
杨贵妃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深得皇帝的宠爱。在一次宫廷酒宴中,李白曾于酒酣耳热之际,作《清平调》三首,歌颂杨玉环的美貌。他在作这三首诗时要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太监的地位是卑贱的,但得宠的太监就不同了。高力士因此深以为耻,对李白怀恨在心。
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写得很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在诗中把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像仙女一样。杨玉环十分喜欢,常常独自吟诵。李白在诗中提到了赵飞燕。这在李白,绝不存在丝毫讽刺的意思,他只是就赵飞燕的美丽与得宠同杨玉环相比较。然而比喻之物与被比喻之物不可能是全部特征的相合。这使怀恨在心的高力士看到了报复的契机。
一天,高力士又听到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我本来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诗把李白恨入骨髓,没想到您竟喜欢到如此地步。"杨贵妃听后吃了一惊,不解地问道:"难道李翰林侮辱了我吗?"高力士说:"难道你没注意?他把您比做赵飞燕。赵飞燕是什么样的女人,怎么能同娘娘您相提并论?他这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淫贱啊!"
在当时,杨玉环已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哥哥、姐妹也都位居显要,声势显赫。她唯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地位是否稳固。她绝不希望被人看做像赵飞燕那样淫贱,更害怕落到她那样的下场。高力士摸透了杨玉环的心思,因此也就在她最软弱处下了刀子。他轻而易举地便把李白的诗同赵飞燕的下场嫁接起来,一下子使赞美的诗篇成了讥嘲的证据,激起了杨玉环的反感与憎恨。后来,唐玄宗曾三次想提拔李白,但都被杨玉环阻止了。高力士靠此手段,达到了报复脱靴之辱的目的。一次小报告葬送了诗人的前程。
在李白看来,像高力士这样的小人根本不配与自己为伍,正邪势不两立,正人君子自然嫉恶如仇。正是在这一思想支配下,李白巧借醉酒之机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了高力士,没给他留丝毫面子,这样做虽可泄一时之愤,但他却没想到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应该说,两人相斗,笑到最后的还是高力士。
李白后来虽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全身而退,但毕竟被彻底赶出了他梦想施展抱负的政治舞台。从此他借酒浇愁,赋诗抒怀,落魄于江湖。诚然,他这种清高值得我们去钦佩景仰,但若在说话做事上完全这样率性而为,不讲一点方式方法,就会轻则前途遇阻,重则惹祸上身。因一时口舌之快而耽误自己看重的大好前程,无论如何是不值得的。李白留给我们的这一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有用的。
不要在言谈中说出别人的隐私
劳伦斯基曾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个可靠的人。"这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不论男女老少还是工农商学兵,任何一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
很多时候,人们遇到一些伤心事,比如家庭纠纷、生理缺陷、个人恩怨之类纯属个人私事的东西,一个人闷在心中实在难耐,也无济于事,一般都会向自己的知己好友诉说,目的是为了赢得朋友的同情、爱怜,及时帮自己出点子、想办法。但这些"隐私",知道者范围不能大,只能"你知、我知"。
对于朋友的隐私,事情过后最好是把它从记忆中抹掉,至少也要把好嘴巴这道关口,不让秘密泄露出来。心里装不住话,暴露朋友隐匿的秘密,就等于撕开朋友痊愈的伤疤,只能使朋友不快,饱尝痛苦和羞恨。
好友萍萍找了个如意郎君,马上就要步入礼堂了!李宁欢天喜地,比自己结婚还要高兴。但她发现萍萍却始终像有什么心事一样高兴不起来。在结婚的前几天萍萍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李宁:原来萍萍患有透纳症,子宫是呈线性纤维状的,根本没办法生孩子。李宁听了萍萍的话,心里很难受,后来她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另一个好朋友,谁知此事被萍萍知道了。萍萍非常气愤,结婚那天,她没有请李宁参加,一对好朋友变成了陌路人。
朋友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了你,即使没有强调让你保密,也证明了他对你的极度信任。对此你只有为他分忧解愁的义务,而没有把这种"隐私"张扬出去的权利。如果不把"保密"作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而热衷于流言蜚语,把朋友的"悄悄话"告诉别人,甚至公之于众,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风言风语,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还会把事情搞糟,同时还会使你失去朋友,甚至会失去周围同事对你的信赖,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无意间发现了某个人的阴谋或者不好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绝对不能向他表明你决不泄密,那将会自找麻烦。当然,也不能随便说出去,除非他所做的是违法之事,而你又有把握将其绳之以法。
在谈话中不要涉及自己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哪怕感情不错,也不要随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诉对方,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与公司的事有关。如果你无意之中说给了同事,很快,这些秘密可能就不再是秘密了。它会成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这样,对你极为不利,至少会让同事多多少少对你产生一点"疑问",而对你的形象造成伤害。
此外,你的秘密一旦被告诉给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他虽然可能不在公司进行传播,但在关键时刻,他会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使你在竞争中失败。因为一般说来,个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体面、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污点的事情。这个把柄若让人抓住,你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了。
董志科是某公司的业务员,他因工作认真、勤于思考、业绩良好而被公司确定为中层后备干部候选人。只因他无意间透露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而被竞争对手击败,终于没被重用。
董志科和同事王广林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周末,他备了一些酒菜约了王广林在宿舍里共饮。两个人酒越喝越多,话也越说越多。微醉的董志科向王广林说了一件他对任何人也没有说过的事。
"我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有一段时间没事干,心情特别不好。有一次和几个哥儿们喝了些酒,回家时看见路边停着一辆摩托车,见四周无人,一个朋友撬开锁,由我把车给开走了。后来,那朋友盗窃时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结果我被判了刑。刑满后我四处找工作,处处没人要。没办法,经朋友才介绍我才来到厦门。不管咋说,现在咱得珍惜,得给公司好好干。"
董志科在厦门三年后,公司根据他的表现和业绩,把他和王广林确定为业务部副经理候选人。总经理找他谈话时,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领导的厚望。
谁知道,没过两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王广林为业务部副经理,董志科调出业务部另行安排工作岗位。
事后,董志科才从人事部了解到是王广林从中捣的鬼。原来,在候选人名单确定后,王广林便找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谈了董志科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难想象,一个曾经坐过牢的人,一般的老板是很难重用的。
知道真相后,董志科又气又恨又无奈,只得接受调遣,去了别的不怎么重要的部门上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既然秘密是自己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别人讲。你不讲,保住属于自己的隐私,没有什么坏处;如果你讲给了别人,情况就不一样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别人会以此为把柄攻击你,使你有口难言。
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为人处世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