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心得】吴云峰《证治心得》云:“跌仆闪挫,卒然身受,此属无心,气必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凝聚一处,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不通则痛,诸变百出。”可见其病机为气滞血瘀、经络阻滞;辨证多属气滞血瘀;治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本研究在遵循“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治疗大法的基础上,以消炎止痛膏外敷,改善微循环。方中紫荆皮、乳香、当归、赤芍活血、止血化瘀、通脉消肿;黄柏、生大黄、栀子、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合羌活、薄荷以祛风、舒筋,三者相辅相成,共达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细辛可直接发挥镇痛的麻醉作用,对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与2%普鲁卡因接近,且作用时间较长。此外,蜂蜜具有保湿减少外敷药的干燥,利于药物的渗透性;醋具有软坚散结止痛的作用。两基质合用,从而达到增加药物的渗透,使药物发挥作用,与药共奏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
【方剂出处】汪国红.消炎止痛膏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54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05;11(11):23消肿止痛膏配合手法治疗四肢急性软组织损伤【药物组成】五灵脂50g,穿山甲15g,大黄、栀子、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合欢皮各10g。
【治疗方法】上药研末过120目筛,加麻油、黄蜡(凡士林亦可)调成50%软膏涂贴患处,24h 后更换,不必间歇,可连续使用(皮肤过敏者除外),3d为1个疗程。
配合手法治疗:四肢急性软组织损伤后,以局部治疗为主,先用轻柔手法放松痛点周围肌肉或韧带,甚至相邻关节相关的肌肉,继用法进一步放松肌肉,再针对病情施用手法,如损伤的部位位于肌肉的起点,则着重弹拨或点揉肌腹及止点处,如损伤部位于肌腹处,则治疗肌肉起止点处;如损伤部位位于肌肉止点处,则治疗肌腹及起点处,常能使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即反应”痛外治疗“的特色,施用手法时禁止直接刺激损伤处。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散结。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0例,痊愈50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5%,以上患者疗程均在2周以内,疗程最短2d,最长15d,平均5d。
【经验心得】清代胡延光《伤科汇纂·经筋》记载:“如伤筋者,寒则拘紧,热则纵驰,在手足所过之处则支转筋而痛,……在肩则肩不能举,在膝则膝不能伸,皆筋之痛也,亦不可不明。”据历代文献记载,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筋的含义即现代解剖学四肢及躯干部位的软组织,治疗上,一直延续以痛点(阿是穴)为主要治疗中心,如《素问·经筋》中的“以痛为输“,现代的局部压痛点治疗,无疑对于某些病症如慢性、局部喜温喜按的患者来说确有一定疗效,对于急性组织损伤患者总体疗效仍不满意,采用阿是穴治疗有的甚至症状加重。急性软组织损伤,其局部本已出血、水肿、渗出,却还要对其刺激,难免有加重局部损伤的可能,而在痛点外手法治疗则可避免加重局部损伤,结合外用消肿止痛膏可缩短疗程。方中五灵脂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载:“散血活血,而止诸痛”,《本草经疏》载:“五灵脂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症在所必用“,故为君药;伍臣药穿山甲(炮)、桃仁、红花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力,佐以乳香、没药以通经镇痛,使大黄、栀子、合欢皮清热凉血,解毒化瘀。诸药配伍,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散结之功效,涂于损伤局部消肿止痛迅速,配合手法治疗,切合病机,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方剂出处】姜再勇,等.消肿止痛膏配合手法治疗四肢急性软组织损伤80例.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4):11二、颈肩背部损伤电针治疗肩腿部软组织损伤【穴位选择】主穴:阿是穴。配穴:肩部软组织损伤取肩三针(肩前、肩、肩贞)、曲池;大腿前侧肌群损伤:髀关、伏兔、梁丘、阳陵泉;大腿后侧肌群损伤:承扶、殷门、风市、昆仑。
【治疗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取28号2~4寸毫针,每次选4~5穴,快速进针,得气后将G6805-Ⅱ型治疗机的输出线分别接于针柄上,用疏密波刺激,并逐渐调至所需输出电流量,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疏经活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8例,其中痊愈42例,占72.4%;显效14例,占24.1%;好转2例,占3.5%。
治验:董某某,男,22岁。右大腿后侧训练时拉伤。查体:局部压痛明显,肌肉痉挛,肢体活动受限。诊断:右侧大腿后侧肌群损伤。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疼痛减轻,3次而愈。
【经验心得】软组织损伤是由暴力撞击、牵拉扭转而致肌肉、肌腱、韧带损伤。针刺具有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止痛、消除水肿的作用。穴位通电有利于气血运行,活血化瘀,疏经活络,以提高疗效。
【方剂出处】杜红.电针治疗肩腿部软组织损伤58例.中国针灸,2000;(8):490点拨推拿治疗菱形肌损伤综合征【治疗方法】
1.推揉法患者俯卧,裸背,术者先在背部两侧施以推揉法2~3min。再沿着患侧菱形肌走行往返推揉10数次,致局部皮肤发热,以放松肌肉,疏通经气。
2.点穴法术者用拇指指端按顺序点按患侧背部的肩外俞、附分、魄户、膏肓、神堂、天宗及阿是穴(天宗与肩胛下角连接之间的痛点),用力要均匀、持久、深透,每个穴位各点按1min,务必使每个穴位都有得气感。此手法重点在天宗穴及阿是穴,这两处感觉较强,按后患者觉得上肢有麻木触电感,点按后背部顿感轻松及发热感。
3.点拨法术者用四指点拨手法在患侧肩胛骨脊柱缘的条状隆起处,由上而下慢慢下移。此法为重点手法,能迅速起到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舒筋活血之效。
4.提法术者一手提起患侧手臂,肘部向上提拉,另一手在患侧背部由上而下施以法,边提边2min,最后拿两侧肩井穴,并在患侧背部施以掌根揉法。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促进修复。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8例,痊愈47例,好转15例,有效6例,好转率达91.2%。
【经验心得】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时,推揉法能较好解除肌肉痉挛,疏通经气。点穴法具有行气活血,开通闭塞,缓急止痛之显著功效。点拨法能有效地分解粘连,解痉止痛。提法能进一步放松肌肉,解除痉挛,松解粘连。因此,全套手法能有效地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渗出物及病理产物的吸收,使血液中致痛物质降解,从而达到活血祛瘀,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有利于菱形肌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本法具有动作柔和,操作简单,患者乐于接受,疗效显著的特点。
【方剂出处】苏幸福.点拨推拿治疗菱形肌损伤综合征68例.福建中医药,2001;32(6):22理筋手法为主治疗菱形肌损伤【治疗方法】先用轻柔法及推揉手法将斜方肌及骶棘肌等背肩部肌肉放松,以利于施行理筋手法,以右侧菱形肌损伤为例,患者坐于凳上,将右手置于背后,以指尖触及左侧肩胛骨为度,术者立于患者背后,将右脚踏在患者坐凳上,用膝盖托起右前臂,同时用右手向后扳住右肩,使肩胛下角翘起,用左手拇指伸入翘起的肩胛骨前方,用力由下向上边推揉边移动,拨动痉挛的菱形肌,使其舒展,治疗时感疼痛难忍,同法操作2~3次后,放下前臂,患者均能感到轻松、疼痛大减或消失。若尚有轻度不适,可让患者低头,以拉紧颈后肌肉,术者一手托下颌,一手扶头顶,拉下颌向侧方下压头顶,持续牵引片刻,至无痛为止,左右各1次,最后牵抖患肢,手法完毕。术毕配合肩胛间区外敷复方天南星止痛膏,注意药膜与痛点相对,隔日换药。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治愈24例,好转12例,有效率100%,其中最少2次,最多21次,平均5次。
治验;高某,46岁。因攀高取物不慎,即感背部不适,次晨觉颈部疼痛难忍,不敢转动颈部及抬举右肩,咳嗽、打喷嚏时引起背部疼痛,首诊按落枕手法治疗无效,次日来诊。考虑菱形肌损伤,按上述方法治疗后即感轻松,并予复方天南星止痛膏局部外敷后基本痊愈,重复手法及外敷天南星膏,复诊完全恢复正常,电话随访半年无复发。
【经验心得】通过推揉按摩等手法,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使肌层内淤血逐渐吸收消散,通过弹拨手法可拉长肌肉纤维,达到解除痉挛舒松肌肉的目的,另外弹拨和牵引又可理筋复位、畅通气血,加上配合外敷复方天南星膏进一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故疗效显著。
【方剂出处】时超.理筋手法为主治疗菱形肌损伤36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9(6):20齐刺温针治疗棘间韧带损伤【穴位选择】阿是穴,即病变的棘间韧带上的压痛点,位于棘突间隙;阿是旁穴,阿是穴旁开0.2~0.5寸,左、右各1穴。
【治疗方法】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以舒适为宜。用1.5寸毫针直刺阿是穴,用1.5寸毫针斜刺阿是旁穴,针尖直对阿是穴;进针后均施提插捻转手法,以患者感到酸胀即可。再将艾条剪切成2cm 左右的艾段,套于阿是穴的针柄上,点燃,让其燃尽。每次点2个艾段后出针。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2d 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2~3个疗程。
【功效主治】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0例,痊愈58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是100%。
治验:陈某,男,38岁。腰痛渐重2d。前天不慎扭伤腰部,当时仅有不适感仍坚持干活,故疼痛渐重,夜卧难以转侧,晨起不能弯腰,纳可,二便通利。查:L2与L3棘突间压痛明显,脊柱活动受限,尤以前俯、旋转时甚。诊为腰棘间韧带损伤,治以齐刺温针法,1次即感好转,5次而愈。
【经验心得】刺间韧带损伤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在闪挫、劳累致经筋受损,气血痹阻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筋,气血痹阻,经络不通,发而为痹。因棘间韧带位于相邻两棘突间,损伤后病变范围小、病变部位深,属古代齐刺法治疗范围。《灵枢·官针》篇云:“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即在病所直刺1针,再在近旁斜向病所加刺2针,用于治疗病变范围小、病变部位深的痹痛等症。临床中发现:齐刺3针直接针向病所,施展提插捻转手法时能很快得气,而且得气感强,而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基础。《标幽赋》云:“气速至而速效。”同时针上加艾,使艾火之力通过针体直达病所,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濡养受损经筋,缓解疼痛。
【方剂出处】邵伟立.齐刺温针治疗棘间韧带损伤80例.时珍国医国药,2001;12(2):151条口透承山治疗急性颈扭伤【穴位选择】条口、承山。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扶膝,下肢放松,双足自然着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用2~3.5寸28号毫针,取双侧条口穴,局部常规消毒,向承山穴方向透刺,快速进针,患者自觉针刺处有酸、麻、胀感,针感上传至膝上,下达至足趾。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频率120~150/min,行针30~60s,每次治疗留针20~30min,行针3~5次。进针5min后,嘱患者前后左右自行缓慢活动头颈部,下颌左右交替尽量与两侧肩头接近,疼痛消失或头颈部活动范围明显加大后起针,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舒筋、祛风、活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6例,治愈7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8%。其中治疗1次痊愈43例,治疗2次痊愈29例,占痊愈数的93.5%。
治验:患者,女,10岁,因不明原因颈部活动受限7d。患者就诊时,头颈部向左侧倾斜,左颞部几近左肩,身体向左侧倾斜、扭曲,面部表情痛苦,头颈部活动严重受限,坐位时左肩明显低于右肩,行走时疼痛加重。某医院诊断为先天性斜颈,建议其进京诊治。患者既往无类似病史,只是近几日症状逐渐加重,且先天性斜颈多发生于婴幼儿期,通常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有突起椭圆形肿块,质硬,随胸锁乳突肌被动移动而左右移动,肿块表面不红,温度正常,无压痛。检查患者可见其左侧颈部肌肉呈条索状挛急,轻度红肿,局部温度略高于其他部位,触之痛甚。随按颈部扭伤治疗,用上述方法,选取2寸28号毫针,取双侧条口穴,局部常规消毒,向承山穴方向透刺,约5min 后,嘱其轻微活动头颈。
开始时因心理负担过重,不敢动作,稍后即可轻微活动,20min后,活动基本正常,坐位时两肩齐平。起针后,行走不再疼痛,左肩略低于右肩,次日再治疗1次,恢复如常,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