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8400000049

第49章 青灯有味忆当年(10)

已经七十有三的钟叔河先生,住在长沙城北一个二十楼的住处,他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为“念楼”(即廿楼之意),先生站在“念楼”上,既超脱又关切,糅合渊博的学识和深沉的智慧,落笔在具体的文章上就显得处处隐藏着玄机,随意的引用和点拨,对后学都是一种高明的警示。先生近些年在北京、深圳、长沙等地的媒体上开有专栏,本报书话版的“念楼小抄”和《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的“念楼杂抄”我一直追着看,读来真是“小楼风雨说文解气”。

除了以读书小品名世外,钟先生的散文也是独树一帜,这本《天窗》,和前年印行的《念楼集》、去年印行的《偶然集》相衔接。之所以起名为《天窗》,先生说:“我从七岁到五十岁,没有住过通明透亮的屋子,半夜从黑暗中醒来,只有头上方一小块微明,可以让自己产生一点想象,因此对天窗一直抱有好感。”

随着历史的变迁,“天窗”已经延伸出更多的意义。先生在《天窗》一文中引用了一个关于“天窗”的有趣故事:白色恐怖时期,某报曾辟有一专栏,评论每日时事,颇受读者欢迎。某日出报前,新闻检查官严令:本期专栏太不像话,必须撤掉。报社无奈只得撤掉。报纸出来后,果然开了一个“天窗”,只在原标题处仍有一行不大不小的字:今日无话可说。

在先生的这本散文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先生对人的精神关怀。其中一篇《To Philomathes的人》写一位他很佩服的年轻后学做学问的态度,这位做学问的人名叫杨逢彬,他研究的领域为“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钟先生文道,“如果在做学问的人中,出书的人中,理想主义越来越少,大家都变得越来越现实,一切从实际利益出发,像杨逢彬这样认真踏实地做学问的人实在不多了”。他还提到,自己年轻时,父亲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做学问的人,但年轻时的他狂热地参加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将父亲的话当成耳边风,虽然后来也成了革命干部,但父亲期望的“做一门学问”却如泥牛入海,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对于读书人家出身的他,自然不能不感到愧疚和遗憾。

钟先生是湖南平江人,虽高中到长沙读书后就再也没回去过,但老来怀旧的他对故乡的人与事异常关注。《烈士原来是才子》讲的就是平江革命烈士毛简青。这位富家出身的才子,诗文均佳,文中摘录的句子读来的确颇具才气。毛简青把全身心献给了革命,然而在他入党十一年后的一九三二年的“肃反”中被当成“反革命”处理,成为烈士。钟先生说,因为毛简青是平江人,他与自己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钟叔河先生喜欢周作人的文章,不止一遍地通读、苦读;而且校订旧本,搜罗佚文,编辑出版,用力之勤,令人钦佩。他编辑出版的《知堂书话》《周作人文类编》《周作人散文全集》等都深为读书人喜爱。他从不以“研究家、评论家”自居,但他吃透了周作人的风格。能真正读出周作人“文章之美”的人并不多,钟叔河应该算是其中的一个。这点从读先生的田园闲情随笔,更觉如此评价不为过。品读钟老美文《吃笋》《长沙的春卷》《土地庙的老鼠》《炒栗子》等,的确颇有苦茶先生遗风。

原《书屋》杂志主编周实先生和钟先生是老朋友了,他们住在一个楼里,楼上楼下经常走动。周先生对钟老可谓再熟悉不过,他曾有过这样的评价:“钟叔河的笔真的就像剑,那剑总是寸寸而出,剑气一旦逼住对方,也就悄然入鞘了。”这本《天窗》让人惊喜地读到那些短小精悍、剑气逼人的文章如《什么东西》《人之将死》《张冠李戴一例》《死了还要斗》等。这些文章涉及社会文化的不同层面,借古喻今,读来令人拍手称快。

做文章,长容易,短则难,既短又有内涵就更难了。而钟老的文章总是长不过千字,但篇篇锋利无比,很沉痛的话,他却闲闲落笔,别无渲染,而传达的力量却远远在横眉怒目之上。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新京报》)

钟叔河的《天窗》

薛原

前几日读了钟叔河的随笔近作集《天窗》,很为老人的思想和学识仍“年青”如昔感到钦佩,老人的智慧再加上好看的文章,真应验了那句“雪夜围炉读禁书”的心境,当然,钟先生的作品并非“禁书”。十年前张中行曾写过一篇《书呆子一路》,描述了钟叔河其人其事,其中一段至今难忘,说的是钟叔河去北京与他相见,晤谈中钟叔河说他截取了梁启超集的一副对联的上半,希望张先生写,装裱了挂在一幅画的两旁,内容是宋人的词句: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张先生说,他从中体会到钟叔河“悲天悯人之怀”。从此,这两句宋词和钟叔河这个名字便“交织”在一起刻在了我的印象里。

与此类似,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界,便不能不想起钟叔河这个名字。不必提引领一时“风骚”的《走向世界》丛书,只要提起几位“古董”的重新“出土”,也都因了钟叔河的胆识和作为。与他作为编辑倾力推出的“大书”相比,钟叔河自己的著述除了一部《走向世界》尚有“规模”之外,只是几本“小书”,譬如《书里书外》《念楼集》和《偶然集》等,几乎没有“创作”,大多都是由书由人由事引起的借题发挥,这在讲究宏篇巨著是否“原创”的时下,实在显得缺乏“重量”。但作为一名已退休的老人,钟叔河正是凭借着这些小书,仍“湘江独立”,对此,借用钟叔河谈前人的话说,一来他读的书多,二来他的年纪大。当然,仅凭这两点还不够,重要的是他的“大识见”和短小的“大文章”。

《天窗》一书收入的五十七篇文章,除了两篇旧文增补外,系钟先生从二○○三年夏天到二○○四年夏天所写,仍是短小的篇幅,内容驳杂,行文随意,用印在该书封底上的话说:充满着渊博的学识、迷人的理解,点石成金,引人深思。如拿来当书名的《天窗》一文,开篇先从儿时所见的天窗写起,写了冬夜因天窗被大雪遮死满屋漆黑而引起的恐怖,由此引出人类之所以开天窗,给闭塞黑暗的洞穴引进光明和生气是一种技术的创造和文明的进步。但历史变迁,“开天窗”有了另外的意义,钟先生从明清笔记里拈出了两则“开天窗”的故事,并非为了掉书袋,而是顺水推舟又引出了鲁迅《花边文学》一书“序言”关于“开天窗”的来由。结尾则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约在******一九四九年元旦“引退”前不久,某报曾辟一专栏,评论时事,颇受读者欢迎,每天都争着看报上花边围着的这一块。某日出报前检察官严令:专栏本期必须撤掉。报纸印出来后,花边围着的一块果然成了“天窗”,只在原该是标题的地方仍有一行不大不小的字:“今日无话可说。”到此,文章戛然而止,余味却仍弥漫不散。

《天窗》中有一篇《感恩知己廿年前》,在文中钟先生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他与钱先生本不相识,钱先生看到了他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愿意和他见面,并评价他为丛书写的绪论不错,建议他单独结集出版,还表示愿意为他作序。文中所记就是围绕《走向世界丛书》的“书缘”和书信交往,文里文外,弥足珍贵,譬如钟先生说,很多人都佩服钱先生的睿智和博学,以为钱先生写起文章来一定下笔千言落笔不改,但实际情景有时并非如此,为《走向世界》作序便是一例,从文中所列钱先生谈序言的信中可看出一代大学者的写作态度。另一方面,钱先生的信也说明了他对钟叔河著述的欣赏:“弟素不肯为人作序,世所共知,兹特为兄破例,聊示微意。”

黄裳先生在给钟叔河《书前书后》一书写的序言里说,钟叔河是善于文章的,很沉重的话,却闲闲落墨,别无渲染。有如人的面目表情,有的只是一微笑,一颦蹙,而传动情愫的力量却远在横眉怒目之上。这是一种解读,还有另一种解读,如周实先生所言:钟叔河的笔真的就像剑,那剑总是寸寸而出,剑气一旦逼住对方,也就悄然入鞘了。两种解读,可以说异曲同工。读《天窗》,信然。

(二〇〇五年二月五日《青岛日报》)

窗上影话

朱昌远

钟叔河先生的那支笔,的确有点与众不同。他二零零四年十月出版的《天窗》,只说这书名就蛮有意思。按书前小引中作者的说法是,他从七岁到五十岁,没有住过通明透亮的屋子,往往在黑暗中对头上方一小块微明产生想象,于是对天窗一直抱有好感。另外据书中文章讲,民国时期言论不自由,当时的新闻检查把报刊整篇整段地删掉,常常弄得版面出现“天窗”般的空白。我读这本由五十七篇短文结集的书,对书名“天窗”二字,除了这些解释,明明地感到还有一些深意。

说穿了,叔河先生的这支笔是在借书中文字指向文外的意蕴宇宙,让读者的思索从那扇天窗放飞而抵达作者意旨之地。也可以说是,作者凭藉这书本作为一种窗口,在演释着许多微言大义的“影话”。此处的“影”,其音谐隐,其义也通隐,为何不以隐称?因为,在我看来,《天窗》一书中的许多文字颇有皮影戏的视读效果,虽是朦朦胧胧、半隐半现,然而妙不可言,所以称影话更合适。何况,前人早就有含沙射影的说法,以及把指桑骂槐讲成“骂影”的做法。

虽然这本书推开窗子说亮话,直截了当发表意见的地方也有不少,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春秋笔下的弦外之音。或者以说笑话讲典故的形式出现,或者借他人之文之言道出;有的是正话反说,有的则反话正说;有时藏头露尾,有时又藏尾露头;极尽戏谑之能事。

例如,作者转述宋人《闲燕常谈》中的一则《鹅鸭谏议》笑话之后,在文尾作者下笔写道:“****政权也设谏院,设御史台,设监察院,开参议会……仿佛很严明纪纲,很尊重民意的样子。而实际上,如果哪个谏官,哪个民意代表,敢于触及****政权的根本制度,敢于披逆鳞,就会‘自绝于人民’,不仅代表当不成,弄不好还会走到‘朝歌老比干’那条路上去。于是这些人便一味歌功颂德,复述背诵,万不得已要‘提意见’时,也就只能讲一些鹅鸭该不该宰杀、道路应由谁打扫之类的话了。”

再例如,在《乐天侍儿》一文中。作者在前人关于白居易诗“忆妓多于忆民”的评语基础上,用他另有所指的笔尖戳出一段文字:“白居易自不妨其为伟大诗人,但也要看到伟大的亦有不伟大的一面。硬要把七八十岁老人御女说成是工作需要,说樊素、小蛮什么人等,因为跟伟大人物睡过觉,就沾上了伟大的光,还要请她们来担当什么戏的主角,什么公司的董事长,就更可以不必了。”

又例如,在《老社长》这篇写李锐的文章中,作者说到李锐的诗文时,干脆以戏谑笔法道戏谑:“对于我这个不贤只能识其小的人来说,特别欣赏的还是诗文中有时捎带的一句半句‘只抓到一把鸡婆毛’和‘功劳盖世,罪恶滔天’之类教人哭笑不得的警句,正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于是我心目中的李锐何止可钦,简直可爱矣。”

惯以手中之笔遣放心声的钟叔河先生,是从苦难堆中爬出来的。一九五七年因主张自由办报,发表“四十八条”言论,被划成极右分子而被端掉饭碗,一介书生不得不用那握笔的手去拖板车来养家糊口。家里困苦得连亲生小女儿也养不活,被迫送往内蒙古的孤儿院。“**********”中,又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一坐就是九年牢房。人间的苦难,太让他钟情于放飞视野自由心灵自由的窗口了。

说来让人有些称奇,这位以笔著文的高手写于十五岁时的第一部作品,竟然就是一卷以窗为题材的散文,其名曰《蛛窗述闻》。更值得寻味的是,一九四七年,长沙解放的前一年,已为文学青年的钟叔河,发表于报纸上的一首诗也是以“窗”冠名。诗的每句不离窗:“窗,/开放在,/坚固的牢墙上。//从窗中,/有受苦然而倔强的眼睛,/永恒地在守望。/窗,是狭窄的,/外面却有广阔光亮的明天。//有窗,/囚犯们,/就有希望。”

我读《天窗》,在书上涂了不少批语。对钟叔河先生凛然的铮骨、睿智的识见与辛辣的文笔由衷感佩,但同时也想到,当年曾一腔热血期盼自由解放,希望有更广阔光亮天地的作者,五十七年后仍然也只能借助于狭窄的“窗”来说话,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遗憾的是,这样一本文笔耐读的书,印刷出版质量略嫌粗糙,我第一次读就拣出错别字好几个,批阅中用红笔一一指出。好在当可为师的钟先生虚怀若谷,在我批阅过的《天窗》内封页上题写了一段话,谦和地以友相称,表示重印时改正过来。他这样说:

愿读吾书,即是吾友,昌远先生虽无缘相识,亦吾之友也,尤其感谢能改正书中错字,重印时当遵改也。

乙酉谷雨前两日记钟叔河。

看来,这位擅弄戏谑文章的老先生也有作古正经较真的一面。或许,这正是钟叔河先生的本来面目。回头一想,他笔下《天窗》中的那些影话,哪一处又不是为了求实较真呢?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文笔》)

同类推荐
  • 双年诗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2015-2016

    双年诗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2015-2016

    唐诗主编的《双年诗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2015-2016)》是一本较为特殊的诗歌选本,它囊括的不仅是诗的阅读,还有包括诗歌评论的摘选,是一本比较全面的选本。本书主要的是对“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的全面呈现,是一本能代表民间诗歌力量的诗集。
  • 有间文库:坟

    有间文库:坟

    《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 在川北

    在川北

    本书是个人散文集,记述了四川北部偏远地区人情世故、山水风景、文化古迹等。反映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 绝望者的盼望

    绝望者的盼望

    耶路撒冷的人本是最大恶极的罪魁,却首先蒙恩。这是为什么呢?绝望的人啊,请不要绝望,请听班扬一言,振作起来,抓住给你的盼望。
  • 巴金与《收获》研究

    巴金与《收获》研究

    本书研究《收获》这份对当代作出独特、重大贡献的文学期刊的存在和价值。主体部分将文学理论和人物访谈相结合,对巴金与《收获》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依据实证材料作出了阐述。
热门推荐
  • 傲娇王爷逆天王妃

    傲娇王爷逆天王妃

    楚王府。“王爷救命啊!王妃太凶残,求王爷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吧!”一众侍卫闻言大汗,他们能告诉你他们王爷昨天夜里爬王妃的床,现在还在罚跪着的呢吗?
  • 怯者修真

    怯者修真

    :胆小.懦弱.恐惧.自卑的李天,出身武林世家。却因懦弱性格而被流放异国。得上天怜悯,偶得机缘入修真,练胆魄,弃懦弱。修性情,得大道。
  • 绝品狂徒

    绝品狂徒

    为寻救母宝物,韩家大少龙降喧嚣都市,走上了一条荆棘与杀戮并重,迷乱与成长并存之路,且看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染指天下,成为巅峰强者,睥睨万物,成就一世岁月辉煌
  • 春季半年之旅

    春季半年之旅

    宇宙中的浩瀚是我们无法用思考去填补的,用科技也难以摸索到它万分之一的一面。所以在宇宙中平行宇宙的暗位面的一个生命星球或者一种某维度空间,观察着地球,它这个生命星球发生了许多传说,在历史长流中有的传说被埋入土壤,有的被流水冲刷变了型,有的一直完整地印在河畔的边上……春季成绩高考结束后,一位心怀“大海”身怀“绝技”的少年开始了他的半年打工之旅,在路上,少年青春的羞涩被这社会抹去,每当仰望天空的时候都会回忆了以往经历。这位少年是曾经的我们,他名叫张少易,半年打工目标是一年学费和一台不错的笔记本电脑。路上必定有七情六欲的美好经历……
  • 破灵极

    破灵极

    灵极起,天经出。途无限,血染红。问心之在破灵极,何苦所谓逆苍天?
  • 智障兵王

    智障兵王

    风口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生逢乱世,猪也可以当兵王。郁如意参军之前手无缚鸡之力,谋略基本为零,机缘巧合之下他获得了非凡神力,体能加持,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扫六合,平八方,他成为大陆最后的无冕霸主,回望身后红尘妃子笑,睥睨天下一览众山小。切记,这仅是另外一个大陆的故事。
  • 首席的亿万甜妻

    首席的亿万甜妻

    他,全球500强上市集团,绍城银彻集团总裁,守身如玉非男勿进!她,一名外科医生,兼任舞蹈老师,不过是芸芸众生一员。但他却非她不娶,而她竟然不屑一顾!“女人,我会让你后悔的……”“呵呵!”
  • 传承之器

    传承之器

    千年的史诗,万年的故事,轮回的劫难即将降临。人类是否有能力破除旧的篇章,找寻遗失的传承之器。唯有散落的传承之器重新聚首,轮回的劫难才能被拯救。华丽的战斗,动人的诗篇,尽在新的篇章。-----------------------------------------------------------PS:携神器,拥妹子,都在这里~~每日三更,绝对给力,求收藏!
  • 歪读三国

    歪读三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与所有学者进行争论
  • 嫡女良医

    嫡女良医

    穿越奇异空间,她在贫寒小村庄逆境重生,乘着金鸾轿,荣华一身归帝都。掌大权,踢开二房、三房,成为实权大当家;开医馆,神医美名扬天下;做药膳,美食虏获男人心……嘻嘻,其实楚楚动人是假象,半推半就才能觅得痴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