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在其所著的《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和《对称经济学丛书》中第一次提出并加以系统的阐述。只有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方法的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知识经济的本质、结构、意义和功能,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科学的知识经济学,知识经济才有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
现有的知识经济学实质是知识产业学,以联合国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为基础,对以知识为对象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作了较系统的阐述,是把知识经济学纳入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只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增加了知识这一要素,或突出了知识这一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在观点和方法上并未超出传统经济学窠臼。
知识经济的“知识”,是一个已经拓展的概念(摘自百度百科)。它包括:
1)知识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2)知识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3)知识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等。
4)知识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以便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知识,也就是关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由于知识产品微成本扩散的共享性,使知识产品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这就是知识经济全球性的根本原因。
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对照这些理论笔者在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原本就是一部知识积累的历史,人类所有经济的历程都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历程。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知识经济”其实涵盖了整个人类经济的发展史,那么再用“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来反映人类历史的某个特定阶段是否合适呢?笔者认为:今天这个被我们称作“知识爆炸”的时代,仅仅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类知识发展的某个阶段而已,我们后面的几百年、几千年或再上亿年,那时的社会经济又会是怎样的形态?
就我们现在的主观判断来说:是“我们不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是人类知识经济的积累所形成的。也许还有更大的“知识爆炸”在其后的数百年、数千年、数万年……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出:用“知识经济”来概括一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就显得不太适宜了,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陈世清教授曾经这样描述:五度空间观是智慧经济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是智慧经济学。
智慧,就是创新性知识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知识产业成为社会经济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智慧经济,强化了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了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智慧经济,是已有的知识经济的升华,使知识经济成为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的新的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智慧经济的新的经营模式是对策。智慧经济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对称。智慧经济的新的发展目标是和谐。智慧经济,创新性知识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创造-创业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再生是经营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把它们统一起来组成有序结构的完整形态是智慧经济形态。
和谐经济,是智慧经济形态的功能。以往的知识经济侧重人和自然的对称。以往的智慧侧重人和人的对称,智慧经济则是两者的统一,在突出创新和创意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经济中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所以智慧经济的经济形态比原有知识经济的经济形态更完整全面。智慧经济本质上仍然属于知识经济,但智慧经济概念的提出使知识经济的概念全面化、系统化、功能化、可操作化,使知识经济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新的经济形态。(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丛书》、《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为了能在知识经济的“共性”下,更准确地反映这个时代的“个性”,笔者首先赞同陈世清教授对智慧经济与知识经济关系表述。
同时,笔者进一步以为:这个时代的智慧经济,我们可以具体化描述为:“互联+物联+云计算+智能终端”=“智慧体系”。
这个“智慧体系”就是人类知识进步的结果,是社会科技不断进步、不断积累的产物。
智慧经济是由知识支撑起来的,这个共享体系几乎完全是知识的堆积,仍然是人类整个知识进步历程的结晶。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只有这种智慧的结晶应用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进步含义。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出:“智慧体系”在特定生活时代中的应用体现=“智能生活”。
这是人们生活品质的进步,承载的是更为精彩的现代生活内容,体现的是不同民族不同时段不同精彩的品质生活,是科技成果的人性化整合应用与民族文化内容的相结合。其表现在中国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定区域里,则是:“智能生活”+“中国软智慧”=中国式的“智能生活”。
换句话说:中国的“智能生活”是:由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共同搭建的人工“智慧体系”,在特定的中国文化生活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这个高品质的生活已经开始来临,并已经或即将对我们以往的生活模式和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变革性影响。
这种中国智能生活的到来必定带来中国经济的新现象,因此我们还用“知识经济”这个具有共性特征的概念,就很难全面反映这个特定的“技术+特定生活+特定文化”的智慧经济时代的个性特征了。
与此同时,社会上还流行“数字经济”、“新经济”等概念,笔者认为这些概念的提出都无法完整概括和直观地反映出当今这个时代特征。“数字经济”概念也只能反映智慧经济时代中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一个方面,无法概括整个智慧经济的全部内容。
而“新经济”概念更是个抽象概念,仅仅是表述了“进步”的含义,什么时代的进步?进步在哪?这些都无法直观地反映。
因此,“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等这些概念,均存在着或多或少地仍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的情况。只有智慧经济这个概念才把抽象的概念与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智慧经济是这个时代特征的概括。
智慧经济高度概括了新时代社会经济的本质,其展现在我们直观的社会实际活动里,却是表现出了“非现场活动”加剧的现象。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由“非现场活动”带来的“非现场经济”现象,已经成为了这个智慧时代最直观的社会现象。“非现场经济”是智慧经济时代里最直接、最真实、最典型、最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智慧经济时代的“个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这也是“非现场经济”与普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等概念最核心的区别点。
“智慧经济”概念主要是具有时代性划分的功能,而“非现场经济”则侧重于表述这个时代里最典型的经济现象。
因此,用“非现场经济”概念来反映智慧经济时代的社会特征是非常必要的。“非现场经济”概念直观地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个性特征,准确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最普遍、最典型、最具代表意义的社会经济现象特性。
而“非现场经济学”正是对这些在智慧经济时代里,“最普遍、最典型、最具代表意义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第五节 智慧劳动与新社会协作关系
非现场经济是由智慧劳动引起的,是相对于质能经济的新经济表现形式,反映了当今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主现象,其核心因素是智慧劳动。《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这样解释“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个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运行程序优良以及产生的功耗比较大的描述。
智慧是一种能力,是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能力,它并不局限用于人类,任何有生命迹象和无生命迹象的物体都有这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只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或高低不同罢了。
因为这种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各种生物体在环境中适应的现实和以后,而人类则不仅为了现实环境,也为了明天和未来将发生的环境适应提前作准备,是高级别的主动适应。
这种高级别的主动适应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人们“以发现、创造新事物为目的的人类运动”,我们称之为劳动。于是,智慧就集中表现于劳动之中。
劳动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劳动锻炼和造就了我们人类。
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没有劳动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能体现劳动的生活是充满幸福的。
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无论是有价劳动还是无价劳动,都是可贵的和值得珍惜的。
劳动证明我们不懒惰,劳动说明我们不贫穷,劳动表明我们不落后。
只要我们想进步、想拥有、想改变,劳动一定能够为我们实现。(选自《千华随笔》)
劳动是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也是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
因此,智慧劳动也就是指:人们为适应环境而作出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运动的最新境界,是智慧累积在劳动形态的集中表现。
智慧劳动是人类劳动在信息经济高级阶段的最新表现形式,智慧劳动不仅是人类适应当今最新环境的能力,还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发现事物、创造新事物运动的能力。新时代催生了新劳动形态。
新的劳动形态产生了新的效用,也产生了新的劳动属性。
这点,我们可以先从消费行为的延伸现象观察分析,进而对新时代里这种新劳动属性的变化开展探讨。
一次随手的直销经济的杂志阅读(忘了是什么杂志),我偶然地看到了“消费价值”的提法。提出者认为“消费价值”概念是指当一个消费者通过购买参与到网络直销企业的业务经营过程中进行消费时,为他人带来了“参与购买、进行消费”的经营性价值。即在网络直销型企业的市场行为中,通过参与者的消费行为本身,也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利润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