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浑浑噩噩,物欲横流。也有两袖清风,更有两不沾边者,世人称其为“怪人”。
红尘滚滚,几人迷,又有几人几多清醒?
沉沉浮浮,心中那一丝当初来时的本性,历经红尘洗劫,是出淤泥而不染,还是已经同流合污?
红尘这个大染缸,能有几个可以完好无损的回去?
有心来渡十方客,青莲入泥尤自惜。可怜红尘花溅泪,不见接引贪、嗔、痴!
之所以有人乐善好施,是因为心中有善。
善的一面大占上风,所以行善者亦有恶念。
但凡欲想成就一番事业者,必先战胜自己,战胜自己什么?
是贪念?
是欲望?
好好的干嘛要把自己当做敌人?
脑子有毛病了吧?
随心所欲,逍遥自在不是挺好的吗?为何要约束自己?
随心所欲,无节制,那就是魔性大发。
某个外国人说过“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我靠!够阴险!
这是典型的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之良药啊,哈哈!
这回大家知道为什么说要想建功立业,必先战胜自己了吧?
没有足够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没有强大的分析判断是非的清晰头脑,在创业过程中很容易被人利用。
被人给卖了,还喜滋滋的替别人数钱。
数着、数着,一只冰凉乌黑的枪筒顶在了脑门上。
“举起手来,老实交代这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你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会成为呈堂证供!”
然后,你原来的地盘被别人接手,给别人做了嫁衣!
大多人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思前想后。
所谓三思而后行是也!也就是自身善与恶轮番上阵和你的本性较量。
谁得到你本性的认同,谁就主宰大脑。
本性无善恶,却很容易受到外来认知的干扰。
是善还是恶,就看谁对他的影响大了。
善与恶同在,相对而又抱团,分而成两极,合而成婴儿(婴儿天真无邪,无善恶之念,但并不表示他体内无善恶,婴儿未受后天挑拨,善恶未发而已。)
人世浑浑,珠目相混。混世之人,为蝇头小利而乐而忧,此为小民;也有聚天下财,享乐时不忘施恩云云众生,此种人当是帝王明君;更有不为财而行教天下者,虽有磨难困苦,最终获得万人敬仰,传颂千古,此乃圣人之道。
孔子好学,三月不知肉味儿,这就像坐禅,神游其中,不受花花世界的诱惑。
当是大毅力者也!
孔子学而有成,为了教化众生,就在列国之间游说奔走。
期间,有夹道欢迎的,也有白眼视之、嘲弄之辈。有一次,孔子险遭刀兵之灾,幸亏其弟子有武艺高超之人,这才使孔子化险为夷,脱困而去。
凡事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不过,我们伟大的孔圣人不在乎谁反对他,他在乎的是谁在乎他的学识。
孔子只需要找到喜欢自己这一套理论学识的人,就足够了。多年奔走下来,他在各国还是有了众多的弟子和跟随者。弟子三千,出众者七十二人,从街市布衣到朝堂大夫,甚至是国王都深深崇拜孔子,想要孔子入朝为官。
有一天,孔子老了,不能再长途奔走,就回归故乡鲁国定居。鲁国国君热烈欢迎他。这可是一位世界级的超级名人啊,终于落叶归根,回到咱的怀抱,可得好好疼惜爱护才是。
于是就以士大夫的待遇供养孔子。
孔子的弟子们,此时已有不少是各国的大官,更有富甲一方的富商,都提供不菲的财物,来报答孔子,使得孔子得以安享晚年的同时,又可以继续教学育人。
据说,孔子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们每年都会前去探望他们的老师孔子,实在政务缠身无法前去,也会派人前去签到,说明原委。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请假!
所以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孔子,他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给自己创造一份不在职收入的思想和方法。
功德无量,备泽万代!
就是到了今天,他的直系子孙后代,还可以得到他在这方面的恩惠:国家每年将孔庙旅游收入的十分之一给他们。
你说,谁家要是有这么一位老祖宗,做梦都会笑的。
功德盖千古,流芳万世青!
这是多么大的善举啊?
当然,也有遗臭万年的,他的名字实在不配和孔圣人的名字出现在一起,就不说了。
善恶美丑、高低难易,都是相对而又相辅相成的。所以,老子在此篇中讲的主要是“相对与和谐”。
比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要早上将近两千年。
原子弹一炸,日本鬼子就立刻和谐了。
自古以来,能把相对的两个事物搞和谐了的,可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的。但凡做到了,或是做了个八九不离十,哪怕是七七八八,也够其子孙后代享受了的了。
因为这是个大事,需要无数生命去换取的。但是,孔圣人除外,因为他是圣人吗,圣人之心不可测,直取人心,在精神上征服了别人。
历朝历代的更迭变幻,莫不是各方矛盾积累到了极点,最终官逼民反。
造反、造反、再造反,用战争的方式,直至推翻****。各种僵化了的制度,和矛盾,在强大的战争机器运作之下土崩瓦解,没有矛,也没有盾,新的秩序取代了原来的旧秩序,一切都变得和谐了。
领头造反的人最终成为了新的统治者,他用杀戮和鲜血将相互矛盾到你死我活的双方火气都给消了下去。
黑暗远去,黎明显现,他戎马一生,建立新的和谐的社会,足够后代子孙稳坐江山社稷,能够做多久?就看后代子孙如何维护了?
回想往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多少人历经磨难走到了今天,不就是在相与对之间来回徘徊,把相对或是矛盾给变和谐了吗?
不和谐就闹崩,朋友成仇人,夫妻成了陌路人,青春少年进了铁窗……
这其中善与恶的观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让我想起了矛与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