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说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
畅想未来,就如托马斯·H·埃里克森《时间,快与慢》中所说,我们死后,亲人朋友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却直到自己终老没有实现而恐惧害怕的就是我们在活着时最应该去努力的东西。
如果我有一百万,我早就买房子了。
如果我有两百万,我就可以去旅游了。
如果我年薪百万,你肯定不会这样说我了。
如果我出生在美国,一定过得很幸福。
如果我当年高考多考两分,就可以上重点大学了。
如果我当时买了腾讯的股票,现在也是千万富翁了。
如果的另一个代名词是,“当时怎么怎么样,只是”
当时(北京的)单位说要给我分房子,只是我想找个工资更高的单位(所以现在居无定所)
当时单位说要让我当项目经理,只是我不想呆了(所以现在还是普通员工)
当时单位本来要让我负责一个很大的项目,只是后面这个项目泡汤了(所以还是助手)
当时本来有好多人追求我的,只是我没有接受(所以现在单身)
如果你死了,你觉得你周围的人会这样说吗?
哦,那个XXX啊,如果他当年多考两分就考上清华了;
哦,那个XXX啊,如果当年考上清华,后面肯定会当个部委领导吧;
哦,那个XXX啊,如果他当年当了部长,肯定会做到主席的位置了,也不会像现在。
人们记住的只会是,他是这样走完一生:
XXX生于1990年,匿名大学毕业,匿名公司上班,人很好,长寿,卒于2090年。
死人留下的只有事实的历史,不会有解释的理由和畅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