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个人在洗澡盆边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人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就是说,他洗澡时外去身上污垢,内去内心渣滓,所以他洗完澡后身心都很舒畅。
现在一般人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这样的洗澡,不洗也罢。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身体里里外外都洗得干干净净。
一个人要学会净化心灵,首先必须相信净化是令人向往的,正义是至高无上的,诚实具有永恒的力量。他必须一直秉持着神圣的美德,努力不懈并且决不退缩地去完成它。这份信念就像一盏油灯,必须保持燃烧,并仔细修剪灯芯。因为只有火焰才能让黑暗得到光明。当火焰越来越强烈,燃起的光线就越来越稳定,信心和精力也会同时增加,他的进展会随着前进的脚步而加快。最后,知识之光开始取代信心之灯,黑暗也开始在灿烂光辉中消失。和圣的生活原则将会映入他的心灵,当他一接近,登峰造极的美感就会令他大开眼界,让他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悦。
所以,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自己内心的某些力量,他便会对在那些力量领域中运作的一切法则有所认知,再看尽自己内心的因果循环。心中有了领悟后,他会明白这些力量足以改善全人类。
而且,他看出人世间的所有法则都是人心需求的直接结果,如果将那些需求加以改造和变化后,再以改善后的法则为依据,就能够控制和克服身体内自私的力量。
这是一种心灵简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清洗心灵的过程,它将一切多余的杂质除去,只留下性格中最纯的真金。经过这样的简化,表面看来深不可测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就会呈现出越来越简单的面貌,直到全部改变成几项永恒的原则,然后最终合而为一,成为一个纯洁、高尚、无私的人。
(十二)欢乐与爱相依相存
其实在没有爱心的地方,熙攘的人群并非伴侣,如流的而孔无非是条画廊,而交口攀谈也不过是铙钹作声。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放任不管,心情就会越来越糟。因此你要多想一些快乐的事,一些积极的事,这样低沉的心就会飞扬起来。
在你的身边,样样都不通,样样都不顺,你就感到心情确实坏透了。
但不通和不顺,来源于何方?不通和不顺,都来自于通和顺。所以说,当你不顺或者不通的时候,你应该高兴了。因为物不可以终通,也当然不可以终不通。假如不顺和不通都出现了,那么,离顺和通已经不远了。
正如文学家所说的:黑暗已经来临,离光明还会远吗?同样道理,不好的心情已经到来,离好心情还会远吗?这个时候,你去洗一个澡,或者去换一套新衣服,或者出游几天,只要你再迈出一步,心情就会好了。
有烦恼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识烦恼的思想和去掉烦恼的方法。
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其实是人生反常的一个时候。这个时候,也许对正直不利。即或你坚守正道,也得不到任何利益。但你必须坚守正道,等待转机。以人事比拟,这个时候,也许是小人得势,君子被斥。
天地闭塞,畅流断,鸟音绝。冰河底层的鱼儿不再浮头,凛冽大地上的鸟儿不再飞翔,正直善良的人们噤若寒蝉……
这个时候,不透明的空间里,罂粟花也许开了,玫瑰也许凋谢了,荆棘也许长高了,乔木也许枯萎了。
这个时候,你可要记住——
鱼儿最好不浮头,鸟儿最好不飞翔。
因为,君子在闭塞的状态之下,应当收敛自己的才华。不可炫耀,以避免小人陷害的灾难。不可迫求荣华富贵,以避免遭小人妒嫉。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你回顾自己,检查自己最好的时机。
黑夜来临,你要把灯捻亮;风雨过后,你要把羽翼梳理;身处低谷,你要检点你的真诚,你的包容,以及你的果断、大度,是你走进别人心里的通行证;能在别人心里做客的人,无论顺境逆境,你都会得到抚慰的。这样,便会少有心情糟糕的时候。
已经是黑夜,白天就在眼前。谁没有辗转过黑夜,谁没有跋涉过冬天?只要你宽容,只要你耐心。好心情与欢乐人生,就像朝阳,会在新的一天出现……
当你心情糟糕的时候,要知道欢乐与爱相依相存。要得到欢乐,就要献出自己的爱心。
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其实在没有爱心的地方,熙攘的人群并非伴侣,如流的而孔无非是条画廊,而交口攀谈也不过是铙钹作声。”人类如果没有爱心,那世界将是一片荒野。
要心情舒畅,必须要有友谊。友谊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宣泄积压的感情,使你心情舒畅。培根说:人可以用菝葜剂疏肝,用铁质丸浚脾,用硫磺粉宣肺,用海狸香通脑,可除真正的朋友外,世上无任何灵丹妙药可以舒心;而只有对知心朋友,人才可能倾吐其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猜疑、忠告,以及压在心头的任何感情,这就像一种教门外的世俗忏悔。
过去的帝王也懂得:要有分享者,也要有分忧者。快乐和胜利,需要人来分享,让快乐和胜利更加隆重;痛苦和悲伤,也要人来分忧,让痛苦和悲伤不致深重。
对于老百姓来说——
春种夏收,夜息日作。因应时势,才欢乐。
择善而和,择祥而居。大家全是朋友,才欢乐。
一年四季,雨雾风霜。岁月风云,知变才欢乐。
乐一时,才时时乐。
时时乐,就终不乐。
乐中知不乐,才是常乐。
(十三)让心灵平静如水
动是世界的阳面,静是世界的阴面。阳面,是看世界的;阴面,是想世界的。动,是世界的亨通。但静,才是世界的推动。
现代人的心态越来越浮躁了,终日钻营求取,把自己也弄得心慌意乱,现在是该回归宁静的时候了。
佛家无门有一句语录:世界这般广阔,为什么僧人只披袈裟,听钟声?一般的僧人认为,能够执于声色,闻到钟声就能悟道,见到黄色就可以明心,知道自己是出家之人,要做出家之事,就认为了不起,是为专心致志了。无门大师却认为,能够做到以上的地步,在佛门当中只算小儿科,初级阶段。你能够执于声色,为外境所转,说明你作为修禅入境界不高,只知糊糊涂涂过日子。你能够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只是寻常事,不足为道。
能骑声盖色才是高僧。在声色,又能超声色。即从声色悟道,却又不滞于一声一色。对任何声色都能头头上明,着着上妙,都能悟道得大自在。用耳去听,由耳逐声,还是执著于外境。要用眼去听,能够打破原来声色的执著,才是圆融无碍的境界。这就是佛家入静的要求。一般人做不到用眼去听声音,但声色之中无声色总可以做得到。
动是世界的阳面,静是世界的阴面。阳面,是看世界的;阴面,是想世界的。动,是世界的亨通。但静,才是世界的推动。
所以,人在行动的时候,往往会被认为很有力量,其实人在思想的时候,最有力量。
静不下来,是对静的意义认识不足。处变不惊,你才能静下来。孔子说:迅雷烈风,必然使人变色。世界震动,许多人必然恐惧,如果因恐惧而戒备,后来就会幸福。当灾难来临,恐惧万分,但过后就忘记,谈笑自若,不知警惕,这样没有好处,将来要吃大亏。只有平时戒备的人,当突然遭到震惊,才不至于不知所措。
你要静得下来,要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知道发生的一切对你没有什么影响。即使有影响,你也有能力应付。这样,你才能静得下来。记取了教训,你才能静得下来。
过去发生的事情。曾经使你夜不能寐,惊恐万状,但你已经有了经验了,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就能安静如初。你经历了打击,经历了磨难,经历了别人的整治,以后你重新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内心也会平静如水。毛泽东说过,“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就是静的最高境界。
没有静思,总在动,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江河奔腾,虽然能够百川汇海;然而,每一条江河都宣泄无度,就会泛滥成灾。民情沸隅,虽然能够百业兴旺;然而,每一个人都狂热无度,就会歇斯底里。群芳尽绽,虽然能够春光娇娆;然而,每一朵花都争艳斗姘,繁荣的背后已经隐藏着衰败。进而不急,动而不躁,张而不露,才是动的极致,也是静的基础。
静能生美,静能出思。静是万动之源。你为什么不先静下来呢?
生活不安定,思想不安定,周围就会缺少关照的人,心里一定很悲戚。这个时候,情绪容易激动。千万要坚守正道,小心行事。如果行为不安定了,那就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把身先安定,然后安定心灵。如果心灵不安定了,那就要出游,要在山水间求得心灵的安定。
奥地利诗人莱瑙说过一个关于三个吉普赛人的故事:他们三人正在沙漠中间一个荒凉的地方。第一个吉普赛人手拿提琴,悠然自得,自拉自唱一首热情的歌曲,夕阳就映照在他坚毅的脸上;第二个吉普赛人嘴里衔着烟斗,望着袅袅的烟雾,还是那样的快乐,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让他忧愁的;第三个吉普赛人却愉快地睡着了,他的提琴就丢在草丛中,风儿掠过他的琴弦。也掠过他的心房……
大度,随和,是安定的支柱。
贪婪,猜疑,是安定的蛀虫。
让心平静下来,以一颗泰然之心处事,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十四)学会享受生活的真味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享受生活的本领,你就会永远被困在梦想、计划、奋斗……之中,也就永远不能达成真正意义的成功。
现代人,生活在紧张、繁杂、高速的经济社会中,人们为了达成自己的种种目标,努力工作拼命奋斗,身心却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于是人们感到身心疲惫而空虚,出现了不安、焦虑、倦怠和绝望的心理倾向,究其原因,乃是人们陷入了一种迷惑,只着眼于目标,或只展望于未来,而忽略了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光。不会享受生活,那么你的生存就失去最重要的一方面。就像爬一座高山,如果只顾登山顶而忘记欣赏路边的鲜花、溪水等美好事物,那么,即使登上山顶,这次登山的意义也损失了不少。更何况,人生是一座没有山顶的高山。
也许你会认为,只有努力成功后,才能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可是怎样才算成功呢?即使你目前自认可以订出这样一个标准,但是,在迈向成功的路途中,你的评断标准很可能不断改变。你如果把成功当作最终目的地,也许你会发现,它和地平线一样难以捉摸。每当你往前移动,它也跟着向前,因而永远距你前面有一大段距离。你完成的事情愈多,会发现有更多事尚待完成,所以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享受生活,培养自己的享受生活的本领。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享受生活的本领,你就会永远被困在梦想、计划、奋斗……之中,也就永远不能达成真正意义的成功。
1.享受现在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