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个大富翁,家有良田万顷,身边妻妾成群,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而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户穷铁匠,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天,富翁小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唱歌,便对富翁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富翁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拿了家里两根金条,从墙头上扔过去。打铁的夫妻俩第二天打扫院子时发现不明不白的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两根金条,他们连铁匠炉子上的活也丢下不干了。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田地。”女的说:“不行!金条让人发现,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男的说:“你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女的摇头说:“藏在炕洞里会叫贼娃子偷去。”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从此,夫妻俩吃饭不香,觉也睡不安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俩的欢笑和歌声了。富翁对他小老婆说:“你看,他们不再说笑,不再唱歌了吧!”而富翁却因家里再也没有金条,不用防备盗贼,心里变得轻松起来,他们夫妻倒能每天都有好心情唱歌了。看,开心就是如此简单。
铁匠夫妻俩之所以失去了往日的开心,是因为得了不明不白的两根金条,为了这不义之财,他们既怕被人发现怀疑,又怕被人偷去,有了金条不知如何处置,所以终日寝食难安。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大款虽然守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票子,守着一幢豪华的洋房,守着一位貌合神离的天仙,未必就能咀嚼到人生的真趣味。
开心不开心同样也不能用手中的“权”来衡量。有了权,未必就能天天开心。我们时常看见有些弄权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逢迎,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开心?
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拿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上歌厅舞厅“泡妞”,虽然获得了一时的感观刺激,找到了一时的开心,但却给自己带来了诉不完的懊悔。他们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拿自己的灵魂去换取一段开心快乐的时光,结果变成了傻瓜,他们最后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和开心。
(十)培养你的快乐
养成快乐的习惯,你就变成一个主人而不再是奴隶。快乐的习惯使一个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
阿伯拉罕·林肯说:“只要心里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
心理学家M·N·加贝尔博士说:“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都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一个人能随时感到快乐。正如G·肖伯纳所讽刺的那样,如果我们觉得不幸,可能会永远不幸。但是,我们可以凭借动脑筋和下决心来利用大部分时间想一些愉快的事,应付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痛快的琐碎小事和环境,从而使我们得到快乐。我们对小事的烦恼、挫折、牢骚、不满、懊悔、不安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纯粹出于习惯。我们做这种反应已经“练习”了很长时间,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性反应。这种习惯性的不快乐反应大多起因于我们自以为有损于自尊心的某种事情。一个司机无缘无故地向他人按喇叭,我们谈话时有人肆意插嘴,我们以为某人该来帮忙他却没有来等等。甚至一些非个人的事情也可能被认为是伤害我们的自尊心而引起我们的反应:我们要乘的公共汽车不得已而来迟了,我们要打高尔夫球时偏偏下雨了,我们急着上飞机时交通忽然阻塞了等等。我们的反应是愤怒、沮丧、自怜,换句话说:“不高兴!”
不要让事情把你搞得团团转。治疗这种病最好的药方就是使用造成不快乐的武器——自尊心。不知你是否参加过一个电视节目,看到过节目主持人操纵观众的情况。主持人拿出“鼓掌”的标记,大家就都鼓掌;主持人又出示”笑”的标记,所有的人又都笑起来。他们的反应像绵羊一样,告诉他们怎样反应,他们就奴隶般顺从地做出反应。你现在也是这种反应。你让外在事物和其他人来支配你的感觉和反应。你也像驯服的奴隶一样,等某件事或某种环境向你发出信号——“生气”——“不痛快”,或者“现在该不高兴了”——你就迅速地服从命令。
养成快乐的习惯,你就变成一个主人而不再是奴隶。正如H·L·史蒂文森所说过的:“快乐的习惯使一个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
你的意见可能使事情更不乐观。甚至在遇到悲惨的条件和极其不利的环境时,我们一般也能做到比较快乐,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快乐——只要我们不在不幸之中再加上我们自怜、懊悔的情绪和于事无补的想法。
人是一个追求目标的动物,所以,只要他朝着某个积极的目标努力,他一定能自然正常地发挥作用。快乐就是自然正常地发挥作用的征兆。人只要发挥一个目标追求者的作用,不管环境如何,他也会感到十分快乐。托马斯·A·爱迪生有一间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实验室因没买保险而被火白白烧掉了。后来有人问他:“你该怎么办呢?”爱迪生回答:“我们明天就开始重建。”他保持着进取的态度,可以断言:他绝不会因为自己的损失而感到不幸。
心理学家H·L·霍林沃兹说过:快乐需要有困难来衬托,同时需要有以克服困难的行动来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所谓的灾难很大程度上完全归结于人们对现实采取的态度,受害者的内在态度只要从恐惧转为奋斗,坏事就往往会变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在我们尝试过避免灾难而未成功时,如果我们同意面对灾难,乐观地忍受它,它的毒刺也往往会脱落,变成一株美丽的花。”
(十一)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一个人有了烦恼或者感到愤慨时就应该尽情地发泄出来。发泄出来,疾病会远离你。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有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自从潘多拉的魔匣打开以后,烦恼、疾病、痛苦……一股脑儿地降临人间。我们哪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于是每个人都会受制于他所处的环境,乐天派也好,忧愁者也罢,哪个能逃脱得了所遇到的幸与不幸呢?
有位妇女,爱跟自己较劲,遇上一点事,就胡思乱想,给自己制造烦恼。每月工资花不到月底,心里烦恼;儿子没有来信,心里烦恼;舞场上男同志没有邀她去跳舞,心里烦恼;年终没评上先进,心里烦恼;碰上某个领导没有向她打招呼,她也烦恼……她的烦恼一来,好几日精神不安。当她察觉到烦恼给自己带来高血压、心脏病时,后悔不已。她想克制自己,但烦恼一来,又无法克制。后来心理学家建议她每天写20分钟日记,把消极的情绪忠实地写在日记里。心理学家还告诉她,这个日记是写给自己的,既要写出正面,也要写出反面。这样就可以把消极情绪从心里驱走,留在日记里。
后来这位妇女坚持记日记,通过日记来克服自己的烦恼,遇上自己爱猜忌的事,便在日记里说服自己。她曾在一篇日记里写道:“今天我在楼梯上向局长打招呼,可局长阴着脸,皱着眉头,理也没理我一声。我想他态度冷漠不是冲着我来的,八成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要不然就是挨了上级的批评。”她在日记里这么一写,心里的疑团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她还在另一篇日记里提醒自己:“我翻阅上月的日记,发觉那时的烦恼,现在完全消失了。这说明时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也包括烦恼在内。如果以后我遇上新的烦恼,就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现在何须为它烦心?我何不采取一个月后的忘却状态来面对眼下的烦恼?”
她坚持写了8年日记,心理抗病功能增强了。后经医生检查证明,血压正常了,心脏病也好了。
英国诗人威廉·布克在他的诗中写道:
我对朋友感到愤怒,
我尽情地发泄着,它消失了,
我对敌人感到愤怒,
我埋在心头,它滋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