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廷和理政
1521年三月十四这天,明武宗朱厚照去世。朱厚照一生没有子嗣,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主张下,经太后同意,迎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cōng)为皇帝,就是嘉靖皇帝。
太后授意杨廷和总揽朝政,他一面派人去往湖北安陆去迎请朱厚,一面在京城严防布控,以防止在这段“权力真空”期出现混乱局面。
朱厚照的干儿子江彬,打破常例,把驻守边关的军队调入京城,这是自古兵之大忌。但是由于朱厚照宠信他,对他听之任之,因此江彬十分骄纵狂妄。朱厚照死后,江彬的部下就怂恿他起兵造反,江彬犹豫不决。
杨廷和知道江彬迟早是个祸害,他与太监张永商讨对策,然后向太后请示除掉江彬,得到太后的支持。
杨廷和发布了一系列的整改条例,把朱厚照的游乐场所里的僧侣、武士还有美女全都遣散,还取消了皇室经营的店铺,遣返藩邦进京使节,当然,也遣返了江彬的边防军。
这样做看似涉及面很大,反而显不出是针对江彬了。但江彬自知深受国人憎恨,眼下局势不定,他心里也有些没底,就在家装病,暗地里打探动静。
三月十八,坤宁宫有一间新殿上梁,要举行一个仪式,江彬和工部的部长李奉命参加。皇干爹刚死,江彬连丧服都不穿,就进了宫。仪式结束后,太监张永热情地挽留二人共享午餐。
江彬坐下就大吃二喝起来,正吃着,太后传来旨意:逮捕罪臣江彬!江彬一看不好,拔腿就跑,跑到西安门,大门紧闭,他又跑到北安门,卫士冲他大吼一声:“传圣旨!请大人留步!”江彬心想皇帝刚死,哪来的圣旨?卫士们蜂拥而上,把江彬捆得结结实实。
随后,江彬被凌迟处死,家产全部抄没。
四月二十二日,朱厚到达北京,当天中午就举行了登基仪式,国中无君的日子总算结束了。
阿龙记事贴
唐伯虎趣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他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唐伯虎点秋香”。他和这位某富豪家里丫鬟的爱情故事,被不断演绎、流传。
朱厚照在位时,荒诞古怪,杨廷和多次进谏都没有效果,他的政治才能也无法施展。
朱厚照死后,在太后的支持下,杨廷和发布了很多新政,精简宫廷内锦衣卫和宦官机构,又减免南北漕运的粮食。把那些靠走后门当官的人都罢贬为平民。
这些做法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但是极大地打击了相关利益群体。
那些整日喝茶聊天、偷菜斗地主就可以享受高官厚禄的寄生虫,一下子失去了安逸的温床,变成下岗职工,更失去了继续捞钱的机会,这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他们扬言要对杨廷和加以报复,准备在他上朝的路上刺杀他。
杨廷和不畏强暴,照常上班不误。朱厚听说这些情况,给杨廷和派了一百名护卫,随身保护,让那些满肚子坏水的家伙无机可乘。
在皇权空缺期间,杨廷和总理朝政三十七天。这三十七天之中,他剿灭奸党,布政革新,对于国政民生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恶势力受到压制,正义得以伸张。由于杨廷和裁减了臃肿的宫廷机构,节省了库府开支,直到他被贬官老死之后,粮仓里的粮食还足够用几年,朱厚因此也称颂他的功德。
【阿龙看热闹】
谁能够打垮一个国家
纵观历朝历代,真正促使一个国家灭亡的,并不是外来的侵略,而是这个国家内部的寄生虫。他们盗空了国库,占有大部分国家财富,致使军队得不到足够的给养,军心涣散,民不聊生,因此才会被外敌打败。所以说,最大的敌人往往来自内部,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敌人来自内心。
2、 大礼仪之争
嘉靖皇帝朱厚(明世宗)能够坐上皇位,是因为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儿子,也没有同胞兄弟,经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提议,就轮到了他这个堂兄弟。
这看似一个天大的馅饼,但把这只馅饼吃到肚子里,却并不容易。
在荣登皇位之前,他就被要求以“太子”的身份进宫继位,一番僵持之后,因为张太后调停,才省了这道程序。
朱厚登基之后,派人去接自己的母亲(父亲早亡),这时他又被要求把自己的父母称为叔叔和婶子。
朱厚当然不同意,在多次驳回大臣的上书之后,他决定改用怀柔政策,拉拢朝臣。
十五岁的皇帝放下架子,请杨廷和进宫喝茶聊天,希望以一颗火热的心熔化老头的铁石心肠,并且许诺加封杨廷和为太师,只要他不再跟自己做对。
杨廷和呢,茶可喝,天可聊,封我太师,坚决不要!整个一顽固不化。
这扇门打不开,朱厚转攻另一扇——礼部部长毛澄。朱厚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几根大金条,派一个小太监去找毛澄。
毛澄以为是传圣旨,正要跪地接旨,不料小太监“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把毛澄吓一跳,说:“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小太监不肯起,哀伤地说:“皇上让我代他向大人求情,皇上说:‘人都有父母,为何只有我不能尊敬自己的父母呢?希望大人体恤我的人子之心,不要再为难我吧。’”
小太监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金条,高举双手呈给毛澄,说:“这是皇上给毛大人的,请大人笑纳。”
毛澄开始听他说的蛮凄惨,心里也生出一丝同情,可是一看到金条,立即气得直跺脚,不屑一顾地说:“我毛澄乃知书达理之人,岂是贪图钱财之辈?这样玷污我的英名!老臣只有辞官回乡了!”小太监只好夹着金条回去了。
封官送礼都不好使,朱厚陷入了无边的困境。但是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试,给他带来重大转折。
殿试进士张璁(张孚敬),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了N条精辟尖锐的论点论据,证明皇帝的主张是真正的人伦孝道,而那些老学究所持的观点是极度泯灭人权人性的。
朱厚如获至宝,准备拿着这本折子与大臣们一决雌雄。
杨廷和们看到这份奏折果然哑口无言了,甚至开始有大臣改变立场,站到小皇帝这边。
朱厚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持,自觉腰杆硬了许多。他亲自写好一道诏书,把已故的父亲追封为兴献皇帝,母亲则封为兴献皇后。
对于这份诏书,杨廷和启动了内阁的最高权力——原封退还——不看、不议、不执行。
正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朱厚的老妈来到了京郊通州。她听说自己只能以皇帝的婶子的身份进宫,万分恼怒,儿子当了皇帝,却不能认自己的亲妈!失去儿子的老妈坚决不肯进城。
阿龙记事贴
王阳明搞定广西
1527年,王阳明以带病之身到达广西,将大藤峡一带的山大王连根拔起。第二年,又将田州和思州的地方军阀剿灭,明政府从此在广西“改土归流”(改变当地土著军阀世袭制,改作中央政府直接派官员到广西),广西从此太平了许多年。
当皇帝当到这份上,还有什么意思?朱厚悲恸欲绝,他跑到后宫去找张太后,放声大哭,声称要辞职!我回家继承我爹兴献王的位子,不当皇帝了!
张太后怎么劝也不行,只好再次与大臣们协调。大臣把皇帝逼得要辞职,也是进退两难,如果让朱厚回家,再搞一个“皇帝”秀,这皇位继承岂不成了儿戏?众大臣在保全面子的前提下,做出让步,同意称呼朱厚的父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就是不带“皇”字。
朱厚也后退一步,为了让母亲早日进宫,也不差那一个字了,这下总算母子团圆。
没多久,杨廷和就给张璁安排了一份好工作,到陪都南京的刑部当小科员去了。与他“为伍”的官员,也相继被调离京城。
眼看着“张璁们”都被赶走,朱厚明白了斗争的关键所在,就是朝廷里要有自己的人,而且要放在重要岗位上。
那位视金条如粪土的毛澄,因为年老体衰,不得不告老还乡,朱厚非常愉快地批准了。
两年后,杨廷和也提出辞职,朱厚立即表示同意,同时把张璁调回北京,任翰林学士。
杨廷和走后,朱厚马上把“皇”字落实了,并且在张璁等人的支持下,进一步确认了自己与亲生父母的关系。
杨廷和走了,但他的儿子杨慎还在翰林院,他接过父亲的衣钵,组织一百多位“尊纲守礼”的大臣,跪在左顺门外的广场上,为天道礼法被“亵渎”而失声嚎哭,并且对大家说:“今天如果有人不尽全力,大家共同声讨他。”
声嘶力竭的哭声夹杂着拍打宫门的声响,惊动了朱厚,他虽然想不通何以至此,但也派太监一次又一次地前去劝解,可这伙人如同吃了秤砣,从早上哭到晚上,就是不起来。
朱厚命令锦衣卫抓走几个人以示警戒,结果哭声更加嘹亮。于是他下令把五品以下官员全部投入监狱,四品以上停薪候审,并且全部打了一顿板子,有十六人因体质虚弱,当场毙命。
后来查明是杨慎等七人带头闹事,又把这七人重新打板子,革职为民,发配边疆。
朱厚因为愤恨杨廷和的压制,废除了他所推行的新政,恢复了以往的弊政。
一个原本孝顺贤明的人,被这群腐儒逼成一代暴君。
阿龙辞典礼仪之争
嘉靖朝的礼仪之争,是北宋英宗时“濮议”的翻版。这种“礼仪”是传说中的周公搞出来的,就是“大宗小宗”的问题。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地主娶了两个老婆,大老婆生的第一个儿子有资格继承他的一切,第二个儿子就没有权。而小老婆即使生下一条龙,也没有任何资格继承,除非他造反。这就是周公当年发明的嫡长制。大老婆的第一个孩子是大宗,其他的孩子和小老婆生的孩子全是小宗。如果这个继承一切的男人没有后代,该怎么办呢?这时他就要去他兄弟那里——同父同母的、同父异母的都可以——领养一个“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他就把一切都交给这个儿子。现在,嘉靖就是这个被领养的儿子。
【阿龙看热闹】
教条主义害死人
大礼仪之争,在今天的人看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称呼叔叔还是称呼父亲,关你什么事!而饱读诗书、知书达理的大臣们一个个宁愿为之而死,像捍卫生命一样捍卫这么迂腐的一条礼教,同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对于这件事,我们只能叹息一句:教条主义害死人呀!
3、 十二宫女刺嘉靖
明朝在嘉靖之前有几个皇帝,寿命很短,都是三十几岁就死了,嘉靖皇帝朱厚到了这个年龄段,心里就十分恐惧。
后来有一个妖道向朱厚进献长生不老的秘诀:用少女的初次经血炼制仙丹,以“朝露”送服。朝露就是清晨树叶上的露水。
为了炼仙丹,朱厚征选少女无数,逼她们吃下血崩之药,使很多少女血崩、血亏而死。由于朱厚经常过量服用丹药,因此性情越发暴躁,动辄鞭打宫人,不论是嫔妃还是宫女,遇上他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被打得皮开肉绽。朱厚把自己讨厌的宫人都罚去采集朝露,每天天不亮就要在树丛里穿梭,很多宫女因为受风寒得病甚至死去。
朱厚的残暴狂虐,终于激起了史上罕见的宫女起义——十二宫女刺嘉靖。这十二位宫女分别是:王红萼、冷月儿、陈菊花、姚淑翠、杨玉香、关梅秀、杨金英、邢翠莲、唐槐香、苏迎春、张金莲、小英子。
事件的主要发起人,是曾被封为宁嫔的王红萼。王红萼曾经受宠很长时间,但是皇帝毕竟不是个专一的人,后来她不但失了宠,还被朱厚毒打一顿,之后被罚去采朝露。在她的心里,不止一次地谋划过杀死这个暴君。
1542年十月的一天,宫中饲养的一只“五色神龟”突然死去。这件事情如果查起来,不知又会牵连多少人遭受酷刑,甚至惨死。
王红萼找来几名采朝露的宫女,加上她总共十二人,她对姐妹们说:“狗皇帝是不讲道理的,不如咱们先下手,总比死在他手里强。”
这些人都领教过朱厚的残暴,个个苦大仇深,就相继点了头。
她们找来装饰用的丝绳,搓成粗一点的绳子,决定用绳子勒死朱厚。
王红萼安排每个人的分工:姚淑翠用一块方巾遮住朱厚的脸,省得他露出凶恶的面孔吓唬人;杨金英和冷月儿勒绳子;邢翠莲压住朱厚的胸口;唐槐香按腰;关梅秀按左手;杨玉香按右手;张金莲按左腿;小英子按右腿;陈菊花要去御膳房拖住朱厚的宠妃曹端妃;苏迎春负责望风,发现来人赶紧报信。
分好工,王红萼带领大家演习了几遍,又一再叮嘱:记住自己的职责,别的不用管,一切按计划实施,就可以万无一失。
十月二十一日凌晨,朱厚在曹端妃的宫中睡得正死,王红萼带领一群姐妹悄悄潜入寝殿,隐蔽起来。因为曹端妃每天早上要去御膳房,监督御厨制膳,在这个时候下手最好。
等到了天将放亮,曹端妃终于起床奔御膳房去了,朱厚睡得像死猪一样,王红萼低声下令:“动手!”
除了陈菊花和苏迎春,剩下的十个女子一拥而入,各司其职,按住了朱厚,杨金英和冷月儿把绳子套在朱厚的脖子上,就开始拼命地勒,姚淑翠赶紧把朱厚的脸捂上。
可是由于过度紧张,绳子打了一个死结,怎么也勒不紧,王红萼赶紧让冷月儿掐朱厚的脖子。她们正忙得起劲,一向胆小的张金莲却惊慌失措地不知该干什么,好不容易跟上来按朱厚的腿,却被朱厚一脚踹开。
姚淑翠看绳子勒不紧,急得扔下方巾也去掐脖子。张金莲看到朱厚青筋暴跳的脸,不由得胆战心惊,那股奴性就占了上风,不自觉地跪在地上叩起头来,嘴里还念着求皇帝饶恕。
这些人也顾不上管她,用钗子扎,下口咬,但慌乱之中找不到要害。朱厚拼命挣扎,王红萼也上去掐脖子捂嘴,过了一会儿,朱厚渐渐挣扎不动了。
王红萼以为朱厚已死,就想带大家逃走,可是张金莲害怕了,只想求饶,早跑出去报信了,以为这样可以立功赎罪。
望风的苏迎春以为是王红萼让她出来的,就没拦她。张金莲不一会就跑到方皇后的宫中。
正当苏迎春琢磨着张金莲出来了,怎么别人还没出来呢,方皇后已经带着一群太监宫女飞奔过来。苏迎春还想阻拦,被太监一脚踹开,方皇后一溜烟地冲了进去。
里边这几个人刚松下一口气,还没等往门口走,就被方皇后堵住了。大伙一看事情败露,顿时浑身无力,都瘫坐在地上。
太监们七手八脚把行凶的宫女都捆了起来,方皇后赶忙查看皇上是死是活,因为这几位宫女从来没有杀过人,所以绳子居然系的是活扣,朱厚很快就醒了过来。
朱厚活了,十二个女子可就倒了霉。
方皇后越过礼法,亲自主持审讯,挨个大刑伺候,“叛徒”张金莲也不例外。王红萼因为痛恨曹端妃争宠,一口咬定曹端妃是同谋,方皇后正好也妒忌曹端妃,巴不得把她捎上。
结果,除了王红萼这十二个人,曹端妃和她的侍女巧莲也卷入其中。王红萼受封过宁嫔,她和曹端妃在诏狱里行刑,十二名宫女被押到闹市,全部凌迟处死。
十二宫女刺嘉靖,精神可敬,但实施过程中出了差错,成为历史上一大憾事。
阿龙辞典明代宫女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