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陆游是怎样骚扰他的,陆游一脸悲愤的表情站在宋高宗面前,说皇上啊!这次您一定要御驾亲征,只有这样前方的将士们才能同仇敌忾。如果您不放心,我陆游愿意做您的马前卒,誓跟金人战斗到底!陆游越说越激动,居然哭了起来,这还不算,哭着哭着流鼻涕了,陆游也不怕恶心,那眼泪跟鼻涕流得哗哗的!在擦拭的时候不小心甩到了唐高宗的龙椅上。我靠!这不是要命嘛!宋高宗被陆游这么一搞龙颜大怒,你陆游简直是太过分了,这么不讲究卫生,这么不顾一个文人的身份,成何体统!尽管宋高宗是气得双手发抖,可陆游呢?不管这些,还在那哭着说,皇上啊!您一定要御驾亲征,御驾亲征……我陆游甘为马前卒!
这就是著名的泪溅龙床事件。据说,这事闹得非常大,朝廷很多官员都说陆游这小子是不是疯了。当然,也有看笑话的,不过想起来也的确挺好笑的,你陆游好好说不行吗?干嘛弄得又是眼泪,又是鼻涕的,还甩到龙椅上。在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陆游如此胆大妄为,宋高宗不杀他吗?没有,即便是宋高宗想杀陆游,他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杀他。因为,杀陆游就等于杀那些跟陆游一样的主战派。宋高宗不会傻到这个地步。那么,剩下的办法就是贬谪,古代皇帝都爱干这事,对那个官员看不顺眼,贬呗!反正有那么多偏远荒凉的地方,够你喝一壶的了。好在宋高宗只是把陆游贬回老家去了,要是像柳宗元那样,陆游可真是死路一条了。所以说,宋朝的皇帝对文人还是挺宽宏的,要换了其他朝代,陆游早就没命了。
除了这件事让宋高宗很是不爽外,陆游还有不少观点都是跟宋高宗对立的。比如,陆游一直都认为南宋的都城不应该在临安,而应该在建康。以前是没法,现在局势比以前好多了,不应该在江南这个花红柳绿,消磨斗志的地方长期呆着。陆游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这样的观点他都可以直言不讳。当然,陆游敢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在于朝廷曾讨论过都城的问题。主和派认为应该就在临安,而主战派认为应该在靠近宋金边界的地方。像宗泽就觉得应该在东京,东京保卫战的牛叉人物李纲认为应该在陕西关中一带,或者湖北襄阳,如果这两个地方都不行,那就只剩下建康了。在这里,我说一下建康,既然陆游认为建康是都城的最好之选,理由是什么呢?
1.建康历来是被公认的帝王之都。这个无需多说。
1.建康城池稳固,城高三丈。而且依靠长江,有长江的掩护,进可攻,退可守。
2.占领了建康,可以控制富庶的江南。
3.建康西北两面都有长江可依,又有钟山龙盘、石关虎踞之势。
尽管选择建康作为都城有这样大的好处,可宋高宗就是不同意。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条:一是临安“太好玩了”,能让宋高宗流连忘返。据说,宋高宗当年丢弃百官置老百姓于不顾逃跑的时候,远途经过不少地方,唯独临安让他是心醉不已。临安多好啊!有诗为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二是临安靠近东海,一旦发生战争,宋高宗可以坐船逃跑。这小算盘打得挺响的,连退路都想好了,从海上逃,如果有飞机的话,估计毫不含糊的从空中逃跑。你说,像这样一个皇帝,陆游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吗?难,难上加难。不过,别以为从海上逃就是最好的,虽然金人对海战不感冒,但是,如果在海上呆久了也是要出问题的。最直接的一个问题是,吃什么?即便是人家不敢来追你,饿也得把你饿死。还别说,这样的悲剧还真的发生过,而且就发生在南宋。公元1279年,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叫赵昺,他被蒙古人一直追到了海上。原来,南宋军队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打得稀里哗啦,全军覆灭。有个叫陆秀夫的人背着八岁的赵昺逃到海上,结果实在是撑不下去了,没有办法,就抱着赵昺一起投海自尽了。
陆游卷起铺盖回老家山阴后,一呆就是三年。现在有一个问题出来了,陆游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要皇上御驾亲征,那皇上去了吗?宋高宗原本打算从海上逃的,在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年,这一年的五月是宋高宗的生日,金国的完颜亮派使臣前来祝贺,这帮使臣可不好伺候,他们不但傲慢无礼,而且还借着祝贺之际,要求重新划分宋金两国的国界,怎么个划分法呢?长江以北的地盘都归金国。如果不答应的话,那后果会很严重。
宋高宗吓惨了,如果答应的话,那以金国的狼子野心,以后还会要得更多,不答应的话又怕金国一生气,说不定连临安也呆不下去了。这金国的使臣也够坏的,他们还说宋钦宗已经嗝屁了,从精神上刺激宋高宗。宋高宗果然入局,当场就哭了起来。
在宋高宗的潜意识里,他想到的就是逃,从海上逃。但当时的丞相陈康伯坚决反对,决定跟金国较量一番。谁来做主将呢?此时的宋朝几乎找不出像样的将帅之才,唯有一个已经年老得不行的刘锜还勉强可以。就这样,刘锜担任了统领淮南、江东以及浙江一带的兵马,准备跟完颜亮较量一番。其实,宋军完全可以打败金军的,只是宋军的了“恐金症”,所以战斗力大大下降了,结果宋军是大败。陆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泪溅龙床请北征”的。
宋军一失败,宋高宗更是吓得不行,我说从海上逃吧,现在还不逃就没机会了,我这次是真的不管你们了,我马上收拾行李就走。丞相丞相陈康伯气得不行,说就知道逃,现在就算皇上您逃,你这样弃百官于不顾,万一发生危险,谁来保护您?说白了,连一个给你挡“枪子”的人都没有。陈康伯为了稳定人心,把自己的一家老小都接到了临安,以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同时,陆游的老师曾几也上树宋高宗,给他打气,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前面说到陆游不是因为“泪溅龙床”而被罢官了吗?陆游回去后没闲着,隔三差五的跑到他老师曾几那里说要到战场上跟进军厮杀一番。
在主战派的努力下,抗金情绪高涨,宋高宗的情绪才稳定下来,终于决定颁布亲征命令。宋高宗的运气有点好,他还没动身呢?前线的宋军就打了个打胜仗,取得了采石矶大捷。宋军的这次胜利意义重大,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让宋军觉得金兵也也不是不可战胜。之后,宋军战胜的消息不断传来,最后收复了西京。陆游挺遗憾的,他没能亲自上战场杀敌,西京收复后,他激动的写下了《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一诗,在诗中他这样写道:“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陆游将金人称之为“胡儿”,说你们这帮“胡儿”也太自不量力了,竟然想着长期占领大宋的国土,现在你们遭报应了吧!是天意让你们大败,是天意让我们大宋取得胜利。陆游为什么将这次胜利称之为天意呢?其实,这次宋军能够胜利,还真的是沾了天意的光,金人在进攻宋朝的时候按理说应该是齐心协力才对,但偏偏在这节骨眼上闹内讧。陆游在诗中提到的白发将军就是当时在均州的知府武巨,他趁金人闹内讧的时候,率领军队向北方进军,一举攻下西京。
那么,这次宋军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对陆游的命运有没有改变呢?可以说,只要宋高宗在位,陆游想要翻身几乎不可能,因为宋高宗很不喜欢理由的那张嘴。他讨厌陆游隔三差五的给他说抗金的事。这么说来,只有宋高宗不做皇帝了,然后下一届的皇帝如果又不像宋高宗那样,陆游才有可能翻身。
还没说,机会真的来了,来得有些让人笑意不已。为什么这样说,宋高宗应该是最高的决策者,但在战后任命官员的一件事中,让他丢尽了面子。具体说来是这样的,这次宋军能取得胜利主战派功不可没,因此主战派的实力大增,宋高宗亲自任命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被他们给否决了。这还了得,皇帝说话都不作数了?主战派为什么要反对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呢?
我个人认为是杨存中的性格所致。杨存中虽说是杨家将的后代,也曾战功显赫,但是这个人为人谨慎,对宋高宗惟命是从。为人谨慎没错,不过,对宋高宗惟命是从这点就跟主战派有冲突了。为什么这样说,你想想,宋高宗是什么人啊!一遇到事就想着逃,让江淮一带的军权给只会对宋高宗惟命是从之人,那可就麻烦了。因此,出于“一种安全考虑”,主战派是不会同意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的。
宋高宗觉得自己很没面子,这简直是对他极大的侮辱。为了挽回面子,找个台阶下,宋高宗决定禅位,将皇位让给了太子赵眘。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即公元1162年,太子赵眘即位,改元隆兴,史称宋孝宗。
宋孝宗即位后,陆游是激动万分,以前在他老爸的手下干得很是窝火(宋孝宗赵眘并非宋高宗赵构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养子,关于这一点,这里不再详述。)上不了战场就罢了,还要被贬官,这太让人压抑了。后来,陆游曾作诗表达当时的激动心情,“呜呼!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三山杜门作歌》)
陆游说,我这心是经过风雨的摧残历练,会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屈,只要您孝宗皇帝一句话,我陆游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都不怕。既然陆游如此这样激动,那宋孝宗的反应如何呢?
每个皇帝即位为了笼络实力,都会提拔跟随自己的一批人。宋孝宗也不例外。他要启用一批有实力,有才华又值得信赖的人。现在有一个问题是,陆游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小臣疏贱”。一个跟皇帝关系疏远的小官,怎么就被宋孝宗给看上了呢?陆游能被宋孝宗看上主要有以下三点:
1.朋友哥们上司的极力推荐。陆游的朋友周必大在宋孝宗面前时常说起陆游。周必大的仕途比较顺利,最后做到官居丞相,被封为益国公,他非常关照陆游,特别是在宋孝宗即位后。与之同时,陆游的上司史浩和黄祖舜也大力推荐陆游。史书记载,“善词章,谙典故”。(《宋史·陆游传》)
特别是史浩,这个人很牛叉,他是宋孝宗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为赵眘能立为太子有汗马功劳。在完颜洪亮举兵南侵的时候,赵眘曾上书要求上战场,这无疑犯了他老爸宋高宗忌讳。因为,当时宋高宗是决定御驾亲征的。现在你赵眘上书要求上战场,是不是有其他的企图啊!果然,宋高宗十分生气,这时史浩跟赵眘出了个主意,说你赶紧再写一份奏章表示谢罪,说自己这样做没别的意思,是为了跟随父皇的御驾亲征,为父皇的安全考虑。宋高宗看了奏章后,转怒为喜,并把赵眘呆在身边去了建康,之后又立他为太子。
2.陆游有真才实学。这个无需置疑,陆游才学那绝对是很牛皮的。再者,他还是曾几的得意门生,在诗坛的影响力可不小。有一次,宋孝宗问周必大,说当今诗人里面,有谁比得上李白啊!周必大回答说陆游。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周必大是不是信口开河,为了朋友吹牛皮。还真不是,陆游有一个外号叫小李白,在宋朝,作为一个诗人,陆游的地位绝对是跟李白在唐朝时一样的。连同时代的朱熹都很佩服陆游,在《答徐载叔赓》中有这样一句话,“近代唯见此人,为有诗人风致”。朱熹说在他认识的人里面,只有陆游才是称得上风范与气质二合一的诗人,并说陆游的诗“在今当推为第一流”。(《答巩仲至》)此外,陆游在历史方面也是行家,他曾撰写了著名的《南唐书》。
宋孝宗在召见陆游的时候曾对陆游进行全方面的考验,问及的内容涉及诗文、历史、政治以及军事,陆游对答如流,观点独到。《宋史·陆游传》记载,“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3.陆游绝对值得信赖。“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这样的话不是谁都说得出来的。尽管这首诗是陆游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死后才写的,但这绝不影响到陆游说这句话的真诚性。我们纵观陆游的一生,便可知道。
这样说来,陆游绝对是宋孝宗即位后会重用的人选之一了。确实如此,宋孝宗在召见陆游后,便被直接赐为进士,不用通过科举考试就及第。获得这样殊荣的在宋孝宗时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陆游,另外一个就是尹穑。对此,《渭南文集卷五·辞免赐出身状》记载,“惟是科名之赐,近岁以来,少有此比:不试而与,尤为异恩”。这说明了什么?至少可以说明宋孝宗对陆游是多么的信任,不用考试直接就及第了进士。
此外,宋孝宗在即淳熙十六年,即公元1189年,亲自下旨任命陆游为礼部郎中,属于正六品。这是宋孝宗禅位前任命的最后一位官员,如此恩待陆游,可见宋孝宗对陆游是多么的看重。
那么,陆游在宋孝宗期间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他不是一直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吗?宋孝宗会不会像他老爸一样主张“求和”呢?
3
可以说,宋孝宗是南宋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了。换句话说,宋孝宗跟他老爸宋高宗不一样。对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赵眘还是建王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当完颜洪亮举兵南侵的时候宋高宗想到的就只有逃,而赵眘却主动上书,说自己愿意亲自率兵迎敌。他不信那个邪,金兵难道就真的是战无不胜?
2.赵眘即位后,励精图治。最直接的一点就是重用主战派,任命他的老师史浩为右丞相,任命抗金将领张浚为枢密使,并将江淮一带的兵权全部交予他。张浚在宋高宗时期,一直被排挤,宋高宗曾这样说,就算我亡国,也不会让张浚带兵的。赵眘重用张浚表明了他主战的决心。
3.为岳飞父子平反,追复岳飞的原官,厚礼改葬岳飞。同时,还四处寻找岳飞的后人,准备破格录用。岳飞的影响力是让金人害怕又佩服的,管岳飞叫爷爷,这样一来金人就是孙子了。没法,谁叫岳爷爷这么厉害呢?
如此一来,可见这个宋孝宗确实跟他老爸不一样。他上台后,朝廷的格局一下子明朗了——主战派掌权。于是,整个朝廷上下抗金情绪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