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网络
电脑在初进大学生宿舍的时候,还是个挺前卫挺了不起的东西,几乎算是个高科技跟现代化的标志,当然价格也不便宜。凡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也都会置办一台电脑摆在宿舍里,条件差些的当然也不愿意被时代淘汰,可以一个宿舍里几个人凑钱也是要买来一台的,几乎要把电脑变成了用来彰显追求跟时尚的道具了,因为对于电脑的使用对于他们来说也大都是仅限于打游戏跟聊天室,因为课业上几乎是不大用得上的。
但是,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随着生产建设、管理数据化网络化的变革,电脑也渐渐在民众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了不能或缺的工具。李萱新近就添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因为现在电脑对于那些在校的大学生们来说,已经从三五年前的可有可无变成了眼下的学习必须品了,这当然也包括硕士研究生。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已经是太丰富了,是几乎可以满足人们所有的学习跟娱乐需要了的。这对于李萱来说可就太妙了,这个懒姑娘几乎足不出户也不必麻烦任何人就可以完成学习跟交流了,网络生活也占据了她的大部分的休闲时间。
网络也帮助她重拾了很多同窗旧友,正是一些同学录网站的建立,让她几乎在瞬间就可以找到几个或者几十个多年没见的老同学,甚至有很多已经没了印象的。同学录里的交流方式跟现在的QQ群或者微信群里的交流都差不多,只是同学录采用的是留言的方式,几乎要等上个一两天才会有人登陆进来回复或者留言,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无论是电脑还是网络,当然也包括时间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人都不是随时随地想上网就能上网的,当时的人们也还不大习惯即时就交流的频率,但那个能跨越时间跟空间的交流平台就已经让大家觉得很奇妙了。
这种交流方式不但方便,而且安全,最妙的是几乎不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用文字输出的方式才能实现发言,而这个放慢了发言节奏的过程就是人们千百年来都难以做到的“三思而后行”。在敲字的过程中,措辞跟表意都是被“三思”过了之后发布出来的,神态跟语气情绪都被当掉了,便也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产生不愉快的几率,倒发明出好些更直观有趣的表达情绪跟表情的词汇出来。谈话内容大多是搞笑的,相互调侃或者聊聊彼此的现状而已,气氛也大多是友好、轻松而且愉快的,几乎可以完全省略掉客套跟寒暄,更不必费神应酬。网络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无菌室,然而大都也只是培养出客观柔和的态度,并还无力建立些有建设性的思想。
对于那些敏锐的思维,隔着屏幕,看着人们对于那些文字的使用跟排列,就能读得出人的性格、喜好甚至性格人品中的某种缺失来。那是一切鲜活人性的舞台,是虚荣的炫耀跟才情的卖弄的舞台,是个排遣无聊跟寂寞的好去处,喜爱沉默的那一类人是不愿意来的。
六月里的一个阴雨天,李萱正焦头烂额地帮老师做一份文案,忙乱中,接到一个陌生女声的电话,第一句就问:“喂,你猜我是谁?!”声音是清脆又喜悦的。
李萱则是一头雾水,以为是个打错号码的:“对不起,你找谁?”
“我就找你啊!”那快乐的声音确实是快乐的,居然在电话那一头笑了起来。
“请问你哪位?”李萱问,被她一头热的笑声弄烦了。
“你听不出来我是谁么?”那声音开心地问,对这谈话倒是非常有耐心。
“对不起,你是不是打错了!?”李萱想挂电话了,她开始担心也许对方是个神经不正常的。
“李萱,你真听不出来我是谁啦?”那声音责怪着说:“还是你都把我给忘了?”
被正确地叫出了名字,李萱开始相信对方不是个挂错号码的,但她又陷入了另一种猜测的思维中——她是谁?很显然这人是认识李萱的,从谈话的态度看也应该是相熟的,只是李萱从小长到这么大,念了这么多年的书,从邻居到朋友还有那些同班的或者不同班的同学,说实话,被忘记了的人确实已经数不清楚了,要凭电话里的声音猜出对方是谁,对于李萱来说,她倒是宁愿到大海里去找根针或许还更容易些吧?!
“我还真没听出来!”李萱抱歉地说,心里有点好奇也有点期待。
既然是旧相识,当然出于礼貌也不能断然地就说不知道,她猜测着问:“是同学吧?”
“对,嘿嘿嘿嘿——”那女声又笑了,她问:“什么时候的同学呢?”
“这——”李萱为难了,只好结束这无意义的努力:“对不起,我是真的没听出来你是谁!”
“哎呀,给你个提示吧——”那声音热情地说:“我最爱吃朝鲜冷面!”
“兰英红!?”李萱大声地说,有点意外,也非常高兴:“你怎么找到我的?”
“咱班同学录里啊,一上来我就问你,他们给我的电话号。”兰英红热切地说:“你都好几天没上同学录了,我等着急了,就给你打电话了!”
兰英红是李萱高中时候同在文科班里的同学,因为座位相邻便也就成为了挺要好的朋友,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并不见她这么开朗爱笑爱说的啊?几年没见了,不知道她怎么变化成什么样了?!
“我这一个多月了都在忙,哪有工夫上同学录了。”李萱笑着解释说。
“哎,他们说你在大连呢?”兰英红问:“读研究生呢?”
“嗯,不想找工作,想再拖几年,就接着读研了。”李萱笑着说。
“挺厉害呀!”兰英红倒是不吝恭维。
“厉害啥,我倒是觉得那些上班的同学挺厉害的!”李萱笑笑,又问她:“你现在在哪儿呢?干嘛呢?”
“我,杭州啊!”兰英红精力十足地说;“当初中老师呢,教政治!”
“啊?!那么厉害!”李萱惊异地赞扬她,又皱着眉说:“我记得你考的是四平师院啊?怎么上杭州找工作去了?你可真能干,跑那么远去了!”
“有啥能干的,就毕业的时候跟同学一起来这边找工作,然后就找着了,然后就上呗,然后就一直留在这边了!嘻嘻嘻嘻嘻——”兰英红说着又笑了,她的心情可真好。
“我记得高中时候你历史挺好的啊,怎么教政治了?”李萱问,也挺开心的。
“哎呀,初中就那点儿东西,谁都能教,教啥都一样。”兰英红挺无所谓地说。
“那你现在怎么样啊?自己在那边么?”李萱问。
“啊,来的时候就我自己啊,我这过来也就算是有——两年了吧。”兰英红笑着说:“还行,有同事,都挺好的,还有男朋友。”
“啊,你男朋友哪儿的人哪?”李萱问。
“也是这边的,他们给我介绍的,才处了半年多。”兰英红说。
“那你这就打算留在那边不回来了呗?”
“嗯,我是这么打算的!”兰英红笑着说:“这边有工作我还回去干啥呀,其实在哪儿过惯了都一样。”
“你可真厉害!”李萱挺佩服地说。
“厉害啥呀!”兰英红笑着说:“哎,你QQ号多少?我加你,我这边晚上下班回宿舍啥事都没有,咱俩有空就上网聊聊天呗,多方便哪!”
“嗯,行,但我可不能保证我总有时间上QQ啊!”李萱说。
旧友失而复得确实让人感到高兴,然而分别若干年后的李萱跟兰英红还能继续当年的情谊么?
虽然只是网络交流,李萱还是很清楚地发现,这兰英红的性格比上学那会儿的确是变化很大的。学生时代的兰英红成绩平常,长相也平常,因为从没表现过有什么出色才华来,便连她的性格也一并显得很平常了,总之印象里,兰英红一直都是一个普通到很容易被人忘记的程度的人。
但如今的兰英红跟之前的她相比,似乎已经大不一样了,从照片上看,人漂亮了也时尚了,而且满脸都是幸福开朗的样子。兰英红的性格很是爽朗又热情,有思想有主见,看上去博学又多闻,经常在班级群里跟同学们探讨些思维方式、哲学心理,包括一些日常纠结问题的处理办法,她那理性的解析,辽阔的角度跟善良的包容很是让人信服,总是教人客观理性地对待问题,基于严己宽人的原则,能够理解跟包容一切不如意的人跟事,教人把那些可气的人都看做是可怜的人,她的热心跟宽厚一时间在同学中间竟建立起来了很高的威望甚至是指引力量。
兰英红有着让李萱羡慕的爽朗而又热情的性格,而且口才极好,任何话题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是时政、科技、文学、伦理还是娱乐甚至是军事或者玄学心理学之类,她都能够随时随地投入到任何人的任何话题当中去。而且性格坚毅,强势又自信,看上去积极又乐观,倒比上学那会儿表现出了耀眼的才华出来,实在是一个人群中的太阳似的角色。时常展示出来的工作跟生活的照片给李萱或者同学QQ群里看,那优越的环境跟富足又浪漫的生活再加上充满活力的人,让人很是羡慕她的成功的人生轨迹。李萱性子沉静而且有些被动,对于这种活泼性格的人倒是非常羡慕,也挺喜欢的,只要有空便也就经常跟她聊聊,当初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已然变成了如今的网络好友。
对于那些寂寞的人来说也许QQ真的是一个好东西,因为跟很多人一起聊天还挺有趣儿的,那种无意义的闲聊跟调侃既没什么思想的建设性也不会更增进些友谊跟感情,唯一的收获倒是确实地把时间给消耗掉了。
时间是个从容的旅者,不为谁急也不为谁缓,所以不论你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形态或存在形式,谁都无法控制时间,甚至也无法去喜爱它或者厌恶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活着,然后看它变化着。该过去的总会过去,该来的也一定会来,就像暑假。
“哎,放假你先别走,在那边等我,我这边批完卷就到你那边去玩玩,然后咱俩一起回家。”兰英红热切地说。
“行啊,太好了,我等你!”好友要见面,李萱是高兴的。
大连的夏天热还是很热的,但也确实没有内陆地区的那种燥热感。大连的城市美化做得很细致,虽还不至于像丽江古城那种收拾得没有死角的细致,但大连也几乎做到了全城环境区域都有人管,只不过因不同区域的重要程度跟打理负责人的文化审美差异而略有不同罢了。
机场抵站出口大厅里,光线并不是很充足,暗色的理石地面跟粗大的石柱,缺乏创意的广告灯箱,还有安静的人群跟门可罗雀的店铺都能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
不过没关系,李萱正在等待她的阳光,一个充满热情,能给她带来快乐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