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秋天,他又写文章猛烈抨击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希尔斯。他在报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希尔斯,被全镇引为笑料。自负而敏感的希尔斯当然愤怒不已,终于查出写信的人就是林肯。他下战书要求决斗,林肯本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持自己的声誉,只好接受挑战,准备一决生死。庆幸的是在最后一刻有人劝阻了他们,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这是林肯终生最惊心动魄的一桩事,它让林肯是如此刻骨铭心地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的艺术。从此以后,他不再写信抨击人,也不再任意嘲弄人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几乎再也没有为任何事批评任何人。
南北战争的时候,林肯任命的将领——马科科兰、博普、伯恩赛德、胡克和米地相继惨败,几乎使林肯陷入绝境。全国有半数以上的人无情地指责林肯用人不当,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宽容地保持缄默”。他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不要评论人,免得被人所评论。”
当时连林肯夫人都极力谴责南方人,林肯却对她说:“不用责怪他们,这样的情况换上我们也会如此。”
1863年,盖茨堡战役开始了,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溃退。李将军带着败兵逃到波多马克河边,面对前方高涨的河水与后方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维谷,他们此刻已成瓮中之鳖。此役只要彻底击溃李将军的残余军队,内战很快就可以结束。对此天赐良机,林肯信心十足地用电报命令维得将军“立刻出击,不用通知紧急军事会议。”随即又另派特使督办维得马上行动。
而维得将军呢?他完全违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而后又迟疑不决,一拖再拖。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带领军队越过波多马克河逃走了。
林肯闻知此事,勃然大怒,“这是什么意思?”林肯对着儿子咆哮,“上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只要我们伸出手,他们必定跑不掉的。难道我说的话不能让军队移动半步?在这种情况下,谁都可以打败这支溃军,就是我也可让李将军俯首就擒。”
在失望、痛苦之余,林肯坐下来给维得写了一封信。别忘了,此时的林肯,遣词造句都比以前保守克制。但是,这封写于1863年的信,仍然体现了林肯内心的极大不满:
我亲爱的将军:我不相信你能懂得因李将军逃走一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他本来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上星期你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河以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我无法期望你改变形势,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已经失去,我实在感到无限的悲痛。
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望着窗外,心里想:慢着,也许我不该如此匆忙。如果我不坐在这安静的白宫里,如果我身在战场,像维得一样每天看见许多人流血,听见许多伤兵呻吟,也许就不会急着要进攻了,如果我的性格跟维得一样柔弱,大概也会做同样的决定吧!无论如何,大错已经铸成,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维得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我,这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危及他的前途,以至于迫使他离开军队而已。
此时,如果说有人最有资格对他进行批评的话,那个人就是林肯,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惨痛的教训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恶恨恨的责备,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
于是,这封信没有被寄出,它被永远的收藏了起来。试想,如果维得将军拜读了此信之后,会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罗斯福说,在他执政时期,只要一遇到难以决断的问题时,他就会望着墙上的林肯像自问:“要是林肯处在我现在的情况,他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方法在你我想要指责他人的时候也不妨一试。
白朗宁曾说:“当一个人的交战起自于他本身时,他已不是个平常人了。”从纯粹自私的立场说,调整及改正自己,要比改进别人容易且危险要少得多。
可恩年轻时,总喜欢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写了一封可笑的信给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的德维思,请他谈谈他的工作方式。他在给德维思的信后加了这么一个附注:“此信乃口授,并未过目。”这是他刚从别人的来信中学来的一招,他觉得这可以显示一个人既忙碌又具重要性。实际上,他当时一点也不忙,只是想给德维思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德维思根本不屑于费心思写信给可恩,只是把原信退回来,在信后潦草地写了一行字:“你恶劣的风格,无以复加。”确实,可恩是弄巧成拙了,这样的指责并没有错。但是,人性使然,可恩恼羞成怒,甚至十年后他获悉德维思过世的消息时,第一个念头仍然是——他实在羞于承认——他自己所受到的伤害。
以后,假如你要激起一种反抗,使人痛恨数年甚至至死难忘,你可以只求一时的痛快,只不过发表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就能轻易地实现。
可你又得到了什么呢?
批评的确是一种危险的导火索,一种能使自尊的火药库瞬间发生爆炸的导火索,这种爆炸有时足以致人于死地。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曾因受到尖锐的批评而放弃写作,另一位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敦年轻的时候并不世故,但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处世,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批评人,我只夸奖人。”
只有不够聪明,缺乏理性的人才喜欢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会这么做。当然,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自制的功夫。
托马斯·克莱尔曾说:“伟大的人是从对待小人物的态度中显示其伟大的。”
鲍勃·胡佛是个著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在三百英尺高的地方时,刚好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但飞机却已几近报废。胡佛在惊魂稍定后,第一个工作是检查飞机用油。果然不出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另一种型号的飞机用油。回到机场,胡佛求见那位负责维护的机械工。懊恼不已的年轻机械师,一见到胡佛,便泪流满面。他的粗心大意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还差点造成三人死亡。你可以想象胡佛当时的愤怒。这位自负、严格的飞行员,显然可以对不慎的修护工作大发雷霆,痛责一番。可是,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围住工人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我的F—5l飞机明天还请你维护。”
因此,一个人要懂得用宽恕代替指责,这样可以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往拓宽道路。
要对自己宽容
我们常常都想到去宽容别人,其实宽容自己同样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人向大师求教:“我该如何学习爱我的邻人?”大师说:“不再恨自己。”这个人回去反复思索大师的话,而后回来禀告大师:“但是我发现我过分的爱护自己,因为我相当自私,且自我意识甚强,我该如何除去这些缺点?”大师说:“对自己友善一点,善待自己,学会对自己宽容,当自我感到舒畅时,你就能自由自在地爱你的邻人了。”
丽失恋了,割了自己的手腕,被父母发现送去医院。获得新生的她问自己:“我真是一无是处吗?为什么连最爱我的恋人都厌倦了我?”
她与男友相识五年,恋爱两年。在她眼里,他是那么优秀,而她则像一只向王子乞求爱情的丑小鸭。于是,她不停地做美容,近似疯狂地购买最时髦的衣服,不停地问他是否爱她。终于有一天他厌倦了,对她说:“我们分手吧,这样我们都会轻松一些。”
丽没有错,一个人为她所心仪的人而付出爱,是非常幸福的事;丽又有错,她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以至于为这份美丽的爱情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你还指望谁来真正地喜欢你呢?
曾几何时,生命在哀叹声中暗淡无光,新的机遇在抱怨中与我们擦肩而过,精力同时光一起帐然流逝。然而这一切不如意的事都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摆不脱,推不开。真的,不管处境多难,过得多苦,只要我们真正能体会到生命的尊严与来之不易,明白存在的价值,就会油然而生对自己心灵的感动,就会由衷地觉得好好活着是多么美好,就会理直气壮地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