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做人要有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不值得信赖的人将无以成事。我们待人要真诚,做事要讲信义。要做到诚信,我们就应该在许诺之前,进行衡量,要量力而为,切不可草率的承诺他人。另外,在失信之后勇于承担责任也是讲诚信的一方面。
待人要真诚
做人做事最要紧一个“诚”字,古人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至理名言。
比如交朋友,如果你不是诚心相待,再老实巴交的人被你骗过一次,第二次即使还上你的当,第三次也会识破你,这时你的损失将不仅是失去一个朋友,你将失去大部份人对你的信任。例如做生意,你不老实,以次充好,暂时你取得一点利益,你损失的将是你的信誉,那是用多少金钱、花多少时间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即使做学问的人也一样,最忌讳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只有老老实实地收集原始材料,脚踏实地地进行分类研究,才能拿出对社会有用的科学成果。
诚心待人,人将以十倍甚至百倍的真诚来待你。古往今来的种种例子,无不验证这道理。
当年秦孝公惟才是举,重用商鞅变法,秦国从此强大;刘邦要不是求贤若渴,怎换来萧何、张良、韩信为他打下汉家天下?刘备三顾茅庐,换来的是诸葛亮为他运筹帷幄、攻城掠地、谋划天下的忠心。
一、真诚是人生的通行证
真诚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凭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真诚,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以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要别人也以真诚回报。如果动机是以自己的真诚换回别人的真诚,这本身已不够真诚。真诚也是一种高尚品德,它不该含有任何杂质。
真诚,有时也许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害,即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会是宁静;虚伪,有时会使你占到便宜,即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会是不安的。
真诚不一定要告诉别人。如果别人理解你那份真诚,你不说别人也知道;如果别人不理解你的那份真诚,表白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有时,我们受到了别人的欺骗,这是生活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真诚。而并不是告诉我们:应该放弃真诚。
首先是不去骗人,其次是不受人欺骗,把握这两点,我们大致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永恒的真诚,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虚伪;永恒的虚伪,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真诚。
成为一个真诚的人,你会感到身心都很轻松;而一个虚伪者,他常常会感到精神的疲惫。?轻松下去,你会不断地为一种愉悦的氛围所包裹;疲惫下去,你将被不断袭来的沮丧情绪所笼罩。
真诚是人生的通行证,有时候你可能会遇到挫折,但凭着这张通行证,你最终会走向人生的彼岸,因为误解只是暂时的,你的人格的力量最终会征服众人。音乐大师梅日纽有一个真正的知音,他不是政府要员,也不是大资本家,而是日本街头一个捡破烂的小孩儿。只因为这个被上流社会遗弃的小孩儿对梅日纽的音乐表现出了真情。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个小孩儿只为了听一场自己喜爱的音乐,不惜花掉用以维持生活的钱,而且,没有为了维持生活将梅日纽赠送的乐器卖掉。可见,他对梅日纽是何等真诚。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一部分人渐渐丧失了待人真诚的理性,他们精神的底板上刻着“欺骗”、“占有”或者根本就是空白。
他们当中有的欺骗亲人,出卖朋友,损人利己,使人与人之间竖起了一堵墙。这堵墙使得人听什么都是谎言,看什么都是虚假,家家户户的防盗门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复杂。
他们当中的有钱人虽不会去偷,不会去抢,但却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了。他们花大钱买高级包厢听音乐会,只不过是因为生活太过无味,去凑凑热闹,沾点世界大师的光罢了。不被梅日纽当作知音也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诚信这张通行证,夫妻之间便会不和,同事之间就无法合作,商人之间就做不成生意,国家之间就会引起战争。
世界时刻都需要真诚,她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纽带。古埃及的传说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要去洗澡,他在路上碰到一个很好的朋友,便邀这个朋友和他一起去洗澡,他的朋友说:“我还有事。不过,我可以陪你到澡堂门口。”但是在第一个路口朋友一声不响的走开了,一个小偷却跟了上来。到了澡堂门口,那个人把小偷当成了朋友,将钱包交给他保管。这时候,小偷的心跳得不停,他想走,可不知为什么却走不了——是他的良心捆住了他,最后,他决定等那个人出来。那个人从澡堂出来后,小偷便迎上去把钱包交给他,他们相互拥抱,小偷觉得心里舒服多了。其实人人都有真诚的一面,只要真诚还没有被虚伪所掩盖。
二、真诚需要敞开心扉
我们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点真诚,少一些戒备;对可以信赖的人,真真假假,闪烁其词,含含糊糊,是不明智之举。
著名的法国作家哈伯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他还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以诚待人,会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肯表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除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
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封闭的一面,同时又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具有开放的一面。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
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时,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的结局。
以诚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正,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不喜欢被批评,但当别人认识到批评者确实是为自己着想,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得到发展。
以诚待人,应当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何许人也,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适得其反。
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有一句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凭着真心诚意可以解决很多难题。有一位出版商讲过一个故事。他刚出道时,一直希望能有个名作家的著作让他出版,但他没什么资本,一直不敢去和那些作家接触。可是他实在想极了,有一天,便抱着他从报上剪下来的某位作家的文章,硬着头皮去拜访那位作家。他坦然地说明自己的状况,也表明了出书的意愿,这位作家不置可否,但也没有给他坏脸色看。他无功而返,过了一个月,他又去看那位作家,诚恳地说明他的想法,就这样去了10次,前后经过了半年,他获得了这位作家一本新作。
这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就是“真心诚意”的力量。
“真心诚意”的力量为何如此大?这是无法用科学方法去加以分析的,只能说,“真心诚意”是一个人真实内心的自然涌现,所以能直接感动对方,和对方内心的真实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而且超越了现实利益的层次。“伸手不打笑脸人”、“见面三分情”,这是人都有的一种感情,你的真心诚意除了可解除对方的武装之外,更可在对方的感动中激起他的同情心、不忍心,因而松懈了他自己的立场——“看他那么真心诚意,就接受他的要求吧!”因为如果拒绝,自己多少也会自责,认为自己太无情了,因而难过半天。这是人性中“善”的作用,是很奇妙也很微妙的现象。
我们要牢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八个字,因为很多问题可以用你的“精诚”来解开。不过,你必须先了解“精诚”——“真心诚意”的本质,那是不造作、不虚假、没有欺骗也没有心术的一种情感,只有这种情感才能真正的感动对方,让对方接受你,认同你。用“真心诚意”做事,容易获得别人的合作,甚至为你吃亏也不在乎。用“真心诚意”做人,则容易获得别人的接纳。不过,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心诚意”?这么说,是因为会做戏的人太多了,能哭能笑,让你感受不到他的真感情,因此对某些戒心较强,主见较深的人,你必须用外在的行为来表示你的“真心诚意”。怎么做呢?
锲而不舍。换句话说,不计时间,不计次数地持续下去,因为时间也是一种“支出”,如果不是真心诚意,早就放弃了。
不惜工本。人都怕花无谓的钱,如果不是真心诚意敢花这种钱吗?这么说,无法“不惜工本”的人就没希望表现出他的“真心诚意”了?那也不然,你大可坦白说明自己的情况,对方会针对你的状况另行考虑的,“诚于中,形于外”,对方是会感受到的。如果你身上没有却还装阔,只会弄巧成拙。
态度谦和。十足的真心诚意也会被狂傲无礼抹杀,尤其是当你是有求于人时。要做到对人真心诚意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对人感兴趣并真挚关切。
因此,我们要是有了真正的诚意,一定可以感动别人,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做事要讲信义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一、守信是为人的原则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验证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守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他们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守信的故事。
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人们不相信,无人搬动木头,商鞅把赏金提高到50金。一男子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国推广了。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字。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
烽火戏诸侯就是最著名的例子。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惟独看到烽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高兴,数次无故燃起烽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当烽火再燃起时,巳无人来救。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
韩国现代企业集团的总经理李元勋,是世界闻名的大财阀。然而,朝鲜战争期间,正当他很快在韩国的建筑行业中崭露头角,事业有了起色之时,意外的打击无情地降临到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