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和鹅口疮是不同的两种疾病。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又叫复发性口疮或者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指口腔内发生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性疾病,病因复杂,好发于青年,具有周期性复发和自限性的特点。鹅口疮,又叫雪口病,是口腔念珠菌性口炎的急性假膜型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等部位,损害区表现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自如雪的柔软小斑点。
口疮的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分,有剧烈的自发痛,一般在10天左右可自愈。局部症状比较显著,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发现本病时多在溃疡期,溃疡直径2~3毫米,底浅,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溃疡面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有剧烈的烧灼样痛,遇冷、热、酸、咸等刺激都使疼痛加重,语言、饮食均感困难,持续4~5天后转入愈合期,愈合不留任何疤痕,但可以反复发作。目前口腔溃疡主要是预防,一旦发病除注意口腔卫生,局部应用抗炎止痛药外,全身治疗可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和有促进上皮愈合功能的微量元素锌等。维生素C每次100一200毫克口服,每日1~3次,复合维生素B每次1~2片口服,每日3次,硫酸锌片每次200~300豪克口服,分2~3次服,或者每日200毫克,连服4天,或者葡萄糖酸锌每次3~6片口服,每日2次,葡萄糖酸锌口服吸收效果比硫酸锌好。
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菌群失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大量使用抗生素时,口腔内的菌群平衡失调,霉菌就会大量繁殖起来,于是就引起了鹅口疮。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治疗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局部涂抹10万~20万单位/毫升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