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浪费更多时间?”儿子有点生气了。
“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不要忘了,我们要帮助有需要的人。”
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等到这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已是大天亮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得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享受人生。”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镇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他让牛车掉头,离开了那个从前叫做广岛的地方。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会更享受自己的人生。”这是老人对儿子说的话,其实,从旅途一开始,老人就在不断地暗示儿子静下心来,看看周边的风景。只是儿子急着卖货,只看到路途。就像有些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属于自己,只是随着环境团团转。
一个富翁提供了非常优厚的一份奖金,希望有人能画出最平静的画,以便自己在心情烦躁时能拿来缓解情绪。许多画家都来尝试,富翁看完所有的画,只有两幅他最喜欢。
一幅画是一个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到此画的人都同意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
另一幅画有山,但都是崎岖和光秃的山,上面是愤怒的天空,下着大雨,雷电交加。山边翻腾着一道涌起泡沫的瀑布,看来一点都不平静。但当富翁靠近看时,他看见瀑布后面有一个小树丛,其中有一个母鸟筑成的巢。在怒奔的水流中间,母鸟坐在它的巢里——完全平静。
富翁选择了后者,奖金给了画这幅画的画家。
富翁在选择画作的时候,已经读懂了画家的意思: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与外在的环境无关。
当你的内心处于平静时,你看青山,青山会给你力量;你凝望山谷,每一片叶子都在向你讲述生命的秘密;你望蓝天,会看见云彩变幻成永恒的城堡;你听溪水潺潺,好像向你细诉每一个水滴的故事……
暖规则: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里面,特别是沉浸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
与自己对话,让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爱尔兰剧作家肖伯纳。
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在人们急功近利地追求财富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求学的时候,我们盲从地选择了别人认为最有潜力的专业;求职的时候,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喜欢什么,而选择那些大众看好的热门职业;甚至在结婚的时候,以经济、地位的好坏来选择结婚的对象……
许多人的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把音量调到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好像很害怕被外界的事物打扰,想极力维持着自己内心的安静。但奇怪的是,他们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打开电脑,却不看也不听,只是要有个声音在身边。或许我们需要自我检视一下,在没有声音的状态下,我们可以安静多久?没有电话、电视、电脑的环境中,可以怡然自得多久?
“你有没有试过安静地坐着,注意力不集中在任何事物上,也不费力去集中注意力,只是让你的心非常安静,非常安静?这时候,你会听见所有的声音,不是吗?你听见远处的、近处的以及极近的声音,也就是说,你听见了所有声音。你的心不限制于窄小的频道里,如果你能依照这个方式放松地倾听,而没有任何压力,你就会发现一种惊人的变化在心底出现。这种变化不需要你的意志力,不需要你去强求,在这种变化中存在着极大的美及深刻的洞察力。”这是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著作《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中对世人所说的话。
给自己一点独处与静思的时间,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有助于我们追求内在的平静。留给自己的空间并不需要太大,独处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只有当你把心中所有积累的固执想法全部消除,摆脱所有的坏习惯,心才不至于被原有的思想所禁锢。
伊斯华伦在他的书《征服心灵》中说:“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稚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暖规则:为自己留下一个冥想的空间,与心灵开始一次长谈。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间
生命不仅是呼吸,更是活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师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那么,肉体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呢?”佛祖接着问。
“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大约有几十年吧。”一个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听后摇了摇头说。
另外一个弟子想了想又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
佛祖还是笑着摇了摇头说:“你虽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只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师尊,我想起来了,人的生命在于饮食之间,所以才要托钵乞食呀!”又一个弟子一脸欣喜地答道。
“不对,不对。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又都在思索答案。
这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
佛祖听后连连点头微笑。
生命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一个等死的过程,如果是这样,生命的意义何在?既然知道最终的归途都是在这个世界消失,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滋补身体,保全生命?因为在这一呼一吸的生命之中,有着生的喜悦与失去的痛苦,有幸福的美妙感觉……
德国画家和蚀刻版画家阿德连·路德维希·里克特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
老人在通往那个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了六十个寒暑。在那旅途中,他除有过失望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蟒蛇到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夜空,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青春时代都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响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困惑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进行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潸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犯过一些错误,但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坠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这是一个返老还童的梦,而现实是人生的入口只有一个,只能进入一次。生命的时光属于自己,在出发之前我们要认定前行的方向,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开出最灿烂的花。
暖规则: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学会专注,更要懂得坚持。
为心灵找一个更好的出口
确实有必要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回顾的人不可能进步,而导致自我厌恶的回顾也是无价值的,回顾必须使你向明天迈进。在回首往事之时,有的人总会陷入过去的事情中难以自拔,这种生活态度已显得老态龙钟;而具有青春活力的人,其人生态度是截然相反的,他们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日本文学家池田大作。
有一天,珍妮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她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看到这里,珍妮自己忍不住笑了,她已经记不得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自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哪一件不比当年没有考第一更重呢?
翻过这一页,再继续往下看。
“今天,我非常难过,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亲妈妈?我真想离开她,离开这个家。过几天就要选择大学了,我要申请其他州的大学,离家远远的,我走了以后再不回这个家了!”
看到这,珍妮不禁有些惊讶,努力回忆当年,妈妈做了什么事让自己那么伤心难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又翻了几页,都是些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的事,可是在当时却感到“非常难过”、“非常痛苦”或是“非常难忘”的事,看了觉得好笑。珍妮放下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开,只见扉页上写着:“献给我最爱的人——你的爱,将伴我一生!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看了这一句,珍妮的眼前模模糊糊地浮现出一个男孩的身影。曾经她以为他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可是离开校门以后,他们就没有再见面,她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在做什么,她只知道他的爱没有伴自己一生,而她的爱,也早已经改变。
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曾经以为最重要的事和物都已经变得不那么严重,甚至有些都已经被遗忘了。时间可以淡化一切,可以包容一切,失败都可以转化为成功,痛苦可以转化为幸福的记忆。所以,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和变故,我们都要以一个轻松、豁达的心态来看待。
暖规则: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同时,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更好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