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记得一句话:“要想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在帝王时代当官那是讲究个出身、条件的,如果您既不是高干子弟,又没有万贯家产,还偏不耐烦十年寒窗读书科举,去挤那古代公务员的门槛,要想当官,那只有学人家宋江,先造反再投降,好歹能混个副县级干干。
可造反那是力气活儿啊,如果您是个文化人,拈笔得心应手,拿刀重如泰山,那便如何是好?这样的高风险职业,自己再没个武艺,弄不好不等皇帝来剿,自个儿弟兄就能把您给做了--记得《水浒传》里那个白衣秀士王伦吗?就是那么一刀了账的。
难道身为一名文人,就没办法走这条高风险、高回报的道路,通向伺候皇帝的康庄大道吗?
否!文人造反受招安,风险小,回报率高,比那些打打杀杀的主儿强得多了。可是,有秘诀!
这秘诀就是,您不能自个儿当头,得傍人。您不是不能打打杀杀吗,得找个能砍能杀的主儿才行。可这主儿却不能随便找。
自个儿想当皇帝,尤其已经自称什么大秦大楚皇帝的,那是绝不能去。甭管是天下一统还是群雄割据,这自称皇帝那都是有进无退的玩命,您不是打江山,是当山贼,自称皇帝的山贼那是很难有什么好下场的。您投了这样的主儿,当丞相、大臣也许能早那么几天(土的),可掉脑袋只怕也会早很多天。
名声太好的或太坏的也不行。名声太好遭忌,很容易被人以“预防性攻击”为由给黑了;名声太坏没人肯招安,老大当不上官,您这个傍老大的就更没指望了。
您就得找那名声不大不小、实力不强不弱、头脑不算好使(容易说服)也不算不好使(能听进道理)的主儿去投奔,混个谋士、先生之类的差事,抽冷子出个好点子,立几次功,等老大对您有了信任,您就看准时机,说服他弃暗投明,去傍皇帝(或者能当皇帝者)这种更大的老大。
说到这里您也许要问了?咱直接投皇帝不行吗?行,但官儿只怕做得小了。比如三国时候的贾诩,人家先投奔的,就是符合前面“山寨老大”条件的张绣,帮着张绣把曹操狠狠收拾了几把,再瞅准官渡战前曹操用人之际,说服张绣一起投奔过去,后来官儿比老大张绣做得可大得多。他可是参加过李
郭汜叛乱有政治历史问题的人物,如果直接投曹操,就算不逮捕法办,恐怕官职也大不了:比他底子好得多的杨修,混到死也才是曹操丞相府的一个财务科长(主簿),那会儿贾诩已经是堂堂中央政府的首都卫戍司令(执金吾使)了。直接投皇帝,面试的机会都难得有一回,出人头地,谈何容易,走招安曲线就不一样了,曹操对贾诩的能耐那是一清二楚啊,您想,有比敌人更了解自己优缺点的吗?
您如果没贾诩那么大能耐,干不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精细活,那怎么办?那就干点儿力所能及,又能出彩的嘛!隋朝末年有位叫李纲的先生,投奔到一位大盗何潘仁麾下当参谋,他别的能耐那是一点没有,可就是特善良、特认真,每到一处都当着大庭广众,苦苦哀求何老大别杀老百姓,别抢老百姓东西。后来他说服何潘仁投了唐朝,就因为这个“仁慈”的美名,得到李渊、李世民父子两代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连土匪都能劝得不杀不抢,这人了不得啊!
您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没有?贾诩、李纲这些傍着老大受招安的文人,最后的官职都超过了他们原先的老大--贾诩最后做到太傅,那是总理级别的高官了;李纲也做到部长级(礼部尚书)。而张绣只做到破羌将军,何潘仁更才混到个统军(相当于县人武部长),差了一大截。这是怎么个道理?
要知道“天下危,注意将;天下安,注意相”。大家争天下的时候,能打、有兵、肯投降,那是最被看重的,所以张绣明明杀了曹操儿子,也能按起义将领待遇从优录用;何潘仁明明没什么出息,靠着一群乌合之众也可以混进堂堂大唐政府军行列。可一旦仗打得差不多了,这些当过山贼的武夫,长处无从发挥,而历史的小辫子却会时不时被人揪出来示众,您说,这还能发达吗?而贾诩、李纲这些文人,特长正好可以施展,且当年那段山寨历史也无伤大雅,横竖您不过一配角,那叫能屈能伸嘛!
现在您懂了吗?山寨只是您连接茅庐和庙堂的一座桥,您可千万得走稳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