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朝末年有个大太监叫杨复恭,因为贪恋权势让皇帝下放川北劳动改造。后来大约觉得他改造得不够彻底吧,干脆派兵讨伐,弄得他东躲西藏,最终逃不过一个死字去。杨复恭死后衙门找到他的逃亡日记,发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皇上真是个没良心的门生。”
要说杨复恭委屈,那也不是没道理:他的确跋扈、擅权,还养了好多干儿子当卫兵,可是晚唐的太监有几个不这样的?皇帝亲兵由太监率领,这可是皇帝自己立的规矩啊!再说了,昭宗皇帝就是他杨复恭跟哥哥杨复光力保才坐上宝座的,平常文的武的,没少出谋划策,皇上还叫过他一声老师,又没造反又没作乱,莫名其妙落得这般下场,自然是越想越郁闷了。
他冤吗?他半点儿也不冤!谁让他一个太监非要当皇上老师的!
没错,唐代是太监势力极大、作威作福的一个朝代,太监不但可以管理商业,监督各地文武官员,替皇帝充当耳目和使者,还正式成为几十万御林军的总指挥。问题是,他们这些权力并非像汉朝“十常侍”那样是自己抢了来,而都是皇帝给的,皇帝既然能给,那自然就能收回,因此爬上权力顶峰的太监固然多,但旋即摔下来的却也绝不在少数。
要弄明白杨复恭为什么错,就得先弄明白皇帝为什么要用太监干这么多重要的事。
这问题,唐宪宗在回答大臣质问时说得明明白白:官员的任免终究有一系列繁文缛节,不能说用就用,说抹就抹,会惹很多麻烦;而太监就是一宫里的奴才,真个是想用立马能用,想收回立马还是个奴才,“去掉他就跟去掉一根毛一般”。有个叫吐突承璀的太监,又弄权,又没本事,弄砸了很多事,几次给下放劳动,但没多久又总会被提拔回来,这皇帝还拿这事炫耀:怎么样,用太监干活儿方便吧?
瞅明白了?皇帝用太监干活儿,不是因为太监能干,而是因为太监用起来方便(不用起来也方便)。因此那些有志在重要工作岗位多发光发热的太监们就该明白,工作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皇上用您用得舒坦,觉得您还是整天伺候他饮食起居,陪着他吃喝玩乐的小太监。
汉朝有两个权势惊人的大太监张让、赵忠,他们在朝中恣意妄为,可是皇上就是瞅他们顺眼,这是因为他们的脸色只摆给大臣们看,在皇上面前那完全还是小太监的驯顺嘴脸,以至于皇上叫他们俩“干爹、干妈”。另一个太监吕强,论能力、论人品,跟这二位比那是天上地下,立下很多功劳,可不但提拔不上去,临了儿让人轻飘飘一句谗言就给弄死了。与其说是张让、赵忠害死了他,不如说是他跟皇帝的公关学没学好--皇帝心目中你就该是个端尿盆拿拂尘的小太监形象,您却整天文韬武略,弄得活像一个大臣,角色错位,那皇上不烦你才怪。
明白了吧?没学会怎么当奴才,就决当不好别人的主子。对于太监,皇帝奴才这个A角演得越彻底,外人主子这个B角才能演得越踏实。有那么些个太监,为了让这个双重角色演得更出色,让自己的B角艺术青春永葆,就变着法子让皇帝沉湎于低级趣味。比如唐朝太监仇士良退休时向徒子徒孙面授机宜,让他们一定要引导皇帝玩狗玩马玩女人,玩得越疯越好,明末太监魏忠贤也是千方百计拉皇帝下水。他们这样做,是打算降低皇帝的趣味和档次,好瞅自己更顺眼些,让自己的外差干长久了。可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做法:皇帝是什么人?全国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是他的,他想玩什么不成?非得跟你们几个太监玩吗?曾有前清太监总结李莲英为什么能长久得宠,说“他只是顺着老佛爷,伺候她玩舒坦了,但那些新鲜玩意儿可都是老佛爷自个儿想出来的”。明白了吗?所谓“学会当奴才”,其实就是一条:让皇上一直以为,他是做主的,您是打下手的,不论是玩还是工作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