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血雨腥风的紧张时刻,性格开朗的青年陈赓,却坠入了情网之中。
参加中共五大的上海代表王根英,是上海怡和纱厂的纺织女工,生得娇小精干,眉清目秀,说话腼腆,举止文雅,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是一员冲锋陷阵的闯将。她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纱厂团支部书记和厂工会负责人。多次领导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与资本家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还率领群众参加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间的上海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她担任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的人民委员。蒋介石率部进入上海后,她遭到追捕,转入地下,然后来武汉参加中共五大。
陈赓在上海参加第三次起义的准备工作中就见过她。王根英在夜校听过陈赓讲课。虽然相识时间不长,但24岁的陈赓对21岁的王根英竟然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心中像烈火在燃烧的陈赓,对于爱的追求,完全像对待事业一样的真诚,一旦认准了目标,就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他将自己倾慕的心迹,通过写信向王根英作了坦诚表露。但是托人把信送给王根英之后,第二天却出现了奇迹,这封信被完好无损地贴在了墙壁上,弄得苹果似面颊的陈赓脸色更红了。要是别人碰了这么大的钉子,肯定就打退堂鼓了,但陈赓可不是那种意志薄弱的人。他连夜又写了第二封热情的信送去,却又被贴上了墙;陈赓又鼓起勇气写了第三封信,也得到了同样的命运。原来把这件事看成笑话的大家,此时也都思索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陈赓生前从来没有谈到过这件往事;曾经亲眼目睹过此事的老革命,也没有讲出其中的奥秘,只是回忆说,陈赓那时和大家讲笑话,谁在王根英面前说一句:“陈赓是好人,不是坏人,我就给他磕个头”。于是大家都到王根英面前说陈赓是好人。虽然他并没有给大家磕头。
王根英为什么会把信贴出来?有人推测:可能并非王根英原意,是替陈赓送信的人故意出他的“洋相”,信没交给王根英,就先给贴了出去;也有人认为:那时王根英年纪轻,满脑子都是革命,毫无谈恋爱的思想准备,虽然对陈赓丝毫没有坏印象,却总觉得在革命处在如此紧急关头,谈个人私情的事,不合时宜。在别人怂恿下,为了清醒陈赓的头脑,才采取了这样的行动。
这事曾惊动周恩来夫妇,他们找王根英谈话,介绍了陈赓的情况,又了解到王根英的真实心意,并指出在革命困难时期,革命者的结合不仅是可以的、应该的,还可能更利于战胜困难等等,使王根英的银盘似的圆脸上浮出羞赧的笑容。
他们不久在武汉结了婚。接着王根英又作为上海的工人代表,出席了6月份在汉口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后来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在汉口出席了太平洋劳动会议。
此时,反革命政变也扩大到武汉来了。7月15日汪精卫摘下了国民党假左派的面具,召开了分共会议,仿效蒋介石的办法,在武汉进行大屠杀,并提出对共产党员“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等口号……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云立即笼罩了武汉三镇,长江水为之哀鸣。
共产党决心进行反击。于是刚结了婚的夫妻又得分开,王根英回上海做地下工作,陈赓随周恩来去南昌参加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