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结尾一篇既像小说又像散文的《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叙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主人公与苏联专家相爱分离重逢的故事。全书文字洒脱,充满浪漫情怀。更难能可贵的是观点精辟、文笔犀利,非常大胆地说出一代知识分子的心里话。王蒙怀着对苏联的特殊感情写道“:对于我,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也就是苏联。面对曾经那样友好过与仇恨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面对他的威震全球与终于解体,就像面对我的青春与灵魂,面对自己的美与丑、善与罪、褒与罚、年轻与衰老一样。由此记下,并且说出,这就是这本《苏联祭》的由来,这首先是我的心史。”
着名作家毕淑敏认为《,苏联祭》是王蒙对苏联的一个“了断”“:苏联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很多人想把我们和苏联错综复杂的关系表达出来,可没人说,或是不知如何说起。王蒙把它说出来了。也许王蒙为他自己做了一个了断。”
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模式曾一度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效法的蓝本。后来,聪明的中国人终于从尝到的苦头中吸取了经验教训,逐渐摆脱了各种模式的束缚,从死板与教条中慢慢挣脱出来,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在这个时候,却传来了苏联解体的消息,那个曾经令我们感觉异常亲切和温馨的老大哥几乎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四分五裂,然后就是“休克”疗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老路,将历史的老爷车又开了回去,带着满身的疲惫与无奈,带着曾经的光荣与梦想,带着昨日的辉煌与传奇,在西伯利亚的寒冷冰雪中黯然神伤,独自缅怀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那一段葱茏无比的岁月。
苏联的诞生和解体是历史的一种尝试。它的失败,使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灰飞烟灭。但我们应该相信,祭奠是为了将痛苦忘却,祭奠也是为了将痛苦铭记。铭记成一种崭新的希望和守侯。诚如作者在题记中所说:
“故事,他们该腐的腐,该朽的朽,不是缠绕干扰,而是使前进的脚步更清明也更负责。”因而整部《苏联祭》闪烁着理性、冷静、客观、反省的智慧光芒,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思考苏联的那段历史,体味那些璀璨如宝石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诚如书中所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立、破、兴、衰,人类的相当一部分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所进行的实验的英勇、荒唐、恐怖、富有魅力与终未成功;个中的经验教训,爱爱仇仇,则会长久地保留。”
互联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读《世界是平的》
上网,几乎成了我们每天的功课。互联网,使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它将所有的人连接在一起。
《世界是平的》是全球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论述经济全球化的一部专着。作者认为,这个时代的关键“不是你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全球化的问题”。全球化不仅仅深刻影响民族国家和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更重要的影响对象则是企业和个人。作者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互联网。
此书的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全球化的表现是技术民主化、资本民主化和信息民主化,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则标志着这3种民主化的同时到来。
这本书将全球化分为3个阶段,并利用网络术语分别称之为1.0、2.0和3.0版本的全球化。1.0版的全球化主要是国家的全球化。达·伽玛和哥伦布代表他们的国家利益探索世界,这时1.0版的全球化就开始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结束。这一段时间决定性的因素是国力的强弱,包括武力、马力、风力和后来的蒸汽动力,它将世界从“大号”缩小到“中号”。这之后开始了2.0版的全球化,即公司的全球化,该阶段从“二战”后一直延续到2000年,它目睹了全球化经济的诞生。跨国公司为了市场和劳动力开始进行全球性的议价套利,使世界继续从“中号”缩小为“小号”。全球化的最新阶段则从2000年开始,3.0版的全球化将世界从“小号”缩为“极小号”,同时夷平了全球的经济舞台。
作者弗里德曼在谈及全球化与每个人的关系时说,在个人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将自己“水平化”。
我们必须改变自身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必须有创意地修正这些习惯去适应崭新的平台。这是因为,我们正在离开一个以垂直控制与指挥来创造价值的世界,而走入一个与他人联结、与他人合作来创造价值的世界。人类社会目前处于这一巨变的前端,一切都在从垂直变得水平。全球化无可阻挡,美国的工人、财务人员、工程师和程序员现在必须与远在中国和印度的那些同样优秀或同样差劲的劳动力竞争,他们中更有竞争力的将会胜出。
书中用至为煽情的话写道:“小时候我常听爸妈说:
‘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没饭吃。
’现在我则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当然,作者强调互联网对每个人的重要性的同时,告诫人们不可忽略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他说:“没有了家和家人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生活就会无聊无趣,无根无底。一辈子站在别人的屋檐下,还不如死了好受。”
为了证明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特意进行了一次目的地为“印度”的旅行,但却对世界得出了与哥伦布截然相反的结论。托马斯·弗里德曼将自己比作现代版的哥伦布,在其300多页的着作中,他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而不断地寻求最好的论证:“当世界变平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也被铲平了!”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几近雷同的阐述:“世界越来越小,变革正在无情地推进,许多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但我们不要为此感到恐慌”。
本书的很多论述和观点,对于我国公共决策部门、企业和个人,认识全球化的实质和如何应对,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曾3次赢得普利策奖。在其1999年出版的《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车与橄榄树》中,他提出了新科技和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引发了西方学界一场关于全球化问题的大争论。他认为现在的社会必定抵挡不了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世界是平的》一书出版之前,他已经是美国公认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之一。
《世界是平的》更让他赢得了大师的声誉。
《世界是平的》被比尔·盖茨多次推荐,他说,这是所有决策者和企业员工的一本必读书。
不畏浮云遮望眼——读《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一本好书往往能给人留下许多值得沉思的东西。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修订本)就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此书早先在香港印发。1998年5月,国内版本的《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终于面世,首印15万册,一下子成为了国内的畅销书,在北京、深圳等地新华书店,稳居排行榜首位。
作者戴煌就是大量冤假错案的受害者其中的一个,有着真情实感的体会。该书的写作、出版,经历了20年之期。作者把个人的恩怨和安慰抛在一边,处于公心,真心,和诚心,写出反映真实,讲真话,感人肺腑的好书。作者多年采访写成这部令人惊心的书,所写的内容无一事无来历,无一事未经求证,写的是未经人知的这段往事。作者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又到各地连续采访了8个多月,走访或电话访谈了一系列冤假错案的知情人、参与人和受害人,反复研究,核实总数不下200万字的材料,终成此书。
全书共30多万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记述了胡耀邦在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后,突破“两个凡是”的阵地,组织和领导了平反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
第二部分描述了几宗曾经轰动海内外的大案,主角是当时人们熟知的李九莲、张扬、葛佩琦和所谓“伊玛尼党”及福建“地下党”等,如“全国究竟有多少‘右派’”?“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以及当时中南海里的短兵相接等内容都在其中有相当篇幅的讲述。这些案情动人心弦,情节离奇曲折,读来令人掩卷深思。
刚刚粉碎“四人帮”那阵子,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的呼声湮没了神州大地。1978年1月,即胡耀邦到中组部安排就绪后的第一个月,每天就有几百人到中组部上访,全月来访信件达6麻袋。那时,胡耀邦的一天经常是这样开始的:早上7点钟,家里人招呼胡耀邦快吃早饭。他匆匆刷牙抹把脸,来到小餐室。餐室里已有几位上访人。
胡耀邦请他们逐一在长条餐桌的两边坐下,自己坐在一头边喝粥边说:“时间紧,只能这样和大家说话了,请同志们原谅!”那时候,不但中组部大门前有许多上访者,就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胡耀邦住宅前,也常常聚着一群上访人。胡耀邦早对住宅守门人员打了招呼:“对找我申诉的上访人员,一律不要阻拦。”
本书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可以看到胡耀邦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在中组部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到“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时,胡耀邦说:“还有成千累万的‘五一六’分子。什么‘五一六’?不就是那三个阿拉伯数字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从1978年到1984年6年间,胡耀邦亲笔批示了上千件要求落实政策的来信,其中既有谆谆嘱托,也有一针见血的批评。正是胡耀邦在平反冤假错案期间所做的大量工作,解救了亿万人跳出苦海。
正如本书前页一首读《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题诗所写:“乱世冤案苦海深,众生得渡思山恩,感君十年磨一镜,明月清泉照雄魂。”
要知道,在当时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根深蒂固“左”的路线,没有非凡的勇气是不行的。胡耀邦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气概,直面当时中国最大的难题,平反了无数的冤假错案。历史将证明,这项伟业将永垂史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示出他推动历史前进的不朽功绩。我以为,现在我国所以出现的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李瑞环的“老百姓哲学”
——读《学哲学用哲学》
一
我手中这本《学哲学用哲学》,是出版1个月来第4次重印的。72岁的李瑞环淡出政坛后,再次以这样的方式走入千家万户。
李瑞环的经历让人感到有些传奇色彩。他出身农民,少时学了一手木匠功夫。后来背着木匠工具只身闯荡北京城,18岁时成为第三建筑公司工人。当过15年工人,24岁时已经是人民大会堂建筑工地上的突击队队长。他实现了100多项技术革新。从31岁开始走上领导岗位。他从一个劳动模范、学习毛泽东着作的积极分子,到一个基层干部,再到独当一面,成为天津市委书记,最后成为两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全国政协主席。
如此不凡的经历中,什么是他的理论源泉,是哲学。
用他自己的话“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上,这位“青年鲁班”就开始与哲学打交道了。即使在这段“文革”岁月里,李瑞环并没有中断哲学的学习。他说“‘文革’中造反派把我打成假学习积极分子,经常在批斗会上东一句西一句地考我,我都能说出出处或者原文。”哲学,一直都是李瑞环在琢磨的东西;哲学,一直都在指导李瑞环的实践活动。李瑞环将自己琢磨的东西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荟萃于《学哲学用哲学》
一书中。
二
《学哲学用哲学》全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主要由10个部分组成:一、从客观实际出发;二、坚持实践的观点;三、重视总结经验;四、掌握辩证分析方法;五、注意研究特殊性;六、坚持发展的观点;七、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八、坚持群众观点;九、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每一章节的内容,除了个别篇目外,均选自作者1981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稿。这并不是李瑞环第一次出书,1989年7月,李瑞环第一部着作《城市建设随谈》出版;1990年8月,他的第二部着作《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出版。其时,他刚进京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有评论说:“这两部随笔集式的着作里,李瑞环用轻快的笔调,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当时,高级官员出版着作极少,这两部书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
纵看全书,大都是李瑞环担任领导工作期间在不同场合和各种会议上的讲话稿。据该书编写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湛介绍:书中的“讲话内容是瑞环同志本人撰写的”。从本书前两页作者手写原稿的影印件上,有修改的18处之多,这是难能可贵的。现时,大家都反感一些领导在会上的空话、大话、套话。另外,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哲学似乎渐渐远离了百姓,远离了大众,是因为哲学太深奥、艰涩,还是原来一些哲学思想与时代落伍。
三
读《学哲学用哲学》,如同一位睿智哲人在与你促膝交谈,没有深奥的大道理。于是想起李瑞环当年在天津任市长时,常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开对话会,每次都是电视现场直播,一问一答,非常活跃。这个电视节目也非常受欢迎,几乎是家家必看。在一次对话会上,一位老太太提出她家的煤气灶常点不着火,有关部门领导现场解答,讲了许多数字、原因和道理,李瑞环打断他的话说:“你讲那么多都没用。老太太要求的是‘煤气点火就着’。”天津人至今津津乐道此事,并将此总结为李瑞环的“老太太哲学”。
“老太太哲学”,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哲学”。读李瑞环的“老百姓哲学”,最大的感受是通俗易懂、逻辑严谨、含义深刻,且语言朴实精练、生动活泼、新鲜诙谐。在李瑞环看来,哲学思维的指导作用无所不包,“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作者常常借用故事和比喻阐明了一些深奥的哲理。比如,用“茶壶的故事”揭示了香港回归后必须保持特色的道理;用“紫荆花的故事”阐述了香港人要团结的大道理;用“野猪的故事”讽刺了说空话、唱高调的歪风;用“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启发如何做思想政治工作;用“秀才老婆生孩子”的故事批评了没有材料、硬憋文章的现象;用“夏天有蚊子但长庄稼”的事例提醒人们看待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用“先生孩子后起名”警告人们不要急于给非公有制经济下定论;如此等等。这些内容读起来轻松而不失庄重,诙谐而富有哲理,俏皮而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