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纯粹的歌唱,也有通过讲故事来歌唱,歌唱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来抒情,达成与音乐和舞蹈的统一,也可以通过讲述完整的故事来抒情。歌唱与舞蹈和表演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戏剧诗”,亚里士多德把纯粹的文学的总体特性概括为“诗”,并根据文学的不同特性,分成“抒情诗”、“叙述诗”和“戏剧诗”。人类文学最初发展的时候,一方面,为了照顾民众的需要,形成了各种语言活动方式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从人的天赋才能出发,自由地想象和歌唱。按照语言的现实审美发生条件,语言只可能有三种文学活动方式:一是以韵律和意象为主体的抒情诗,它可以留给人们意象记忆与韵律记忆,进而体验自然意境。抒情诗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有歌声和韵律,只有哲理的诗句,这里歌唱者与听众共在;二是以讲述的形式叙述人类的历史现实活动,构造完整的故事情节,创造完整的人物形象。诗句本身并不是必然的,这里,要有叙述者,叙述者、叙述对象和叙述文本构造出独特的世界。三是通过表演和情节将历史故事展示在舞台上,给人生动的视觉图像。这里,表演者站在舞台,剧本创作者退居幕后,它需要多人的合作,是集体创作与个人创作的结合。纵观文学的历史道路,大致形成了三种基本的文学文体,这些作品在特殊的文学活动中形成。
诗性语言媒介,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诗性的文学活动与非诗性的语言活动,通过文学语言自身区别开来。当然,类诗性的文学语言,有时也可能达成诗性语言的效果,这是由于它们坚持了抒情性、叙述性和表演性,即在语言效果上相似。从本质上看,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可以通过语言自身予以区分。人类要歌唱,人类要讲述,人类要表演,文学活动本身,根源于人的这三大生命本质性要求。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是由文学创作自身决定的,只有从文体出发,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和作品,一切为了在文学性活动获得最大的精神满足和快乐。每一文体都有自身的要求,文学创作者往往有着非常明显的文体意识,例如,写诗时创作者就按照诗的创作律法,写小说时就依照小说的创作律法,写散文时有散文的律法,写剧本时则遵循戏剧的律法,批评家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必须有清醒的文体意识,甚至要比作家还清醒。
文学批评文本的创建,体现了文学批评家的文学思想与判断过程。文学批评者,必须阅读文学文本,想象文学情感,体验文学美感,进而,选择诗性的视角,形成自己的独立而自由的判断。阅读文学文本的过程,就是对文学的感知过程,不同文体的文本,在文学欣赏或接受时,感受是不同的。诗歌接受与欣赏,与诗歌文体给予人的感受有关,诗歌是歌唱的,诗歌的语言,构成诗歌的节奏,构成了意象和韵律世界。诗歌中只有抒情主体,诗歌离不开“我”,感受诗歌,就是感受抒情诗的我,感受抒情诗人的神话想象世界和生命记忆世界,特别是关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美景记忆。在抒情诗中,关于爱情、哲理和生活的抒情最为重要,诗歌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诗人的思想进行亲切的生命交流。诗歌批评,必须对诗歌的总体认识,形成对诗歌的独特理解,不仅要对现成的诗歌观念或民族诗歌传统观念进行理解,而且要在世界诗歌范围意义上理解诗歌。诗歌的哲学性与诗歌的宗教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理解,这是诗歌走向深度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从民族诗歌的歌唱劳动、歌唱爱情中,也能看到,诗歌与现实生命欢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歌就是要歌唱,同时,也要沉吟,所以,诗歌的理解,决定了我们对诗歌的体验。理解诗歌,不仅要向情感方向发展,而且要向理性思想方向发展,这样,“诗歌批评”就会显示从未有过的美感。如果说,诗歌欣赏与理解,重在通过意象形象理解思想与情感,那么,小说欣赏与理解,重在通过形象理解生命与历史:人的生活与人的历史,人性的冲突与人性的美好。
小说欣赏与理解,需要顺着小说家的人物与故事而展开,小说中的人物,也许就是读者的亲人、朋友、邻居、讨厌的人、喜欢的人。应该承认,小说的情节,能够展开复杂的人生故事,它充满着传奇,也充满了惊喜,让人能够获得极大的快乐。小说理解,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民族的历史生活与精神风貌,它更多的呈现为现实生命历史的价值追求。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散文的欣赏与理解,相当独特,它既是文学,又是历史,既有虚构,又有真实。散文,更应从真实意义上去理解,这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诗歌与散文,就是我们的文学批评的全部内容,小说和戏剧,只是民间娱乐的方式。散文文本大多比较短小,根据文体的理解,主要是哲理散文、历史散文和风景散文。散文的欣赏,主要是与创作者进行真切的思想情感与真情的交流,散文必须是真实的,出自于创作者内心真实的生活世界感受,源自于创作者真切的人生经验与人生记忆。散文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真实性,以真情真实真思而感动世界,语言和思想、语言与故事、语言与情感,就是这样联系在一起,这一切构成理解作品的关键。正如马里翁所言:“只有存在者在还原中与绝对内在的和意向活动的被给予物相一致时,存在论才通过还原被提升为现象学。一个另外的世界———绝对他者的世界,既没有这个古老世界的残余,也不是对这个世界的恢复———出现了。在其明见性的阳光下,存在论者以及对存在的信仰最终都丧失了它们的可见性与有效性。就其自身而言,存在论不是现象学,同样,现象学就其自身而言也不是,或者说不必是、不可能是存在论。”马里翁有关现象学与存在论的关系论述,颇适合文学批评,因为文学批评就是要在现象学描述基础上进行存在论之思,进而在存在论之思之中深化现象的分析与体验。
文学批评就是以文学欣赏为基础,并以此展开自由的文学之思,然后,运用文学的观念与方法来整理自己的思绪,通过逻辑思考与美感沉思,把个人的真实的思想与感受表达出来,以此与读者进行亲密交流。在文学欣赏与理解过程中,批评家独立而自由的思想与情感,随着文学文本而呈现不同的思想情感想象和记忆,构成独特的美感经验。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第二十六封信中谈到:“他在表象艺术中行使这一人类统治权,在这里他把你我区分得越是严格,把形象与本质区分得越是仔细,他就越善于赋予形象更多的独立性,他就不仅会更大地扩展美的王国,而且会更好地维护真理的边界,因为他不能把表象里的真实清除掉而不同时令真实脱离表象的影响。”席勒的认识,深刻地把握文学美或欣赏与文学理性判断之关系。
8.3.2文学批评的诗情观念与文学批评文本的解释学力量
文学批评的文本,从解释形态上说,可以分成:基于文体综合的批评、基于文体历史的批评、基于诗人作家创作史的批评、基于经典本身的细读式批评、基于历史文化思想视野的批评。从总体上说,文学批评文本的解释形态,具体表现为创作文本解释与批评文本构成,它体现了批评家个人的才情与心性,思想与智慧。文学批评文本,是文学批评家的成熟完整的思想状态的展示,充满了解释学的思想与艺术力量。
文学欣赏是文学批评的最重要的基础,文学欣赏,不仅是感性的体验过程,还是文学批评者带着丰富的人生思想和价值观念思想的过程。文学欣赏,只有关于故事的记忆,只有关于艺术作品的生命感受,只有好与不好,感动与不感动的简单判断。文学批评,根据人生审美经验,保持艺术与丰富人生的联系,但不是出于人生情感的简单判断,而是基于理性的审美判断。文学批评是需要训练的,因而,文学批评是思想的过程,文学批评观念,对于批评者极其重要。批评观念异常复杂,在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在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新的观念与思想,交互影响文学批评,这不是简单的生命感受与审美感受问题,而是涉及丰富复杂的人生判断和思想判断。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文学批评必须置入各种思想判断,思想判断的过程,就是以思想进入文学的过程,就是以思想进入批评的过程。
文学批评,先要“入乎其内”,后要“出乎其外”,即先要进入文学文本,后要跳出文学文本。审视一部作品的价值,需要在文学的历史视野中才能正确判断,缺少文学欣赏训练的人,可能被一部平庸的作品深深感动,只有站在文学的历史高处,批评视野才显得宏阔有力。批评家,是带着思想进入作品的人,他们既为时代艺术的美感而震撼,又为时代文学或经典文学的思想力量所折服。形象与生命,情感与思想,历史与现实,构成了文学批评文本结撰的内在欢乐。西方的文学批评,最初是以道德、美学、宗教和哲学进入批评的过程,例如,古希腊的文学与文学批评,就是从哲学、宗教、伦理和美学入手进行文学批评反思。西方近代文学批评的兴起则不一样,各种新科学和新思想得以形成,特别是思想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地建构出综合的思想观念。理性主义的思想、经验主义的思想、唯意志论的思想、结构主义的思想、解构主义的思想、弗洛伊德主义思想、新历史主义的思想,这些皆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学批评。一方面文学批评与多学科形成思想交叉,构成多样化的批评方法与观念,另一方面则与多种思想取向有关,通过多种思想的交叉与综合,形成新文学意识。文学批评与哲学思想相关,但不是哲学思想的简单图解,所有的思想潮流,应该是时代对生活与存在的“主题性响应”,即通过这样的思想形成共同的时代价值主题,建立人们的共同性知识思想方式。理性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其思想的实质莫非如此。
文学批评就是这样,一方面带着丰富的思想与艺术感受,一方面带着独立的思想价值原则与反思经验,构思关于文学的思考与判断,形成真正的文学批评文本。批评家,就是通过批评文本,与更多的文学接受者形成思想交流,研究文学批评文本,就是要考察文学批评文本所确证的文学内在价值。如果说,“作家”是不断创造文学文本的“艺术家”,那么,“批评家”就是要不断创造批评文本的“思想家”。文学批评文本,既有思想的要求,又有文体的要求,只有既具有思想力量,又具有批评文体自由形式的批评文本,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读解文学批评文本,就是理解文学批评的过程,就是理解文学思想与艺术的过程。探究文学批评文本,就是要探究如何构成文学批评文本的秘密,文学批评文本的典范性,主要不是文体形式的典范性,而是文学批评思想上的典范性。只有真正解释文学思想与艺术价值的批评文本,才具有真正的思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