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碧水,一方绿地,几道小河,交叉着,清凌凌流过。也不知流了多少年;在江南省鱼米之乡的一个小码头,有一艘乌篷船刚靠上岸,就见一年约十岁的青衣童子正与一老妇告别,远远地飘来妇人那苍老的声音:“七斤,听先生的话,妈等你中举归来!光耀祖宗!!”
青衣童子喉头哽咽、拜别妇人!边走边回头,向兰亭私塾走去。
兰亭书院,本地一个有名的私塾学堂,相传就建与在王羲之的兰亭不远的兰渚山下;私塾先生本是前朝的举人,后因与官场不和,不愿与同僚、上司同流和污,于是弃官回乡;举人回乡后为回报乡民,就办了这个私塾学堂,以教化童子。举人刚正不阿的品行传到乡间后,乡民们对举人十分崇拜和尊敬,纷纷将自家孩子送来就读,因此,兰亭书院内书声嚷嚷,终日不绝,在近年的乡试中,考中秀才的童子在绍兴府占了三成,书院名声鹊起。
七斤进入私塾后,每日跟随举人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入门书,不到半年就已将童子入门书籍背得滚瓜烂熟,深得举人喜爱;于是举人就对七斤另眼相待,不在要求七斤的学习进度随其他童子。而是开始教授《四书》、《五经》、《论语》等科举考试内容,七斤也忘我地学,举人也倾其所有地教,两人经常就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相互讨论。
时光流逝,转眼7年已过,七斤由一童子长成一弱冠少年,满腹经纶尽藏其胸,举手投足之间已有举人风范。恰巧此时传来江南省将举行乡试,乡试高中者除获得秀才功名外,还被江南省推荐参加来年进京会试,高中者将获得举人功名,正式成为一名国家的官吏。
消息刚刚宣布,兰亭书院立即沸腾起来,学子们个个踌躇满志,仿佛各个都成为秀才、举人似的;私塾先生望着自己的弟子们意气风发的样子,好象又回到自己年轻时代,自信的笑容不自禁地浮现在脸上。
乡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举人率兰亭书院的应试弟子二十余人到绍兴俯,七斤也作为一名考生参加考试。
一周后,绍兴俯一名差役兴冲冲地跑到兰亭书院报喜:恭喜先生!贺喜先生!!贵书院应试的二十余考生全部考中秀才特别是贵书院的周七斤秀才,名列绍兴俯第二名,获得进京会试资格。举人的脸上那个笑容,好似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呵呵!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裹点铜钱送走差役,举人唤来得意弟子七斤,吩咐道:今晚陪老夫吃饭,为师有话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