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努尔哈赤先生小时候的零食就是什么人参啊,野果啊,所以身体素质特好,也特能生。
除去什么私生子之类的,努尔哈赤列入正史可查的儿子总共十六个。
这么儿子的名字倒是能写,由于女真的名字很奇怪,也不好记,有些名字也用不上,说几个重要的吧。
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包括侄子阿敏与济尔哈朗。
他们将活跃在这个时代,成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
现在这里面的人重点说四个,褚英、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
前三个肯定不如后一个出名,都知道,皇太极就是后来的清太宗,清朝的开国皇帝。
皇太极的名字很有意思,汉人称国家储君为“皇太子”,蒙古称国家储君为“黄台吉”,而“皇太极”恰好与两者都很像。我不知满语有何奥妙,也不知是否只是巧合。
可以肯定的是努尔哈赤很器重皇太极,不过最器重的还是褚英。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十九岁就操刀子上战场了,在努尔哈赤与额亦都的双重调教下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很会打仗,也很猛,但就一点不好——这个人是个二愣子。也就是说一根筋,不懂变通。
在努尔哈赤的诸多儿子中,基本上人人都遗传了努尔哈赤“勇猛善战”的基因(不容易),但还遗传了努尔哈赤的野心以及聪明的头脑并且(注意)还青出于蓝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皇太极,一个是多尔衮。
努尔哈赤征讨乌拉时,带走了代善、阿敏,却并没有带上褚英,而是留褚英守家。以前每一战,基本上是必须叫上褚英,现在这样做,只能说明努尔哈赤别有用意。
万历四十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五十三岁了,说他是老人一点儿也不过分。对于一辈子生活在战场上的努尔哈赤来说,没准哪天出征时就回不来了,而继承人问题还没有确定。
临走时,努尔哈赤把家中的事务交给了褚英打理。
对褚英来说,他的权力不小,自舒尔哈齐死后,权力最大的就属褚英跟五大臣,他尝过权力的滋味,但他从未尝过一人高高在上的滋味,他渴望更大的权力。
努尔哈赤走后,褚英便开始了自己的“独裁”,排挤大臣与诸位弟弟,勒索其财物,擅自分配权力,引来了众人的不满。
最先不满褚英的是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但不满也没办法,还是得忍着,努尔哈赤有交代,现在褚英是老大。
莽古尔泰建议,将褚英的种种行为告发。
皇太极说:这样不行。
莽古尔泰一脸疑惑:为什么不行?
皇太极没有回答,在那张自信的脸上,莽古尔泰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
皇太极说:借助五大臣,褚英必倒!
事实证明,皇太极是对的!
如果将褚英的行为告发,遭殃的肯定不是褚英,而会是皇太极。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内定继承人,虽然不说,但都能看出来,现在皇太极去告发褚英,同为努尔哈赤的儿子,这就暴漏了另一个信息——挑战褚英的继承人身份。
努尔哈赤很聪明,皇太极也很聪明,他想到了所有的情况。
聪明的皇太极没有找努尔哈赤,找到了五大臣,在皇太极看来,这五个人会无条件帮自己的。
因为被褚英打压的除了兄弟外,五大臣也在其中。于是五大臣联合上书,告发褚英理政期间打压兄弟大臣,目中无人。
还有一句话,也给抖了出来。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决定了褚英的命运!
褚英曾言:“等我即位后,定要杀掉与我为恶的兄弟大臣。”
对于努尔哈赤来说,经历过继母的虐待,亲手处罚了自己的弟弟,也算见识过人间冷暖,经历这么多最恨的就是家族争斗。
果然,努尔哈赤一经查证,发现褚英确实存在种种“不法行为”,于是下令,将褚英关押起来,令其思过。
不过在牢中的褚英依然不安分,没事就写诅咒对天焚烧,颇有“画个圈圈诅咒你”的意思,古人本来就迷信,经褚英这么一整,努尔哈赤大怒。两年后,以褚英不思悔改之名将褚英处死,年仅三十六岁。
褚英倒了!
这场争斗中主要受益者有三个,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
代善受益,完全是出于无心,代善是个老实人,不同于褚英,对努尔哈赤的位置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兴趣。
自褚英死后,代善就成为了努尔哈赤的长子,不仅如此,代善对兄弟大臣都很好,处事很有长者风度,也很会打仗,很受努尔哈赤器重。
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受益是因为他们是告发褚英的主要策划者。
莽古尔泰这个人跟褚英差不多,也是个二愣子,除了会打仗外,几乎没什么优点,这种人,是入不了皇太极眼的。
皇太极则不一样,这是一个搞政治和军事都很厉害的人,而且他对努尔哈赤的位置很有兴趣。
代善是个老实人,皇太极是个聪明人,事实证明,老实人斗不过聪明人。
褚英垮了,现在代善重新进入了努尔哈赤的视线,对皇太极来说,自己要登上那个位置,就得处理掉代善。
论长幼,褚英死后,代善最长,是老大。论出世,代善与褚英一样,是努尔哈赤的嫡福晋所生,是嫡子。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侧妃所生,也就是庶子。论军功和威望,代善、褚英与阿敏是最早操刀子上战场的一批人,立的军功自然不用说。而皇太极,估计代善上战场时皇太极刚小学毕业。
条件极其不利于皇太极,他凭的什么呢?
聪明人当然得靠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