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人不可求全责备,不能过多挑剔,否则,好多人才就会受到压抑,他们的创新精神就可能被窒息。具体到与人交往,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眼睛只盯着对方的短处,就很难使彼此达成一致意见,更不要说合作共事、发展友谊。所谓“样样都是”,必然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其缺点往往也越显著。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
3.有人情味,多积善德
积财不如积德。——俗语
一个人如果缺乏人情味,往往难以处理好“施恩”这种微妙的人情世故。因此,平时要多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要不断深思人情的奥秘,用的时候才有可能对它操作自如。与人相处,应当减少些“火药味”,增加些“人情味”。
人难免有个-灾六祸,如果能在他人困难之时,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伸出援助之手,帮人解决困难.必定会获得他人的尊崇。旧时,有这样一副对联:“做个好人,天知地鉴鬼神钦;行些善事,心安身正梦魂稳。”所言极是!在为人处事上,拥有人情味的人,才会获得他人的钦佩。
周恩来在人际交往中就很有“人情味”。红军长征时,在那样的艰苦岁月里,周恩来不幸得了重病。当时,担任民运部长兼政委的杨立三同志,坚持要亲自给病重的周恩来同志抬担架。
尽管在饥寒交加中,但他和其他红军将士仍然抬着周恩来同志,直到最后走出那段难走的泥沼地……19年后,杨立三去世了,那时已是总理的周恩来,不顾自己的总理身份,毅然决定亲自给杨立三同志抬棺送葬。
有些人平日里工作也很努力,待人也还算和蔼可亲,但总给人感觉像是缺少了点人情昧,使得自己的人际关系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事实上,要让自己拥有人情味,是有章可循的。首先,要多与朋友呆在一起。大家一起共事,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照,达到命运与共,这是最容易产生认同感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更容易建立难以忘怀的交情。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康复后就扔掉。用别人时,即便再去施恩,大概也没人愿领他的情。这类人终会为人情所抛弃。
三、智慧处世,难得糊涂
做聪明人,办精明事,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于是,有了“聪明人”和“糊涂人”的划分。然而,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的不同;同时“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的差别。
1.糊涂为人,君子不争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俗语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担任地方知县的时候兴利除弊,得到了百姓爱戴,但是因为得罪权贵而被罢官;他写下了“难得糊涂”四个字,而后隐居起来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避开祸端的同时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这是智者的远虑。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宦海无边的官场上纵横捭阖,实现了古代士大夫“立功、立德、立言”的梦想,这离不开他“浑含”、“小发”的糊涂处世准则。正是由于懂得糊涂之妙并身体力行,曾国藩对内加强自身修为,对外巧妙避祸求福,最终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这又是智者的深谋。
郑板桥和曾国藩都是“糊涂为人”的实践者,他们对世事看得明白、想得清楚、理解得透彻,但是义不能凭借个人喜好左右时局,于是以“不争为争”,进入了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
生活中,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是涉及到人际关系的时候,面对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利害冲突,如果不懂得装糊涂,而是一味较真,往往让自己身陷泥潭,搞不好就会伤筋动骨。
个中缘由无法解释,又何必说清道明,自寻烦恼呢!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为了长远打算,暂时受点委屈,也未尝不可。以“不争为争”,是我们面对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的智慧处世术。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遇到难以料想的挫折或打击,这时过于较真往往使我们陷入死胡同,缺少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因此,把握难得糊涂的真谛,并灵活处之,可以减轻生活的负荷,增加快乐的因子。
2.糊涂处事,虚怀若谷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道德经》
做事的时候,明确日标是很重要的,明确是非标准也很关键。但是,牵扯到人的因素,问题就复杂起来,需要讲求策略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圆满。当一些东西不能明言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把握糊涂处事的要义。
宋太宗是一个气度恢弘的人,他能够容忍大臣的一些过失,所以实现了有效的国家治理。孔守正被封为殿前虞侯,有一次他和大臣王荣陪伴皇上喝酒。两个人喝得大醉,就当着宋太宗的面争论秋季守卫边境的功劳,结果完全失去了君臣的礼仪。在当时,这种行为是“大不敬罪”,按照法律应该交该有关部门治罪,但是宋太宗没有这么做。
第二天,孔守正和王荣清醒过来,听别人说起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失礼行为,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于是两个人一起到金殿上向宋太宗请罪,但是宋太宗若无其事地说:“我当时也喝多了,有许多事情根本记不起来了,你们不用在这里打扰我了。”就这样,宋太宗糊里糊涂地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领导在下属面前是要讲究威严的,特别是对皇帝来说,大臣的一点小毛病或冒犯都会招来罪过,更不要说在酒宴胡作非为了。宋太宗故意装糊涂,原谅厂下属的过火,不但使对方心怀感激,更显示了为人处事、统御下属的高超本领。
糊涂处事不是撒谎耍赖,我们的真正目的是顺应事物发展规律,作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实际上是一种大智慧和大聪明。比如,朋友遇到尴尬的事情,假装不在意,然后转移话题把事情遮蔽过去,容易使对方感受到关爱和惬意。反之,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较真,做《皇帝的新装》里讲真话的小孩儿,往往会使对方颜面无存,僵化彼此的关系。
3.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史·吕端传》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不拘小节,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历史上,楚庄王宴请将领的时候,派宠幸的妃子给大家敬酒。忽然,一阵大风吹来,熄灭了蜡烛。黑暗中有人乘机轻薄妃子。机警的妃子顺势折断了那位将领的盔缨,然后请求楚庄王给自己做主。
但是,楚庄王没有立即让侍从点燃蜡烛,却命令所有的将领都把盔缨折断,从而保全了那位将领的尊严和性命。多年以后,楚庄王在一次战斗巾陷人敌人的包围,最后一位部下冒死杀出重围,才得以转危为安,而这个人正是当年轻薄妃子的大将。
在那个特定年代,楚庄王意识到军队是打天下、守江山的依靠,所以没有惩罚轻薄妃子的将领,这是识大体;自己的爱妃遭部下羞辱,颜面和威信都会受到损害,但比起前者又微不足道,这是不拘小节。正是有了“小事糊涂,大事清楚”的决策素养,楚庄王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平平淡淡,与世无争,会遭人欺凌;轰轰烈烈,出人头地,会“树大招风”,让人无所适从。怎么办呢?做人“宜粗不宜细”,把大事、小事区分开,大事清楚些,小事糊涂些,就能进入“删繁就简”的生活轨道。这样一来,才能不斤斤汁较一时的得失,拥有成就大事的气魄和胸襟。
经常听到有人说:“活着真累”。这个世界纷纭复杂,如果大事小事都往心里去,如此下去,不累才奇怪呢。“小事糊涂,大事清楚”,让生活简单些,不过分顾忌自己的面子、学识、地位、权势,就能具备“君子坦荡荡”的胸怀,拥有豁达的人生。
4.水清无鱼,审察有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河里的水如果清澈见底,鱼儿就没有容身之地了。为人处世,如果过于泾渭分明,不懂得糊涂之道,也会失去生存空间,破坏和谐的秩序。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智者,名叫隰斯弥。当时大夫田成子当权,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隰斯弥谈话,两人登上高台浏览周围的景色。只见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一览无余,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林挡住了视线。
回到家里,隰斯弥立即带着家仆去砍伐树林。然而,砍几棵又停下来,马上返回家里。家人莫名其妙,询问其中的缘由。隰斯弥说:“我从田成子的表情中看得出,他很厌恶咱家的树林挡住了视线,所以我想把树砍掉。可是转念一想,当时田成子没有表示小满,还想笼络我。如果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那祸害就不远了!”
隰斯弥知微察著的本事的确很大,但是他“审察有度”的智慧更高。如果不是早点警醒,跟田成子装糊涂,恐怕后来就大祸临头了。“审察有度”,就是要给他人、给自己模糊空间,彼此的厉害关系、利益诉求不能过于明朗,保持一定距离才安全。
作为领导者,对下属不能采取令人人自危的考察术,否则让大家生活在“太阳”底下,就会没有容身之地,怎么会赢得众人拥戴呢?在家庭生活中,对自己的另一半过于严刻,不给对方一定的自由空间,就会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家庭危机。这都是¨审察有度”的糊涂处世智慧,是大智若愚的做人做事原则。
5.隐晦表达,举重若轻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庄子·秋水》
人们都喜欢连绵起伏的山脉,喜欢苏州园林景中有景的美妙,因为它们都通过含蓄和隐晦的形式表达出事物的价值,而不是直白的流露。说话办事,过了于直白会让对方感觉到突兀,强化彼此的利害冲突,出现关系紧张的局面,难以收场.,善于隐晦表达,则会举重若轻,让彼此心照不暄地达成妥协。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以后,手握重兵的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朝廷,后来经过艰苦的斗争才平定下来。这件事给宋太祖很大警示,他找到宰相赵普商量对策,决定削弱地方的兵权。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石守信、王审琦等儿位老将都来了。酒过三巡,大家开始无话不谈。宋太祖说:“没有大家的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但是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做皇帝也有许多苦衷啊,有时候还不如你们自在。说实话,我好久没有睡过安稳觉了。”
大家听了知道里面隐含着内情,就问其中的缘由。宋太祖仍旧不露声色:“人们都说高处不胜寒,我站在很高的位置上已经感觉到寒意了。”石守信等人知道宋太祖担心有人篡夺他的皇位,非常害怕,于是站起来跪倒在地上:“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没有人对陛下三心二意啊!”
宋太祖摇摇头说:“你们和我南征北战,我自然信得过。但是如果你们的部下为了攫取高位,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意识到大祸临头,连忙害怕地求饶:“我们愚蠢,没有过多考虑,请陛下给指条明路吧。”接着,宋太祖让他们做地方官,添置足够的房产安度晚年,最终解除大家的兵权。
宋太祖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解除将帅手中的权力,而是在洒宴上与大家沟通,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使大家知难而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就是隐晦表达、难得糊涂的处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