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话题选择
人与人在刚见面时的5分钟最为重要,短短的5分钟可能决定一个人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我们的谈话也是如此,没有一个好的开头,就不能引起对方的谈话兴趣,而没有一个恰当的话题,不仅会令双方丧失继续交谈的兴致,甚至可能会引起相互之间的反感。
选择恰当的话题,让我们的谈话能有一个好的开始,是对对方的尊重。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纹脉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的个性、爱好都是不同的。我们在形容一个人会说话时会说他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虽然现在听起来似乎有些鄙视的意味,但是毫无疑问,这类人说出的话总是那么“悦耳动听”。
慎重选择话题,需要我们分清对象再说话,但不可以理解为“逢场作戏”、“曲意逢迎”,而是要求我们要根据场合和对象来选择话题,在真诚待人、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
有教养的人会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慎重地选择话题,避开那些可能会引起对方不快的话题。所以,不论是幽默风趣的绅士还是温文尔雅的淑女,和他们谈话气氛轻松愉快,他们是最受欢迎的谈话对象。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惊人的。独特的个性、爱好,独特的知识结构、心理态势,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异常复杂。
掌握基本情况
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份、爱好等等诸多因素。
年龄与性别
年龄、性别这些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个人情况,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所以,在开始交谈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年龄与性别的不同,选择好话题展开谈话。
文化
文化程度和文化差异相比起年龄与性别来说,属于更深层面的问题。但是,有教养的人即使是在对对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掌握对方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接下来的谈话就会变得异常轻松。
身份与职务
身份职务的不同并不妨碍我们进行交流,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普通人对名人,不应当也没必要表现得过于屈从、奉承,但言谈举止也不应过于随便,尤其是在社交场合,说话要把握好尺度,要说得恰如其分。没有教养的人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面对地位比自己高,身份比自己显贵的人时,常常表现出奉承与屈从,这在无形中就自降了身价,让对方看不起。
一般来说,在并不是十分严肃隆重的场合,身份高的人对身份比较低的人说话越随和风趣越好;而身份低的人说话不要过于随便,过于“放肆”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性格
很明显,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和人交往,而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不善言谈。我们在和性格外向的人交谈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而面对性格内向的人,我们就要注意分寸,循序渐进。一些在性格外向的人看来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题,内向的人听了心里可能就会胡思乱想。
心理状态
很难理解不同的心理状态会给我们的谈话造成怎样的阻碍。“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是说我们在谈话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对方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发生意外。《红楼梦》第八十三回写到大观园中的一个婆子训斥自己的外孙女:“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搅混!”这些话恰好被黛玉听到了,便误认为是婆子在骂她,于是大叫一声:“这里住不得了。”直气得“两眼反插上去”。婆子本来是在训斥自己的外孙女,被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听到,联系到自己所处之境,再加上她“自怨自艾”的性格,林黛玉难免会产生误会。
精心选择话题
谈话时,选择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创造出轻松融洽的谈话氛围,使交谈得以深入下去,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一些没有教养的人常常口若悬河,一开始说话就停不下来,如同开了闸的黄河水一样,滔滔不绝,根本不管对方是否对此话题感兴趣,常听得对方昏昏欲睡,又碍于面子不好说什么。而有教养的人在与对方谈话的时候,不会只顾自己说得开心,而不顾对方的感受,他们会慎重选择话题,让谈话轻松愉快地进行下去。
美国记者芭芭拉·华特初遇美国航空业巨头亚里斯多德·欧纳西斯,午餐时趁他与大家谈论业务的短暂空隙,赶紧提问:“欧纳西斯先生,你除了在海运和空运方面,还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令人震惊的,请问您是怎样开始的?”这个话题拉动了欧纳西斯的心弦,他立即同芭芭拉侃侃而谈,动情地回顾了他的奋斗史,而芭芭拉的采访也取得了成功。
勿入雷区
如同很多女士不愿透露自己的年龄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有些问题是不愿拿出来与人分享的,在谈话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避开这些“雷区”,选择“安全系数大”的话题。
总是有一些人,说话的时候不经过大脑,常常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没有教养的人常常是一开口就引起对方的不快,谈话也不能很好地继续下去。事实上,对于那些刚刚遭受不幸的人,不要再提及他们伤心的往事,对于失恋的人也不要在他们面前大谈“爱情之道”……一些政治性、宗教性的问题也很难处理,我们最好不要在谈话时触及。
除了根据对象选择话题,我们同时也需要根据场合的不同,慎重地选择话题,常常有些不会说话的人“大杀风景”,惹得众人不悦。喜庆的场合,不要谈论伤感的、不吉利的话题;反之,悲哀的场合,不能谈论令人捧腹大笑的话题。其他诸如庄严、肃穆、热闹的不同场合,交谈时都要慎重选择话题。
良好的开头
有经验的演讲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能在最初的10分钟之内吸引听众,后面的演讲就会变得很容易。因此,开始讲话的前几句,就应该设法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听众。这就如同我们平常看电视看小说,如果开篇不吸引人,那么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换一个频道或是舍弃那本书。因此,可以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有教养的人在谈话初始,会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用精彩的“开篇”牢牢吸引住对方的注意力,这样就会给对方留下难以磨灭的好印象,下面的谈话也就自然而然展开了。
而那些不会讲话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不仅开头不吸引人,他们所谈及的话题也是枯燥无趣,或是对方根本不感兴趣,有时候甚至让对方觉得是在“侮辱、贬低”自己。
谈话的最佳效果
那些赫赫有名的外交家、口齿伶俐的主持人、反应敏捷的谈判专家……都是人们心目中最会说话的人,一些在我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话,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谈话也有一定的技巧,掌握了这些谈话的关键技巧,我们也能够讲话滔滔不绝而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谈话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问题是否可以完满解决,关系到我们将增加一个朋友还是树立一个敌人。
有教养的绅士与淑女绝对算得上是谈话高手,他们在讲话的时候条理清晰、主旨明确、措辞准确,这让他们的谈话效果格外明显,也在无形当中为他们积累了“人气”。
德国哲人黑格尔曾经说过:“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具有不同的含义。”其实,同一句话,即使是从同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也可能因为音幅、音调、音质以及面部表情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相声演员就十分善于把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腔调说出来,从而完全把意思颠倒过来。
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罗西有一次应邀为外宾表演,他在台上用意大利语念起一段台词,尽管外宾听不懂他念的是什么内容,但却为他那满脸辛酸、凄凉、悲怆的语音、声调和表情所感染,大家禁不住泪如泉涌。当罗西表演结束后,翻译解释说,刚才罗西念的根本不是台词,而是菜单。
我们在惊讶于罗西生动形象的舞台魅力的同时,也不禁会想是什么能让罗西的语言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如果是我们自己,能把一张菜单念得那么生动,甚至让听众泪流满面吗?
为了让我们的谈话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我们能像罗西一样把一个菜单念得如此生动,催人泪下,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
条理清晰切忌啰唆
主旨明确、内容相关、有条不紊的谈话,让人容易领会,有一种美感;反之,主旨不明、杂乱无章的谈话往往令人费解。
我们周围就生活着这样一类人,他们行为正常,但是说话却常常天马行空、毫无逻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常常让听者觉得匪夷所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例如,一位男士的电影观后感,语无伦次的话语让我们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电影简直就是胡编乱造。那个反派人物可真够狡猾的,可最倒霉的还是他的女朋友,那么好的人,真可惜!警察也不行,太笨了,要都像他们这样办事,一个罪犯也抓不着。不过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皮鞋匠杀的人呢!”
有教养的人对于一次谈话要说出多项内容,会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找到明确的主旨将所要说的话像穿项链一样穿起来,再按照一定的主题和条理与他人沟通,既节约了时间,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措辞准确避免误解
准确表达,善于言谈,既要表达清楚,又要言谈得体,是人际交流的必须。古人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其实并不是危言耸听。
1945年7月26日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布后,日本天皇明确表示接受。但因为这份公告尚未送达内阁,当时内阁首相铃木在接见记者时便说:“内阁对《波茨坦公告》持‘默杀’态度。”“默杀”在日语里是多义词,通常解释为“暂不予以评论”或“暂不予以理睬”,两者的含义分歧很大,而译成英语则变成“不予理睬”,从而更激怒了同盟国。于是,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也对日宣战……
从这件事上,充分说明了措辞妥当的至关重要。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一些用词上的失误不会引起如此大的不良后果。但是,在一些重要的政治、商业谈判上,一些词汇上的疏忽,同样会让我们的谈判陷入被动,甚至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在有教养的人看来,能否用最准确的词汇表达准确的意思,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清晰的思维逻辑、良好的修养,更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有一则笑话,很好地说明了措词如果不准确,会闹出误会。某人过生日,邀请八位朋友到家里做客。约定时间已经过了,还有两个人没到。主人不耐烦了,就说:“怎么搞的?该来的不来?”六位客人中,有两个人觉得不对劲,耳语:“如此说来,我们可能是不该来的吧!”便悄悄走了。主人摆好饭菜一看,走了两个人,又不满地说:“怎么搞的,不该走的走了!”又有两位客人嘀咕:“这么说,我们是该走的了,何必还要赖在这呢!”于是,这两位也伺机溜走了。主人一看,十分恼火,说:“我又不是说他们俩!”最后的两位一听也生气了,对主人说:“既然你不是说他们俩,就是说我们俩了!”这两个人也愤然离席。如此混乱的措词,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
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生动的比喻是幽默的源泉,巧用比喻,可以使我们的谈话更加吸引人。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阿凡提,就是一个善用比喻的聪明人,他那些或辛辣或讽刺的比喻,常常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无地自容。有一次,阿凡提到朋友家做客。两人谈着话,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吃饭时间。主人到里面去吃饭,却让阿凡提在客厅里等着。等到用餐完毕,主人装着没有吃过饭的样子出来又说又笑。阿凡提想了想,忽然抬起头望着房上的大梁说:“哎呀!你家的屋梁被虫蛀空了。”主人说:“我怎么一直没看出来?”阿凡提笑道:“虫子是在里面吃的呀!”主人听后羞得无地自容。
一个讽刺的比喻可以表达很多含义,有时候我们不便明说,这样的比喻正好派上用场。
有教养的绅士与淑女往往是生活中善用比喻的高手,他们的比喻常常可以化解尴尬,把枯燥的人生哲理变得简明而生动。
一位演讲家在演讲时说:“男人就像大拇指,而女人就像小拇指。”话音刚落,全场哗然。在场的女士们强烈反对演讲家的比喻。演讲家立刻补充道:“女士们,大拇指粗壮有力,而小拇指却纤细苗条,灵巧可爱,不知诸位女士中,哪一位愿意颠倒过来?”一句话平息了众人的愤怒,大家相视而笑。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有一段话:“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总是挑好的吃,而另一种人则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中最好的;而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中最差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而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提问、回答与拒绝
提问、回答、拒绝是我们日常交谈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有教养的人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可以为我们树立一个标准。
礼貌的提问
“善问者能过高山,不善问者迷于平原”,提问在我们的交谈中不可避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不是只有记者、律师这类经常与“提问”打交道的人需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向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提问方式:
选择型提问。这种提问形式常用于朋友之间,容易回答,也可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双方亲密的感情。
婉转型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可以避免双方尴尬,提问的时候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采取“曲线救国”的路线,旁敲侧击地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在双方还不太熟识的情况下很常用。
协商型提问。协商型的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这样的提问方式给予了对方足够的尊重,在与人合作中尤其重要。
讽刺型反问。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地主在半夜催长工干活:“天亮了,快起来干活。”长工回答道:“等我捉完虱子再去。”地主又说:“天这么黑,能看见虱子吗?”长工反问道:“既然天这么黑,又怎么能看见干活呢?”长工的讽刺反问,使地主哑口无言。讽刺的反问以嘲讽的形式加以辛辣的抨击,使我们在微笑过后进行思考。
肯定型反问。回答者以反问的语气直接明确地表明观点和态度。
提问和反问的艺术,还有很多种,若想真正掌握这些艺术,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思辨力和应变能力。
当然,我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察言观色,从对方的表情中洞察他的态度。如果对方低头不语或是答非所问,你就要考虑换一种提问的方法;如果对方面露难色或是有困顿疲乏之感,我们就要适可而止。在提问的时候,不要问一些“大而空”的问题,这种空泛的问题往往会使对方“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回答。因此,我们的问题要尽量提得细致、具体一些,引导对方的思路,最终得到满意的回答。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在提问时的态度和表情。面带微笑、亲切友好的口气会让对方感到自然舒适,绝对不能用生硬或带有审讯性的口气问对方,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无法得到满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