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是领导者的道德规范基础。中华民族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优秀的诗作,特别是他高尚的品格、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财富。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相传生于湖北秭归。他学识渊博,熟悉战国时期各国情况。有治国兴邦之才,曾集楚国内政、外交于一身,上深得楚王的信任,下掌握着国家大权。他立志改革,企图在楚国明法度,使用贤能之人,力主“联齐抗秦”,保持楚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但是,他的这些宏远志向并未得到实现,不久即遭到了以上官大夫为首的楚国旧贵族的反对,并在谗言诬陷下,被楚王猜疑疏远,流放出楚国的国都,楚顷襄王即位后一度再被召回,但遭上官大夫谗言再度遭贬放逐。从此,他便再没有回到郢都。屈原从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北)出发,沿着汉水和长江东行。他认为自己所以被逐,是因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后二十年,他终年漂泊,生活十分清苦。他怀恋故国一草一木,关心楚国人民的命运,强烈地热爱着祖国,宁死不离开楚国;看到国破民蹇,心肝俱裂,五脏如焚;他怀着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心情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其代表作为《离骚》。诗中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关怀之情,表现了他追求崇高的理想、坚贞意志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他说道:“民生各有所乐,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其意为:人们各有爱好,我爱好高洁的品德,而习以为常;即使身体被肢解,我也绝不改变主张,难道我的心还会怕受人威胁!他还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示诗人为追求真理,不管道路多么漫长,我将要上天入地去探索,不怕任何困难。就在公元前227年,楚国国都郢被秦军攻陷,屈原再也难以抑制悲愤心情,投入湖南东北的汩罗江,以身殉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屈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朽的爱国诗篇,刚直的道德,一直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敬仰。唐代伟大的“诗仙”李白在《江山吟》一诗中称道:“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确实如此,楚王的楼台馆阁都已成了荒丘,屈原的爱国诗赋,像日月一样高悬天际。人民怀念着这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殉国的农历五月初五,成为中国人民传统的端午节;据说人们划龙船去抢救投江的屈原,但已晚了,于是留下了划龙船的习俗;而汩罗江畔人民哀悼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入水中祭祀他,包粽子自此传遍了全国,甚至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屈原之所以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敬仰,原因在于: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人行为规范的基础。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道德原则和政治原则的基础。一个领导干部连国都不爱,你给谁当领导干部。
3.情操。情操是对客观事物的持续稳定的情感倾向和坚定而持久的行为方式的综合,是领导干部政治上坚定性的表现。“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要经得起生死的考验,要经得起各种压力的砥砺,要经得起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要经得起顺境和逆境的磨炼。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一直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座右铭,成为鞭策人们立节辨义的标准和方向。
“富贵不能淫”是说“临大利而不易其义”,“达不离道”,不以富贵乱方寸之心,经受住地位、金钱、美女的考验。三国时东吴的陆绩,升任郁林郡太守,处事慎独,注重名节,为政清廉。他任满回乡时,经海道坐船返故里,因实在没有可以运回家乡的东西,又怕船太轻,压不住海上风浪的颠簸,只好请船夫搬来一块石压在船头。陆绩返回故里后,因思念巨石,请人将这块石头运回宅院,并书“郁林石”三字镌刻其上。明代弘治九年,监察御史樊祉又把这块巨石移入城内巡按御史衙门,称其“廉石”,以为百官之戒。清朝苏州知府陈鹏又将“廉石”移至苏州况钟祠旁。至今这块巨石虽经1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屹立在那里,警示着人们。
据《党的建设》杂志载: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举世哀悼。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前后去世,联合国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的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不计其数,她使用过的人民币多的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的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下半旗。”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个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明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情操举世无双。
“贫贱不能移”是说“穷不失义”,“不为贫穷怠乎道”,“不以贫累其心”,在穷困苦难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春秋时期,齐国曾发生一次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人,在路旁给饥饿的人施舍饭食。这时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襟蒙着头,趿拉着鞋,艰难吃力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水,洋洋得意地对饥饿的人喊:“嗟,来食。”饥饿人早已饿得头昏眼花,但听到这种喊声,猛地睁开眼睛,注视着黔敖,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此也!”黔敖听完,才知道自己刚才施舍的喊声侮辱了这位志士,赶忙向他道歉。可是这个志士坚决不肯吃黔敖的东西,最后不食而死。魏源说:“君子之节,仁者之勇也。”齐饿者宁死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他宁死不忘气节的慷慨勇气。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把“弯腰”拾美国的救济粉的人比喻为食“嗟来之食”,并表扬了“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并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先生是不食“嗟来之食”而死的。“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他的精神,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威武不能屈”,是说威武不能挫我之志,居鼎镬而气不屈,临刀锯而色不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重名节、讲正义、脊梁直、骨头硬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如家喻户晓的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等,革命战争年代的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涌现出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他们都做到了“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在民族危亡之时,能大义为重,舍生忘死;在强权高压面前,能不畏权贵,坚持真理;在身处逆境之时,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金钱美色诱惑面前,能淡然处之,一尘不染。
一句话,不管顺境、逆境,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保持政治道德上的坚定性,“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这就是中国传统领导者应有的情操。
这种政治情操上的坚定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要保持道德的坚定性,一个是要从小节、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积善成德”,一个是善于在各种条件下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坚忍强厉的精神,不苟得,不妄取。这样,积之既久,守之有素,就能够在富贵贫贱、取予得失、生死穷达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临患忘刑,视死如归”。正如毛泽东同志赞扬白求恩那样:“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除了行为和意志的锻炼,一个人的荣辱、苦乐、美善观教育对于培养坚定的情感操守也是非常必要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这段话意思是说: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情操,有的跟上面两种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称心就快乐,也不因为个人失意就悲哀。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就担忧那些百姓;处在偏远的江湖上,就担忧那些君主。这样,入朝做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享受欢乐呢?他们一定会说:“要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愿我们的领导干部以此为座右铭。
(三)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气质、性格、情绪等方面的基本条件。个性心理品质是领导者的个性心理素质,是决定和影响领导者成长发展的主观因素。
1.气质是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相联系的较为稳定的动力特征。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曾将人划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平和五种类型,其中前二者好动,第三、四种喜静,第五种动静适中。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的基础上发展出“四液说”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并由后人发展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这是最具代表性的气质类型学说。
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特点。
一是胆汁质。胆汁质的特点是情绪具有爆发性,但难以持久;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这种人比较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欠思量,鲁莽冒失,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
二是多血质。多血质的特点是富有朝气,聪明伶俐,情感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活泼、好动、热情、头脑灵活、思维敏捷、适应能力和可塑性均很强。但也容易表现为缺乏耐力和毅力,稳定性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
三是黏液质。这种气质的特点是安静沉稳,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性情内敛,情绪体验深刻,自制力强,有韧性,外柔内刚;思维的灵活性低,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作风踏实,但也可能表现为缺乏生气,行动的主动性较差。
四是抑郁质。这种气质的特点是体验深刻、细腻而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但这种人聪明而富有想象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行为举止慢而单调,稳重踏实,但也可能优柔寡断。
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属于这些典型类型的人是很少的。由于感受性、耐受性等特征还有许多不同组合形式,因此,在大多数人身上可同时表现出具有多种气质类型或中间型的特点。同时即使某些人的行为表现出以某种气质类型为主或接近某种气质类型,但是不同环境或不同时期中,他们的表现可能也有所差别。由于气质是先天的,反映的是人的生理特征,所以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其优点缺点。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价值,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能成就伟业。
2.性格是与气质并列的另一种心理特征,指的是与个人较为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有关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诚实或虚伪、热情或冷漠、谦虚或傲慢、勤劳或懒隋、细心或粗心、公而忘私或自私自利等等,都是人的性格特征,形形色色的性格特点是通过这样和那样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
气质和性格作为两种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起着主导作用,是个性中有核心意义的组成部分,对领导者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一是气质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自然属性,而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成长的,和领导者的处世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相联系,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二是性格与个性倾向性的联系比气质更为直接,性格体现了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做什么”和“怎样做”),总是表现出某种意识倾向,而气质本身则缺少这种倾向性。
三是性格比气质更能体现个人的心理面貌,对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描述可以勾画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特点的基本轮廓,性格虽然不是个性的全部,但可表现出一个人的社会性及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气质是性格的物质基础,性格是气质的外在表现。
根据性格的不同,可以把领导者分为如下几种:
一是社会型。这种类型的领导者一般是由胆汁质和多血质气质组成。他们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对教育和社会活动感兴趣。
二是传统型。这种类型的人大多为多血质。他们喜欢有条理和有系统的工作,具有友好务实、善于控制和保守等特点。
三是社交型。这种类型的人大多为胆汁质。他们富有冒险精神、性格外向、喜欢担任领导工作,具有说服、支配、使用语言等能力。
四是务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大多为黏液质。他们喜欢有规律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
五是研究型。这种类型的人大多为黏液质和抑郁质组成。他们喜欢智力活动和抽象的工作。
六是艺术型。这种类型的人大多为抑郁质。他们喜欢文学和艺术,善于用艺术作品来表现自己,感情丰富,爱想象,富有创造性。
3.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通过个人对情绪的控制程度表现主要为:一是从情绪强度方面看,表现为一个人情绪体验强弱,易受情绪影响、感染的程度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等;二是从情绪稳定性方面看,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的程度,在成功或失败、顺利或困难时表现的最为明显;三是从情绪持久性方面看,表现为某种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或受某种情绪影响的时间长短;四是从主导心境方面看,表现为不同的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表现的稳定程度。主导心境是起主导作用的情绪表现,如愉快或忧伤、乐观或悲观、兴高采烈或垂头丧气、暴躁或温和等等。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和一定的个人能力基础上,情绪决定着领导者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未来发展方向,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