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过程也就是定目标的过程、实现目标的过程。目标的力量是巨大的,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方向,就没有精神支柱。目标应该远大,才能激发你心中的力量,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但这只是最高纲领,如果目标距离太远,我们就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实现目标而气馁,甚至会因此而变得自卑。山田本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远大目标的好方法,那就是在大目标下分出层次,分步实现大目标。制定出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月度进度……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落实到每天中的每一件事上,不失为一种大智慧。我们做事不妨就可以仿效一下。目标只是一个大的方向,要想在实施过程中真正执行到位,还需要对其进一步量化、分解。目标量化是一种标准和尺度,目标分解是一种艺术。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性。对于领导来说,组织目标最终实现需要把目标量化为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分目标。目标与行为的量化一方面可促进人的行为标准化,另一方面还可加强单位正确做事的能力。
麦当劳的管理在全球可负盛名,特别是麦当劳独特的克隆方式更是其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不论你在全球的哪个地方,每一家麦当劳都和你所熟悉的麦当劳一模一样,会让你有种亲切感和温馨感。麦当劳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目标的量化。任何一家麦当劳店都有一本专门的经营手册,除了指导员工的行为外,更有严格遵守的纪律,其中包括食物配置、设备维护、店面环境等。比如,手册要求门窗一天必须擦两次。此外,在食物的配置上也是如此,小面包只能是3.5英寸宽,一磅肉所含脂肪必须少于19%等。在食品出炉后存放的时间方面,规定炸薯条是7分钟,汉堡包是10分钟,咖啡是30分钟,若超过时间则要将食品倒掉。正是这些具体到数字的量化目标,才保证了麦当劳始终如一的行为标准。
总的来说,领导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行为,没有目标就形成不了领导;而要进行有效的领导,就要确定目标;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就要将目标做到量化,对结果才会有保证。目标的量化是由抽象到具体的重要一步。而目标分解更重要,我们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目标分解,尽可能把目标分解工作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三)领导是一种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是指能有效地改变他人思想或行为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通过强制力,但主要是通过非强制,即通过一种感染力来影响他人。这种力量是成功领导的基础。
领导影响力是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部分构成,缺一不可。权力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权力是构成一切正式组织的必要条件。一个组织的领导如不拥有某些合法权力,就不能称之为领导,也不能维持正式组织并发挥其作用。
权力影响力在于它对人的影响带有强制性、不可抗拒性。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因素。传统首先来源于恐惧,其次是服从,从恐惧到服从经过不断的制度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级结构与意识形态,从而成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影响力量。二是权力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权利是形成领导影响力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权力往往表现为一种“位置”或“地位”力量,即“职权”。由于担任不同的职务,就拥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权。现代社会所有的组织结构,几乎都有一个完美的金字塔形式,每个人按地位顺序置于一个特定的位置上。权力和控制是从金字塔的顶端逐渐向下延伸,而服从和负责则是从金字塔最基层由下而上的。三是资历因素。资历是资格和经历的合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非权力影响力,又称自然影响力。它与权力性影响力不同的是,它不是外界赋予的那种奖励和惩罚手段,而是来自于个人的自身因素。其中包括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工作才能和交往艺术等等。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时年42岁,当裁缝的罗莎·帕克斯黑人妇女拒绝服从汽车司机要她离开座位到公共汽车尾部就座,给白人让座的命令,这个命令符合当时的公共汽车种族隔离惯例。由于冒犯了蒙哥马利的种族隔离法令,帕克斯太太遭到逮捕。这件事引起了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一名教堂牧师马丁·路德·金的注意,他认为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纠正。随之,他在蒙哥马利市号召联合抵制乘坐公共汽车的群众运动,以非暴力的群众运动形式反对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政策。马丁·路德·金也因为在为期381天的蒙哥马利市抵制乘坐公共汽车运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受到广大黑人群众的拥护,使他成为民主权利运动的领袖人物。为此他被冠以反种族隔离斗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场运动的结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共汽车上的“黑白隔离”,罗莎·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马丁·路德·金,没有人授予他职务权力,他自己也没有刻意追求权力,为什么竟然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呢?罗伯特·塔克在他的著作《政治领导论》中称这种人为“非委任领袖”。“非委任领袖”不拥有职务权力,但他们仍然可以成为政治领袖领导他人。他人愿意也乐于接受他们的领导,这就是非权力影响力。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对领导的界定是:“领导可定义为影响力。它是影响他人,使他人愿意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艺术和方法。”
领导的影响力包含如下含义:
1.影响力是领导者与下属的行为交换。现代领导不应当完全依赖于外力所授予的权力,而是应当依靠领导者自己与大众相互间的行为,即他与大众的相互作用:他为大众服务,大众则对他的信赖和追随。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才能有效地协调于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树立领导权威,促进了系统形成耗散结构。显然这种领导权威不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单独结果,而是领导者与下属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
2.影响力是领导者与下属的信息交换。例如在马丁·路德·金和黑人群众之间,发生了他在蒙哥马利号召开展的反对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一次又一次的“领导事件”。正是微观层面的一次又一次发生的这种“领导事件”,我们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观察到所谓“领导影响力”的存在。这种“领导事件”的终止,同时也意味着“领导影响力”的终止。换句话说,领导者要保持他的领导影响力,就必须有一连串独立的、有效的“领导事件”存在。忽视一次次的“领导事件”,自以为自己过人的领导素质会自动地、一劳永逸地发挥作用,时常是曾经有所作为的领导者陷于失败的直接原因。
3.影响力是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爱交换。孔子说:“近者说,远者来。”说,悦也。身边的人因备受关爱而心悦诚服。关爱影响力作用在近者身上,起了吸引的作用,而这些近者又依次去关爱他们身边的近者,这就扩展了更广泛的一层吸引作用。似此,层层传递,关爱之力就由领导核心通过中坚层向外传递,而至于无穷,有效地弥补了吸引力随距离的加大而减弱的缺憾。
4.影响力是领导者与下属的情感交换。《左传》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这就是说,自古的经验告诉我们,使自己的欲望服从别人则可望成事,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欲望则少有成事的。因而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们总爱犯自以为当了领导就当然比下属高明,爱把自己的愿望当作原则来教导下属,强求他们接受的错误。孟子又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敬重别人的人,别人也就常敬重他。领导人不敬重下属,下属理所当然也不会真心地敬重上司。领导者想影响下属服从自己的欲望,强求他的行为都合乎自己的欲望,那正是“以人从欲”,自然难以成功。反过来做“以欲从人则可”,领导者可以发现并首肯下属合乎自己欲望的那些行为,利用行为强化规律,促使该种行为再生。如此曲而成之,先做到“敬人”,而后就会有“人恒敬之”的效果。影响力就顺其自然产生了。这种影响力产生于双方的情感的交换。因此,领导者要善用情感的相互作用,以期产生情感影响力。首先,必须搞清楚,你需要下属有什么样的行为,然后才能仔细观察下属的行为,不理会那些不希望的行为;而赞许、首肯那些希望出现的行为。这样做之所以能够对下属产生吸引作用,下属受到了敬重,于是产生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结果。其次,下属的行为,在一再“首肯”、“赞许”的强化之下,很自然地成了一种行为习惯,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出于他人的强迫,而出于“习惯成自然”。既愿意又自然,何乐而不为。
四、领导的构成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支持的。”列宁在这里清楚地阐明了领导的构成要素为: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一)领导者
领导者就是社会系统的人群中,根据环境条件把握社会系统的最佳社会功能并影响被领导者形成统一思想和有效行动的人们。换言之就是为实现预期目标引导率领人们的人。
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曾说过:“狮子统帅的绵羊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部队。”尽管此处的“狮子”比喻的是帅才,但今天我们把它比喻成领导者、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这里所说的领导者是领导集体,不是单个的一个人。对于领导者,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江泽民同志这段话,含义十分深刻,说明了优秀领导人才及领导班子的重要性。俗话说:“乌鸦领队,只能把人们带到死尸上去”,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一个国家、一个军队、一个部门,领导者是大脑,是协调统帅整个系统的中枢。正是领导者的运筹帷幄让领导成为二门艺术。谁的领导艺术水平高,谁就可以占据更多的优势。纵观古今中外,好的领导者发挥的作用从来不容忽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优秀的领导人才就是带领羊群的狮子,平庸的领导者则是带领狮群的羊。要想让一群由羊带领的狮子战胜一群由狮子带领的羊也是不可能的。
腓特烈大帝是普鲁士王国的第三代国王腓特烈二世,是德意志历史上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对现代的德国人来说更是一个辉煌的神话。腓特烈二世生于1712年,早年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关于“公仆”概念,并指出所谓国王不应该以玩弄权术为目标,而是应该以“国家第一公仆”为准则,受到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好评。在他四十多年的经营下,普鲁士正式崛起成为欧洲强国。这不仅是在军事上,同样也在经济和文化上为普鲁士日后统一德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篇章。腓特烈共留下30卷著作,其中包括7卷历史,6卷诗歌和3卷军事专著。他擅长吹奏长笛,被后来的音乐家称为“长笛的复兴者”、“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1786年,74岁的腓特烈由于心律衰竭而死,终生无子。他的死讯在各国传开的时候,奥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很有感触地说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刚刚建立的美国,华盛顿要求所有美国军队降半旗志哀。腓特烈死后20年,拿破仑在耶拿战役中大败普鲁士军,然后来到腓特烈的墓前,用马鞭指着他的墓碑对属下的将领们说:“要是他还活着,我们就不可能站在这里了。”可见,能够让普鲁士军队享有欧洲无敌美誉的绝对不仅仅是因为普鲁士军队的素质,更多的还是因为腓特烈大帝自身优秀的领导才能。
同样的法兰西,同样是拿破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内在原因则是因为带领这个国家、这个军队的是两个不同的拿破仑。拿破仑·波拿马带领着法兰西横扫欧洲大陆,而路易·拿破仑则让英勇的法兰西败在普鲁士人的手下。可以说路易所面对的敌人绝对没有他叔叔面对的反法联盟那么强大,问题只能出在路易自己身上。
优秀的领导者对于国家、军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优秀的领导者才能让优秀的共和国站立,才能让优秀的民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毛泽东、邓小平等就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优秀领袖。在王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屡战屡败的工农红军却从遵义会议之后成为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解放了全中国,让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丢掉了大陆,偏安于孤岛台湾,探索出了一条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经典领导者理论主要有:
1.领导特性理论。
领导特性理论是一种着重从领导者个人素质特性来分析领导有效性的领导者理论。领导的有效与否、领导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质。因此,他们对领导者的个人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揭示它与领导效能之间的关系,并努力寻找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特性,用以鉴别与挑选领导者。领导特性理论可分为传统特性理论与现代特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