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逆靖逆,本是让奕山来打英国鬼子来了。但是这个皇家侄儿深深地明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清,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他一到广州就发现,粤民才是真正的敌人,真正的逆贼。于是,他与隆文以及新任的两广总督祁贡联奏:“粤省情形,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云云。(《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94-995页)当然,粤民也不含糊,既然您说我们是汉奸,那您也是汉奸,还是大汉奸哪,所以广州的爱国士绅如此描绘奕山诸人:“大吏均无长策。奕将军到省后,诸事不问,先买洋货;隆参赞到省,收字画古董。以致行辕中出入无忌,贸易如市。”时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骆秉章在自己的密折里揭露奕山:“查靖逆将军自抵粤以来,不问军旅之计,作何整顿,地势之谋,作何防堵,以及运筹决胜之策,折冲御侮之计,一无所出。惟知爱购钟表,喜买呢羽而已;惟知供应丰盛,养尊处优而已。如孩提之情性,作稚子之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钦命大臣到广州之后,林则徐非常兴奋。
首先,杨芳是他的老部下。林公做湖广总督时,杨芳乃湖南提督。杨芳一到,广州百姓“欢呼不绝”,“官亦群倚为长城”。(梁廷枏:《夷氛闻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8页)林则徐更是与杨芳亲密接触,从3月5日到18日,14天之内,两人见面11次;后来嫌不济事,杨芳干脆住到了林则徐的寓所,一住就是8天。广东士绅笔记里载“杨候初来,实无经济,惟知购卖马桶御炮,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终日唯购钟表洋货之事,夜则卖俏童取乐,甚至姚巡捕等将女子发,装跟班送进”。
其次,奕山也挺尊重林则徐。未进入广州之前,即给林公写信,约他问计。而林则徐所谓的计,共有六条,一并献给了靖逆大将军。当然这六计也新鲜不到哪里去:
一、堵塞水道要口;
二、洋面船只查明备用;
三、炮位演验拨用;
四、火船水勇,整理挑用;
五、外海战船,分别筹办;
六、夷情宜周密探报。
这个时候,林则徐不再说洋人一仆不能复起、不善陆战了,但是凭良心说,这六计真的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奕山对之未加重视(可能有些失望吧),他与隆文、杨芳对广东作了战略布署。除原有的广东兵仍分守城垣及各炮台之外,外省到粤的万把客军也被他分派下去,加上两三千水勇,人员也不算少了。至于路上,还有四千客兵正风尘仆仆地往广州赶呢。
4月18日,也就是奕山到达广州的第四天,杨芳与怡良的联衔折子递到了道光案前,道光一看他们尚在“羁縻”、“羁縻”,一下子大怒,认为,既然羁縻,何必如此给你们征调军队(皇上心疼他的钱袋子啊),又何必逮问琦善(说得也是,要论投降,人家琦善就是高手啊,何必换上你们)?皇上大怒的结果,乃是将杨芳、怡良“交部严加议处”。(《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55-956页)吏部议奏,革职。道光觉得他俩正处于剿办吃紧之时,改为革职留任,以观后效。
5月2日,道光谕旨到达广州。除了批评怡良与杨芳外,同时命令奕山“迅速督饬兵弁,分路兜剿,务使该逆片帆不返,俾知敬威。倘夷船闻风远遁,空劳兵力,惟该将军等是问”。(《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56-957页)
道光又是催,又是杀鸡的,无奈之余,奕山准备组织一次大反攻。另外部下也给他压力,说再不进攻,花的钱没法当军费报销啊。于是,奕山就开始动作了,把时间选在了5月21日的晚上。英军对广州的举动早已一目了然,白天他们要求住在广州的英国商人务必于日落前秘密撤离广州,晚上11点,清军开炮,英方立即还击。结果是:英舰未沉一艘,中国民船却被烧掉不少。城内,清军于战斗发起时冲进商馆,希望能拿获义律,却一无所获。奕山的进攻,事先没有通知老将杨芳,部队出发后,杨芳才得知消息,急得跺脚。问题是,跺脚也晚了,清方的进攻跟儿戏一样结束了。5月22日早上,英军发起进攻广州城的战斗。
英国人可能已读过了中国的《孙子兵法》,所以广州之战中,他们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城西北—西炮台—越秀山。一旦夺取越秀山,就占领了俯瞰广州城的最高点;从山上的炮台炮轰广州,不怕广州不投降。但是为了转移清方的注意力,英方派一部分兵力佯攻城西南的商馆区。
攻城英军共计2753人(英军人数精确到个位,就说明了其组织与技术能力,甚至还说明另外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只有大清这种既没有组织与技术能力,又无人道意识的政府,才会整出四万、三千诸如此类的模糊数字),部署如下:以英军第26团为右纵队,配炮兵20人和工兵30人,共360人,担任进攻商馆区的任务;以英军第49团、18团及水兵炮兵等2393人为左纵队,分成四个小分队,在广州西北担任主攻任务。
5月24日下午3时,英军右纵队在商馆附近登陆,未遭遇任何阻击。
右纵队登陆一个钟头之后,左纵队在“复仇女神”号拖带的三十只小船上,溯江而上,于下午六时到达登岸地点。登岸时,英军遭遇当地壮勇阻击,但湖南兵为了争功,在后面乱放排枪,击伤壮勇多名,引起自家的混乱,英军乘势占领附近一些高地。25日凌晨,英军全部登陆,直奔北门外各炮台。
广州城北越秀山,筑有拱极、保极、耆定、四方和东西得胜共6座炮台,由4100名贵州兵和湖北兵防守。25日上午8时,英军开始炮击拱极、保极炮台,9时半,步兵开始进攻。炮台上的清军再次展开中国人腿关节灵活、膝盖易于打弯的特长,纷纷撒丫子跑入广州城内。英军在越秀山架开大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广州城。
1841年5月26日,英军正准备攻城,发现广州城上打出了白旗,原来,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面了,俺不打了,俺要投降。据说,这是中国官方有史可载的第一次打白旗了。奕山、杨芳、隆文打白旗,打的旗号则是为了“保全满城生灵”,才“委曲从事”的。看来,天朝官员打仗是为了向皇帝尽忠,投降则是为了爱护百姓,咋都是天朝的好干部啊!
1841年5月27日,《广州和约》签订。规定:清军于六日内退驻广州六十英里之外;奕山于一周内向英方缴纳赎城费六百万元,款项交清后英方退出虎门,另赔偿英国商馆损失三十万元。条约中没有涉及香港问题。估计义律以为,香港已经是他们的了,不用多此一举了。
皇帝侄儿打白旗,这可是开天辟地第一回。问题是,皇帝侄儿在奏报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他说,英军被打得跪地求饶呢:“求大将军转恳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俯准通商,立即退出虎门,缴还各炮台,不敢滋事。”(《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044页)
做叔叔的一看,发现这些夷人真的没脸没皮,于是在6月18日下谕:“该夷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朕谅汝等不得已之苦衷,准令通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046页)
广州通商后,道光怨气发泄到了林则徐身上,1841年7月14日,他下发谕旨,林公被革去四品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道光这个糊涂蛋,以为一切都是林则徐的错,叫尔关闭中英贸易,没关闭,引来了战事,现在又重开了,这不逗朕玩儿吗?正当道光怨气冲天的时候,三元里的人民扬眉吐气了一把,成为天朝人民永远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