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账并非“良心账”
民勤县经营管理站对农业社摊收摊付的财务实行账表册管理,堵塞了贪污公款的漏洞,这种做法值得各村社仿效。要切实管好财务,使群众放心。
眼下有一些村社财务制度不严格,认为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财务制度可严可松,随心所欲,想记则记,不记则罢,群众对此怨声载道,愤愤不平,都说经济账成了村干部的“良心账”,意思是讲良心就该上账的上账、公平合理,不讲良心就不记账或账上捣鬼。财务管理是一项严格而系统的工作,也是一项严格的制度,绝不是以良心账所能代替的。如果真正以“良心账”来对待,那准会犯错误,步入贪污等歧途,危害群众的事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今天,仍有必要、而且非要建立财务制度不可,因为村里还有村办企业及其他各种收入和支出,如果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行为不端的干部就会伺机捣鬼、贪污公款。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经济账不能视为“良心账”,有关部门应该把好这道关。
(原载1988年6月8日《武威报》)
“打假”就要真打
天祝县“打假”活动不留死角,真打实干,抓出了成效。全区各地都应向天祝县那样,把“打假”活动认真开展下去。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毫无疑问,打击制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活动也在此例。目前,“打假”活动正在我区开展,逐步查出了一些问题,一些违法者得到制裁。但是,从全局看,“打假”活动不够平衡,有的地方行动快、搞得细、抓得实,而有的地方则相反,迟迟不动,就是动了也是走过场、兜圈子,对不合格商品视而不见,对查出的问题搪塞了之,迟迟不予处理,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得不到应有的制裁,而只是避避这股“风头”而已。可见,这种“打假”是打不痛不法分子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
既然是“打假”,就应当打得准些、痛些、狠些,既查面上的,又要追踪挖“黑点”、“端窝子”,真正取得成效。
(原载1992年4月25日《武威报》)
奏响山区科技兴农曲
1990年,武威市上泉乡旱作地膜洋芋试种成功,亩产比露地种植的洋芋增产346公斤,种户尝到了甜头。去年这里地膜种植洋芋经验逐步得到推广,不少农民也同样获取了较好的收成。这是科技兴农在我区取得的新成果。地区农科所在武威沿山冷凉灌区地膜玉米试种初步成功,使我们看到了贫困山区增产粮食、农民早日脱贫的前景,再次显示了科技兴农的威力。
以往人们有这样一种看法,就是认为山区自然条件差,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科技比较棘手,故科技兴农在山区没有用武之地。但实践证明并非如此。山区试种地膜洋芋和地膜玉米成功,奏响了山区科技兴农曲。
在山区大兴科技兴农之风,尤其需要全区科技人员的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把振兴山区旱作农业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发挥聪明才智,出技术、出成果。各有关部门更应该通力协作,鼓励农民把技术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原载1992年1月18日《武威报》)
多找条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武威市双城镇高头沟村把林业建设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体,7年时间成绩斐然。可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只要因地制宜,认准路子,定有收效。
全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成就,要长期稳定不变。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既调动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又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既要“分”又要“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实践证明,哪个村的集体经济搞得好,那里的各项事业就兴旺发达,农民就有了靠山,负担随之减轻,服务功能发挥就好,有力地促进了家庭经济的发展。当前全区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缺乏“统”的功能,影响了正在实行的先进经济体制优越性的发挥。
近几年,许多乡村干部认识了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性,也想搞点经济实力,但因缺少办法,找不到路子,使其迟迟不能起步。高头沟村从本地实际出发,建设“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成功之路,使人很受启发。各地农村工作干部和农民群众要像他们那样,因地制宜,艰苦奋斗,找准路子,从容易办、有能力办的事情起步,长期坚持,把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原载1990年10月6日《武威报》)
要加大股份制改革的力度
地委书记王国文近日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我区改革的力度。甘肃凉州熏醋厂所进行的股份制改组,就是我区加大改革力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大举措。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在慎重试点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逐步实行股份制改组,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形成新的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通过股份制改组,才能真正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从改革开放的形势来衡量,我区股份制企业发展明显滞后。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股份制改革试点的力度。积极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改革促进全区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股份制改革的现实意义,大胆试验,积极推进。在试点中,一定要防止简单更换名称,或把改组单纯作为筹资手段的做法,做到产权关系明晰、政企职责分开,使企业摆脱政府附属物的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凡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凉州熏醋厂的改革经验,加速全区股份制改组的进程。
(原载1994年8月27日《武威报》)
搞好春灌增产增收
庄稼是个宝,没水成不了。春灌在即,赶快看看你那里的水利设施,该检修的检修,该疏通的疏通,务必水到渠成。
5月2日本报刊登了武威市西营河水管处检修水利设备、整修渠道,为春灌顺利进行创造条件的新闻。这一行动应在全区农村迅速展开,这是每个农民和所有水管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春灌能否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是保证最大春灌面积的首要条件。各有关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派人员亲赴春灌生产第一线,除搞好春检春修外,主要做好春灌的周密计划和妥善安排,瞅准时机,适时灌水,将水用在节骨眼上,发挥最大效益。大力提倡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要平衡灌水厚度,避免有的地里一片汪洋、灌水过度,有的地里湿透地皮、灌水不足的现象。针对以往春灌的弊病和存在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制定出一整套严格合理的配水制度和用水制度,从制度上加以保证。要顾全大局,不能借配水之权图私谋利,严格制止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防止配“面子水”、“人情水”,放“后门水”,坚决堵塞各种漏洞。
全区农村各地、各灌区、各水利单位应积极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搞好春灌,以保增产增收。
(原载1987年5月6日《武威报》)
认准路子发展果园
古浪县土门镇胡西庄村发展果园得天独厚,各种苹果享有盛名。原来这里的群众致富心切,搞乡镇企业条件不备、束手无策。后来,村干部因地制宜,从果园生产人手,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果园,全村168口人,人均有果树1.1亩,在全区名列前茅,为振兴农村经济找到了一条好途径。
在农村一提办企业,人们势必将眼光投向搞加工增值或办乡镇企业上,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这毕竟只是一个方面,振兴农村经济需要多种渠道,采取不同形式,不要将眼光死盯在一点上。在农村发展果园等“自然企业”就是一条有效途径,而且潜力大,搞好了可称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武威市永昌镇梧桐六村至去年已建立果园i65亩,人均0.51亩,其中初挂果的40亩果园,去年出售苹果收入达2万元,效益显著。从中看出,农村发展果园生产花钱少、收益大,既稳妥又实惠,为就地生产、就地加工解决了原料,还为搞加工业积蓄了后劲。因此,希望有关科技部门及乡村干部对农民发展果园给予大力支持,加强技术指导,引进优良品种,保证丰产。
(原载1987年2月21日《武威报》)
一不等,二不靠,挖潜抗旱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子。面临严重的旱象,怎样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和水资源的最高效益,最大限度地保证春播面积,这是农村春耕备耕的燃眉之急,然而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只靠政府是不够的,还要靠我们自己去解决。永丰滩乡筹集资金1.5万元,更新设备,积极检查维修,使105眼机井正常运转,基本保证了春播面积,他们的行动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凡是有条件的乡村,只要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挖掘各种潜力,抗旱备耕就会取得成效,春耕生产就会顺利进行。
在抗旱备耕中,要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那种一遇到困难就等投资、靠救济,伸手向国家要财要物的做法是消极的,不足取的,那样只会误农时,给生产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大力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要,抛弃种种依赖思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千方百计去解决,自己能办的事努力去办,力争管好用好现有水资源,发挥每一滴水的作用,搞好春耕生产。
(原载1987年3月7日《武威报》)
转变观念大兴水利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我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的古浪县,从干部到群众对农田水利基建有着足够的认识。近几年,全县出现了大兴水利的可喜势头,为农业的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告诉我们:水利建设只能加强,不可放松。
水兴则农兴。我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长期受到干旱的困扰,水成为制约我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尽管农业科技发挥着巨大作用,可是水无论如何是个硬头货,没有水谈不上农业生产。水资源匮乏不仅制约粮食增产增收,而且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就没有根本保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靠大兴水利建设,农业才有出路、才能稳步发展。
大兴水利建设,关键是要引导群众实现认识上的大突破,再不能只顾低头种田,不关心水利建设。政府部门也要制订兴水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兴水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干部和群众、水利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组形成一种上下、层层都抓水利建设的新局面。注重调动群众兴水的积极性。把兴水变成自觉行动,在国家投资的前提下,本着“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资,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
(原载1994年3月24日《武威报》)
人酒齐名关键在人
武威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铜奔马雄姿威武,威震寰宇,蜚声中外;皇台酒醇香诱人,品质优秀,国际金奖;张景发艰难创业,功绩显赫,全国劳模。
皇台美酒,漂洋过海,凉州经济腾飞的象征;景发厂长,有胆有识,现代企业家的楷模。皇台酒、张景发齐名于世,人酒同辉,无愧于凉州父老,无愧于皇娘胜台。
古城凉州有国之瑰宝、有国货精品、有优秀企业家,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之振奋、为之动情。
美酒滴滴都是汗,十年艰辛不寻常。张景发,凉州汉子,酬壮志,白手起家,敢于负债建设,勇担风险创业。两次巨大的阵痛,两次巨大的飞跃,一座高大的丰碑永立在凉州人的心中。
凉州皇台人,“处险境而挺立,濒困苦而亢然”。讲信誉,重质量,全体职工一条心,全力实施名牌战略,充分显示国家大型企业的气魄。皇台美酒载着武威人民的厚望,荣登巴拿马国际领奖台,“南有茅台,北有皇台”,双峰并峙。
皇台事业的崛起,关键是有一名好厂长,能干善管,奉行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启用有志有才之士,造就企业家队伍,使得皇台大航船乘长风破万里浪,勇住直前;学科学,用科学,走科技兴厂之道,生产技术高精尖,生产工艺现代化,生产设备属一流;企业上规模,集团创优势,走入酒中,走出酒中,工、农、贸、服务一体化;抓改革、促管理,作规划、定方案,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步步艰难的征程,倾注着皇台人的雄心。
“天马长鸣在驾驭,秋鹰整翮当云霄。”皇台事业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振兴经济,势必要有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和企业家队伍。因为企业家是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是改革的直接实践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企业的兴衰,最要紧还属厂长或经理。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支过硬的企业家队伍。愿我区企业界能人倍出,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管理人才,勇敢地接受挑战,大胆地去闯市场,有力地推动武威经济跃上新的台阶。
(原载1995年8月3日《武威报》)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2周年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我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建国42周年。
42年,弹指一挥间。可在我国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在华夏大地根深叶茂、举世瞩目。古老的凉州大地,也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面貌日新月异:1990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11.2倍和10.5倍;文教卫生、财贸等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归功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国际的、历史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我国各族人民将重新沦为国际资本和本国剥削阶级的双重奴隶;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不断走向繁荣昌盛,人民才会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思想领域筑起抵御“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当前要特别抓好城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定干部、群众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提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社教要同实施“精神温饱”工程紧密结合,把“双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专心致志地把经济搞上去。要结合我区实际,紧紧抓住农业这个基础不放,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完善和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兴科教兴农之风,千方百计改善生产条件,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中,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扎扎实实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为实现“提前翻两番,率先奔小康”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原载1991年10月2日《武威报》)
加强党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