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吴跃
摘要:本文分析了嘉陵江自然地理状况和南充现有旅游景点概况,探讨了南充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南充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嘉陵江;南充;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嘉陵江自然地理状况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南坡的凉水沟源,流经秦岭山地和四川盆地,于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全长1119公里,为长江第二大支流,其流域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70亿立方米。嘉陵江流域地势是西、北、东3面高而南东低,干流北跨秦巴山地,南延至四川盆地腹部。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以上为上游,长357公里。此段辗转于海拔1000~3000米的秦岭、摩天岭、米仓山等崇山峻岭之中,山川起伏可达400~1000米,平均比降3.8‰,不少地段河谷为V形,谷坡陡达40°以上。在广元朝天镇附近干流横切海拔900~1100米的剑门山,形成清风峡和明月峡,峡谷深长,水面宽仅80米,有“嘉陵江上小瞿塘”之称。昭化至合川为中游,长633公里。此段河道由于通过四川盆地丘陵区,比降大为减缓,平均为03‰。此段河道自上而下逐渐开阔,水面宽从70米到400米,其特色是河曲发育,大小有29个,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合川以下至重庆朝天门为嘉陵江下游,长129公里。流经盆地东部平形岭谷地带,河谷宽400~600米,水面宽150~400米,比降0.2‰~0.3‰。河流横切华蓥山伸向西南的3条支脉,形成沥鼻峡、温塘峡和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嘉陵江小三峡以下,丘陵起伏、谷地有卵石河漫滩、沙洲、河岸多阶地,河道中沱、峡相间。在这里,山峡夹峙之处则成“峡”,河底陡跌之处则成“沱”,河床突起之处则成“滩”,江心有紫红色砂岩横阻形成的“碚石”,峡、沱、滩、碚相间成串是嘉陵江下游河谷地貌的突出特征。
二、南充旅游景点情况分析
南充旅游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历史圣迹,阆中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保存较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南充又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元帅、民主革命家张澜、罗瑞卿大将以及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均诞生于此。此外,南充还是三国文化的源头,嘉陵江文化、红色文化、丝绸文化交融生辉。但这些景点分布较散较广,线路不统一,有些道路开发不完全,使旅游成为难事。且跨越区位太多太广,较短时间内不能把景点观光完全,有的景观太过平常,不足以吸引游客的关注。
三、南充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竞争力不高
南充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并没有突出旅游的重点方向,南充应以什么来吸引外来游客?南充应以什么来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是应以自然旅游资源为重?还是以文化旅游资源为重?是以阆中古城为重?还是以三国文化为重?南充旅游局并未对南充旅游发展方向作出重点规划,导致了南充旅游资源的浪费。目前,各景点相对独立,没有一条文化内涵突出的主线贯穿其间,体现不出该旅游区的自然、人文价值,不能形成旅游特色,因而缺乏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致使该地区游客寥寥,旅游发展滞后。
笔者走访成都各大旅行社,南充的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以阆中古城为主的旅游线路,是目前主要的旅游产品。而南充一大批红色旅游景点则在旅游市场遇冷,实在很遗憾。
2.发展旅游业的意识不强
南充政府对于发展旅游业意识不强不深刻,未能很好把握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态势,缺少对于发展南充旅游业的整体规划,虽然有些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但缺乏全局考虑,没有照顾到整体利益,致使南充的旅游景点虽然丰富,但却知名度低。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但阆中的知名度完全没有丽江高,甚至许多作为宣传“大使”的南充人都不知道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如果以古城特色而论,阆中与丽江各有其特色;以地理位置而论,丽江相比阆中也没有什么优势。为什么丽江古城比阆中古城知名度高这么多呢?笔者认为一是政府相关部分对旅游业发展意识不够强;二是旅游产品的组合没有突出南充市特色旅游资源的优势,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南充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提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的意识
王秀红在其《旅游存在真实性的思考》中提到旅游的主体应为旅游者、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人员。那么旅游主体的意识都可视为旅游意识主体。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旅游主体还应包括对旅游业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因为往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
政府部门对旅游的意识体现在对旅游业的产业政策,中心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政策和手段。当南充政府部门对旅游业重视,就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发展旅游,包括地方旅游景区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当地旅游品牌的树立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南充的旅游业要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服务。比如中国旅游日的设立,其目的就在于强化旅游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旅游的关注度,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政府部门对旅游业所采取的政策、对大众的消费引导、对旅游企业是否扶持、对本地居民参与旅游是否鼓励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政府部门不仅起着对整个行业的引导作用,还有能力为发展这个行业做出实际的举措。无论是对旅游企业政策的倾斜和优惠,还是对居民的舆论引导,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政府如何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值得深思。
2.立足特色旅游资源,设计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旅游产品可以分为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业务等)、生态旅游产品。南充旅游业应该针对不同的旅游资源来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产品,有一套完整的方法。首先要能够选定旅游地的旅游价值点,这是一个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物。创新是强势群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的目的是引领新的旅游消费需求。
嘉陵江流域旅游资源特色明显,表现为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有巴文化(如巴渝舞等)、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宗教文化(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红军文化、民间文化(木偶、剪纸、皮影)、饮食文化(如阆中蒸馍、南充川北凉粉、张飞牛肉等)。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设计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游、历史名城游、民间文化游以及嘉陵江漂流探险等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出有南充特色的旅游精品线,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发出具有层次的旅游线路。把南充旅游业打造成四大旅游精品即“三国文化源、阆中古城、将帅故里、嘉陵风光”,并加速南充旅游资源的整合,将红色旅游与绿色风景、历史文化及休闲度假相结合。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不要仅仅停留在观光产品层次,还应该依托南充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设计专项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认识加深,体验旅游项目逐渐得到大家的青睐。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要推出大量体验项目,让客人能亲身体验当地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如“嘉陵江漂流”、“体验古代考试生活”等项目。
3.南充市旅游形象定位
旅游形象建设的核心就是形象定位,形象是影响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目的地形象准确定位是目的地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最近的研究表明,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不只包括距离、时间、成本等传统因素,旅游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也十分重要。旅游地通过形象设计,可以增加识别度,引起游客注意,诱发出行欲望。旅游形象定位使旅游地政府和公众对本地旅游的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使旅游地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前面。旅游形象定位是旅游目的地独特个性的灵魂和精华的浓缩,更是一个旅游地区别其他旅游地的标志。一个成功的旅游形象定位,对于塑造旅游地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拓展客源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南充市旅游形象定位就是将该地旅游形象经过总结概括、提炼升华,用精辟的语言向社会传播,并得到社会认同,从而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一定的形象地位,使之成为四川旅游的又一个品牌。
因此,南充旅游形象可以定位理念为:“嘉陵江畔探三国源,千年绸都寻伟人踪。”这一观念有以下含义:其一,它凸显南充在全国城市中的独特地位,让游客明白三国文化源在南充,千年绸都在南充。其二,通过千里嘉陵江承载阆中古城、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完整的城市CIS(City Identity System,城市识别系统),应由三部分组成:MI(Mind Identity,理念系统)、BI(Behavior Identity,行为系统)、VI(Visual Identi-Ty,视觉系统)。视觉形象设计VI必须以MI和BI为基础,VI的宗旨是将MI和BI形象化,以便向外界传达。在南充市旅游形象定位设计中,理念(MI)是最高决策层次,它把握着战略的方向。行为识别(BI)是定位理念的动态表达。这主要表现为南充市的各项活动和措施,并通过它们对内创造整体性和一致性,对外展示南充市的魅力和实力,以获得社会认可和好评。
4.加强区际合作促进区内旅游业的发展
嘉陵江流域本身旅游开发条件和旅游基础设施较差,但其周边地区旅游开发较早,旅游业基础好;因此,在嘉陵江干流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加强与川南旅游区、成都旅游区、古蜀道旅游区、长江三峡旅游区的合作,整合流域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重塑与提升川渝旅游形象。可以依托白龙湖、明月峡、剑门关、鼓城山———七里峡、锦屏山、金城山、西山风景区、缙云山、钓鱼城和北温泉等景区,联合打造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此外应加强干流沿岸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信息互送、工作互助、线路互建、宣传互动和组团互惠等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客源市场共享的双赢,有力地推动嘉陵江沿岸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嘉陵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川东北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依托高校和企业,培养旅游人才
当今人们出外旅游,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旅行活动,它已经发展到对物质、技术、资产的互动,人力资源的适当管理将主宰着旅游业的命运。旅游行业的竞争比其他任何行业的竞争都激烈,它不仅要和当地的同行业竞争,而且还要与国内国际的旅游行业争夺旅游市场。旅游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人才的竞争。所以,旅游专业人才,除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旅游基本理论外,必须能真抓实干,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应付自如,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来顺应游客对旅游产品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南充应该依托本地的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大量人才。高等院校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为加强旅游业人才的建设,各大中专旅游管理院校又应该做好这些工作。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将所有即将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四类,如把《旅游学概况》《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为专业必修。(2)理论联系实践:即适当安排教学实习,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和当地各旅游企业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3)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既要有丰富的旅游业阅历和经验、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又要有能够从事旅游实证问题研究的能力。聘用一批企业家、政府工作者作为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4)教学设备建设:建立多媒体教室,利用网络教育,建立导游实验室、模拟客房、餐厅、前厅等实验室,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更新知识。
旅游企业作为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旅游企业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热情、聚才的方法,善于用事业来吸引和凝聚人才,为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要从改善用人环境入手,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比如说通过网络等途径去发现人才,吸引人才,通过提高旅游企业的底薪来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之更加积极地为客人服务;通过表彰或嘉奖成绩突出的员工,既可以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整体提高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可以推行员工持股制度,既使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在为企业营利的同时自己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又能分担经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饭店人才库”、“导游人才库”,实行人才双向选择,使之有序流动、合理配置,更有效地发挥人才资源效用。
张艳萍,西南石油大学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吴跃,西南石油大学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