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当名利尚未得到时,他会尽心竭力、认真经营,甚至把名利当做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追求,可待名利得到后,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个闪失而丢官失利,弄得自己身心憔悴,未老先衰。宁愿承受如此这般非人的折磨,自然就拥有不了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做人心态。
他们的可悲之处在于,既不知名利为何物,也不知应当怎样去获得名利,更不知应当怎样去驾驭个人之名利。由于这诸多的“不知”,往往把名利颠倒过来看,因而总是看不清名利,也得不到名利,不但得不到,还每每走向反面——被名利所捉弄。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只记住了“利”,而忘记了“义”。
从年轻时候起她就发誓,将来要住进豪宅,出门要有轿车代步,衣服要追逐时尚,饰品要讲究名牌,每天吃山珍海味,进出大门有仆人迎送,子女也要个个出色。
20年过去了,豪宅、仆人、名车、精品、美食、子女已样样不缺——但她还是觉得不够,总希望所有的东西都能更气派、更华丽。为此,她将一笔一笔钱拿去做投资,或用来将家里的生活品质精致化。她也继续严厉管教孩子,要他们好上加好。
就在她以为这辈子终于可以开始高枕无忧时,她的噩梦开始了。
她好不容易栽培成功的优秀青年——最为钟爱的儿子,在和父母大吵后潇洒地将门一摔,两手空空地离开,从此再没他的消息。她最宠爱的小女儿进了大学,执意不选她梦寐以求的音乐系,反而读了她认为毫无出路的中文系,整天关在房里写文章、做作家梦。
更难过的是女儿虽然不像儿子那样完全摆脱她,但和离家出走的儿子其实并无两样。女儿毕业后就出去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存够了钱就邀朋友一同外出旅游,回家后又关进自己的小天地。虽还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基本上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她的先生自始至终都在埋头赚他最爱的钱。慢慢地她开始觉得自己好像住在高级、精美的真空罐里。
几年时间过去了。一天晚上,女儿一如往常地晚归,看到母亲独坐在客厅沙发上,便淡淡地说:“我想在6月份结婚。”
她吃惊极了。女儿什么时候交了男朋友,她竟毫不知情?
再三追问之下,女儿才简单地回答:“反正不会是爸妈中意的对象,他只是个穷小子。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不管你们怎么想,6月份我都会结婚。”
她不甘心,平淡的日子多么难过?她不希望女儿吃和她一样的苦。她劝女儿打消嫁穷小子的念头,甚至不惜威胁:如果不听话,她就不为她们办一场豪华的婚礼。
女儿听后,回到房间拿出空白的结婚证书,搁在她面前:“请告诉我,除了这张纸,外加一点公证费,结婚还需要什么?”
她支吾半天,答不出来。
女儿又指着她从头到脚所有昂贵的行头,一件一件地数,包括屋里大大小小她引以为豪的摆设和车房里人人称羡的几辆进口名车:“没有这些,日子会过不下去吗?如果能换回爸爸在家的时间,如果能换回你……好好看我一眼……我宁愿不要这些。”
这是女儿结婚前和她所说的最后几句话。再见时,女儿已为人妇。从此,她们之间的距离,继续无止境地扩大……
我们很容易将工作单单视为换取金钱的手段,不计代价地将自己投入工作,再将赚到的钱拿来填补生活的缺口——这原本是很单纯的谋生方式。然而,当我们剥夺太多的单纯与平实,以过多的奢华来装饰时,就得牺牲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去填补。被牺牲的往往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很多时候甚至还得放弃自己。
一个人要掌握金钱还是被金钱掌握,关键是他是否看得到金钱以外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在朴实无华的心境中生活,于寂然中品味人生的艰辛,于宁静中净化自己的灵魂,你才不会因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才不会为暂时的得失而牢骚满腹,才能做到得意时不轻狂,失意时不沮丧。平常心,它能使我们在沉迷中变得清醒,在贪求中变得淡泊,对什么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