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昊(1003~1048),西夏地方割据政权开国皇帝。又名李元昊、赵元昊,小字嵬理。后改姓嵬名,更名曩霄。1038~1048年在位。李德明的儿子,母亲为卫慕氏。
元昊,胸有大志,具有开创精神,而又诡计多端。熟习汉、蕃儒、释书籍,通法律,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但为人狠毒,好战,嗜杀,贪色。他25岁被立为太子,29岁承袭父位,被宋廷授予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同时也被契丹封为夏国公。
元昊少年时,就很有志向,时常劝说父亲不要对宋朝称臣。他认为“以所得的俸赐招养蕃族,习练弓矢,小则四行征讨,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丰盈,于计为得”,但不是长久计。而父亲告诉他说:“吾族二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则愤愤的对父亲说:“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所以,当他自己继承夏王位之后,就立即展开建国称帝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第一,废除唐、宋两朝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自称吾祖(党项语音译,也译为兀卒、乌珠),意为“青天子”,表示要与中原汉人皇帝自称的“黄天子”平起平坐,以示抗衡。
第二,在夏国境内不使用宋朝年号,而改用自已所颁定的年号。他在宋明道二年(1033 年),以宋朝年号中有“明”字,与他父亲的名字“德明”中的“明”字相同,犯了他的父讳,便将“明道”改为“显道”。此后,元昊一发不可收,而多次擅自改定年号,先后有:开运(1034 年)、广运(1035~1036 年)、大庆(1036~1038年)等。
第三,变服饰,改礼乐,创文字,一切皆从蕃俗。元昊下令在全国统一着蕃服,自己则穿白色窄袖衫,头戴红里白色毡帽,后垂红色绶结,以表示与中原皇帝身着宽袖长袍相区别。同时,还在境内颁布“秃发令”,从自己开始,人人都剃光头,并要男女全部双耳戴上大型圆耳环,“三日不从令,许众杀之”。另外,在礼乐方面,也反对一切遵宋制的做法。他对大臣野利仁荣说:“王者制礼作乐,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若唐宋之缛节繁音,吾无取焉。”于是在一切祭祀等活动中,改九拜为三拜,改音乐的五音为一音,并令今后“国中悉用胡礼”。更为有气魄的是,元昊令野利仁荣制蕃书,就是今天人们所称的“西夏文”。他命令,在境内凡纪事、行文等都必须使用蕃书。元昊大庆元年(1036年),再颁令尊“蕃书”为“国字”。“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对外交往公文,实行蕃、汉并列。如果是与其他蕃国交往,则使用蕃、蕃、汉并例,用以突出夏国的独立地位。
第四,按照夏境地情和本民族的习惯,并参照宋朝的政治制度,彻底改革夏国的官制。官员分为文武两班,分别称为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都分别任命蕃、汉各1人担任。对于地方行政区域的管理,也仿照中原王朝历代的形式,划分为府、州、县三级,并改兴州为兴庆府,定为国都。
第五,对外用兵,扩展疆域,消除立国的后顾之忧。元昊大庆元年(1036年),首先攻取回鹘人控制的瓜、沙、肃 3 州(今甘肃安西、敦煌、酒泉),完全占领河西地区。同年,又从吐蕃人手中抢夺了兰州等地,使其势力一直伸展到南部的马衔山(今甘肃临洮北)。这时,元昊“悉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今陕西定边)、会(今甘肃靖远)、胜(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甘、凉、瓜、沙、肃,而洪(今陕西靖边南)、定(今宁夏平罗南)、威(今宁夏同心韦州镇)、龙(今陕西志丹北)皆即堡镇号州”,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强盛的时候,夏国号称是一个拥有30多个州的“万里之国”。夏国北阻黄河,西崎贺兰山为固,地广兵众,全国的军事防务分为左右两厢、分立十二个监军司,各设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一员,都由贵戚豪右担任主要将领。军力布署为:以7万人护卫兴庆府,5万人镇守西平府,5万人驻防贺兰山。以左厢宥州路5万人和河南5万人防宋,以河北7万人防契丹,又以右厢甘州路3万人备回鹘、吐蕃。
第六,排除异已,整肃内部,确立自己的权威。元昊继位之时,立生母卫慕氏为皇太后,又纳娶舅父的女儿卫慕氏为皇妃。卫慕家族是实力雄厚的一个大部族,所以,后宫和朝政大权实际上被卫慕一姓所控制,这对元昊的权力构成了挑战。元昊就找借口说卫慕家族的首领卫慕山喜,有谋杀他和夺权的阴谋,而把卫慕家族成员抓起来,全部沉入黄河淹死。又用药酒毒死自己的生母,并杀了爱妃卫慕氏,把卫慕家族灭了门。后来,掌握着军权,并很有谋略,又有威望的叔父嵬名山遇,也因权重、有才和得人心的原因,也被元昊寻机诛杀,并灭了门。
元昊完成了称帝的重大布署以后,终于在兴庆府筑坛受册,自称皇帝,史称世祖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次年,元昊上表给宋廷,表中有“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伏愿一垓之地,建为万乘之邦家”等语。宋仁宗接表后又惊又怒,立即下诏削夺赵元昊的一切御封官爵,对夏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封闭榷场,禁止互市,还在全国和边境各路府城乡广为张榜,“募人能擒元昊若斩首献者,即为定难军节度使”。与此同时,宋廷加强对宋的军事布署,任命朝廷重臣尚书左丞夏竦知泾州兼泾原秦凤路沿边经略安抚使、泾原路马步军都总管,负责全盘指挥对夏征讨的军事行动,又任命大将范雍兼鹿阝延环庆路沿边经略安抚使、鹿阝延路马步军都总管,厉兵秣马,准备大举伐夏。元昊针对宋朝的强烈反映,辩解说:“蕃汉各异,国土迥殊,幸非僭逆,嫉妒何深!况元昊为众心之所推,循拓跋之远裔,为帝图王,有何不可?”并无丝毫退让之意,也积极准备以兵刀回应宋廷的征讨。
从此,宋夏双方战事不断,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其中一些著名的攻防战役,如金明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以及夏国与契丹的几次大战,虽然互有胜败,但双方国力大耗,官兵厌战情绪滋生,终于又走上了停战议和的道路。经过讨价还价,终于在宋庆历四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双方达成协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朝每年赏赐夏国银、绢、茶折合二十余万两白银;重新开放保安军和镇戎军高平砦榷场,并同意夏使至京,可以就驿买卖;允许夏自置官属,不须申报和批准。实际上宋廷对夏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只要你对中央称臣,保住朝廷和皇帝的面子就可以了,等于是以高价买回了一个脸面而已。而 虽然在表面上对宋称臣,但实质上争取到“夏国”合法的政治地位,并且仍然“帝其国中自若也”,还能得大量的所谓“赏赐”,何乐而不为呢?同样,夏与契丹的战争,也是以双方协议而告终。
为了支持夏国庞大战争机器的物质需要,元昊一手抓军事,一手抓经济。在发展经济方面,元昊也有所建树。他既重视党项人传统的畜牧业,更加重视农业,如在贺兰山东麓开渠引水,被后人称之为“昊王渠”。在中央政权中设立农田司、群牧司,专管农牧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他充分利用夏州境内丰富的铁矿资源,在州东设“铁冶务”,对矿产的开采和冶炼进行集中管理。当时夏国所生产的甲胄工艺先进,“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与西夏剑一起闻名天下。在商业贸易方面,也能抓住和平的间隙机会,加强与宋通商,并利用赴宋朝京都进贡之便,“以钱银博买物色比前数多”,大量储备军用和民用物资。在建筑业上更是成就巨大。元昊称帝后,为其祖父、父亲在贺兰山东麓大修陵园,在兴庆府和贺兰山、天都山大规模修建行宫、塔寺,其工程之宏大,建筑工艺水平之高,都可以与内地相媲美。此外,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推广蕃字,培养精通蕃汉文化的人才。他是继德明之后,第二次从宋朝求得佛经,并首先开始用西夏文翻译佛经和儒家经典。元昊还不拘一格,善用人才,如汉族文人张元、吴昊二人由宋投奔西夏后不久,元昊就能力排众议,委以重任。张元还担任过中书令和国相,在元昊的西夏政权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元昊的生活荒淫无度,乱伦悖常,他的后宫虽然嫔妃众多,但还是肆意霸占民女,甚至他身旁大臣们的妻女,只要美貌有姿色的,往往很难逃出其魔掌。他先后宠爱过野利家族的野利氏,大臣没口移皆山的女儿没口移氏,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甚至还把自己亲生儿子宁令哥的妻子夺为己有,称为“新皇后”,并为此女人而把儿子的太子身份也废除了。为了供自己享乐,元昊在天都山营造行宫,在贺兰山修筑离宫,终日与旧宠新欢们“游宴其中”。
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 年),元昊被自己的儿子宁令哥刺杀身亡,时年46岁。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墓号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