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主人家有人时,他的精神便稍稍放松了,有时还会伏地小憩。于是,在主人家每一个人的眼里,这只狗都是懒惰的,极不称职的,因此经常不喂饱它,更别提奖赏它好吃的了。
猫是懒惰的。每当家中无人时,便伏地大睡,任由三五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睡好了,就四处走走,活动活动身子骨。等主人家中有人时,它的精神也养好了,这儿瞅瞅,那儿望望,极像一名恪尽职守的警察,时不时地,它还要去给主人舔舔脚、逗逗趣。在主人的眼中,这无疑是一只极勤快、极尽职守的猫。好吃的自然给了它。
由于猫的不尽职守,主人家的老鼠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老鼠将主人家最值钱的家当咬坏了,主人震怒了。他召集家人说:“你们看看,我们家的猫这样勤快,老鼠都猖狂到了这种地步,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只懒狗,它整天睡觉也不帮猫捉几只老鼠。我郑重宣布,将狗赶出家门,再养一只猫。大家意见如何?”家人纷纷附和说,这只狗是够懒的,每天只知道睡觉,你看猫,每天多勤快,抓老鼠吃得多胖,都有些走不动了。
于是,忠诚的狗被赶出了家门。而懒惰的猫却留下来继续懒惰。
凡事都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通过对表象的观察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综合,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被眼前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则会丧失判断事物的根本准则,导致错误的结论和令人遗憾的结局。
乞丐与露珠
一个乞丐一大早就上路了,当他把米袋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
“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无悔了。”
露珠被太阳蒸发,它就只能成为一缕水汽;若能滋润别的生命,它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升华。怎么才叫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即使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换取的美丽也必将永恒,这是对生命的最好回报。
学会低调入世
曾经有一个法师将要圆寂时,他的弟子都去探望。弟子来到法师床前,求教道:
“师傅的病不轻啊,还有什么要传授给弟子的吗?”法师点头,随后张开口,让弟子看,并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
弟子回答:“还在,好着呢!”
法师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
因为年迈,法师的牙齿已经掉光了,只露着光秃秃的牙床。
“牙齿不在了。”弟子老老实实回答。
法师又问:“你们领悟到这个道理了吗?”
弟子们略有所悟地回答:“因为柔软,所以舌头还在;因为刚强,所以牙齿掉光。是这个道理吗?”
法师说:“对啊,天下的道理都在这里。我已经没什么话要说了。”
很多人认为,要想在人性丛林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强者,说话要犀利、办事要强硬,只有在势头上压人一头,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其实,并非如此,有时能给我们带来好人缘和权威感的却是柔韧。
所以,必要时我们应该学会低头、忍耐。
把美丽种在心里
她是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据说,她刚生下来时,连医生都骇得大叫起来。长大后,谁见了她都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最丑的女人了。连亲戚都避着她,大人小孩没有一个愿意接近她的,更不要说去爱她了。
在她的记忆里,只有母亲一个人没有嫌弃过她,可是母亲在她15岁那年就得病死了。她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整日躲在母亲开辟的那个不大的花园里摆弄那些花草。直到有一天,有人惊讶地发现,她的花园里开出了那么多漂亮的花朵,比上电视的那些名贵花卉还要漂亮许多。于是,有人要买她的花,她不卖,却慷慨地相赠。
一年又一年,不知她送出了多少美丽的花。渐渐地,她的花和她的人都有了知名度。
一天,邻居从报上得知省??要举办花卉大赛,而且奖金丰厚,便急着来告诉她,并说她的花参赛肯定能获大奖。她却固执地不肯参赛,有人再劝,她就一脸淡然道:“只要觉得我种的花美丽就足够了。”
能在心灵深处种植美丽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内心的幸福。要知道,美丽不在于外表,而是内蕴使人更有魅力。
留一点缝隙
有往出名的好木匠,晚年时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匠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讲究“留一条缝隙”。假若事事算计,利益当头,凡事追求“美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岂能不紧张?同样,一个人把所有的行为都目的化,岂能不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了形状。
做人与处世,也同样讲究“留有余地”,若每天疲于奔命,生活也就毫无乐趣可言,超负荷的心理重担迟早会把人逼向崩溃的边缘。禅机处处有,试着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弹性空间,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更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
保持距离的智慧
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是一对相互爱慕而又几乎从来未见过面的恋人。梅克夫人是一位酷爱音乐的富孀。她在柴可夫斯基最孤独、最失落的时候,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援助,而且在心灵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她使柴可夫斯基在音乐殿堂里一步步走向顶峰。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悲怆交响曲》都是为这位夫人所作。
他们从未见过面的原因并非他们两人相距遥远,相反他们的居住地仅一片草地之隔。他们之所以永不见面,是因为他们怕心中的那种朦胧的美和爱,在一见面后被某种太现实、太物质的东西所代替。
不过,不可避免的相见也发生过。那是一个夏天,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本来已安排了他们的日程:一个外出,另一个决定留在家里。但是这一次,他们终于在计算上出了差错,两个人同时都出来了,他们的马车沿着大街渐渐靠近。当两驾马车相互错过的时候,柴可夫斯基无意中抬起头,看到了梅克夫人的眼睛。他们彼此凝视了好几秒钟,柴可夫斯基一言不发地欠了欠身子,梅克夫人也同样表示了一下,就命令马车夫继续赶路了。柴可夫斯基一回到家就写了一封信给梅克夫人:“原谅我的粗心大意吧!维拉蕾托夫娜!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是他们最亲密的一次接触。爱的浓度取决于交往的层次和质量,而不在于两个人相聚的日子有多久。真正的爱,是心灵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聪明的人,会把爱和欢乐放在和理性等距离的位置上,让它在点点滴滴的浸润中升华成一个完美而永恒的故事,在禅学里没有爱情,但这种爱的方式不正是禅的智慧的体现吗?
找到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
一次,世界著名音乐大师施特劳斯带着他的交响乐团到美国波士顿演出。首场演出结束后,痴迷的听众高呼着施特劳斯的名字,不肯让乐队退场。施特劳斯决定不让他的观众扫兴,便同乐队成员们继续演出。等到听众们尽兴而归时,早已是夜深人静。
“如果再这样下去,乐团将被掌声搞垮。”面对热情的听众,施特劳斯又高兴又忧虑,如何才能用一个万全之策,让乐队顺利退场,又不使听众扫兴呢?一个妙计在他脑海中产生了。
第二天,当演出临近结束时,施特劳斯指挥乐团演奏了一首新谱的曲子。只见他在一小节与另一小节过渡的时候,便暗示一名乐手起身退场。专心致志的听众以为是演奏内容的需要,没有在意,演奏仍在继续,乐手一个接一个退下场去。等最后一名乐手起身退场时,施特劳斯转身向观众深鞠一躬,也走下舞台,大幕随之徐徐落下。这时,听众们才醒悟过来,掌声四起。可是大幕已经落下了,观众只好作罢。
佛家普度众生的时候并没有试图一下子让所有人都成正果,因为让别人接受一件事情需要过程。当你试图让别人接受某种改变的时候,把整个事情或者想法囫囵塞给对方,不是会难以接受就是会有消化不良,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只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从局部到整体渐渐地发生改变,才不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太大的冲击,从而让人能够轻易地接受你的改变。
外圆内方
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果锋芒毕露,棱角太强,不但会挫伤别人,也会害了自己,即使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也会因此埋没了自己的才华,而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
著名音乐家肖邦的一生,“悲”多于“喜”,“苦”重于“乐”。他生于乱世,死于乱世,尝过追求理想的兴奋与快乐,也忍受过理想幻灭的悲哀与苦闷。他胸无城府、不谙世故,他浪漫多情、痴迷艺术,在复杂的现实人生中饱尝苦难,让世人为之惋惜。其实,外圆内方是对禅机的最好注脚。“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做人只有掌握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做到游刃有余。
平庸之道
鲁哀公问孔子说:“卫国有一个相貌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和他相处,男子不舍得离开,女子宁愿做他的妾。他没有人君的权位,也没有食物使别人饱食,而且面貌丑陋使天下人见了都感到惊骇,他只是应和而不倡导,知见又很有限,可是女人男人都亲附他,这必定有异乎常人之处。我把他召来一看,果然如此,但是我和他相处不到一个月,就觉得他有过人之处;相处不到一年,我就很信任他,想把国政托付于他。他对此漫不经心,既不应承,也不推辞。我把国政托付给他,没有多久,他就离我而去。我很忧愁,就像丢失了什么似的,似乎感到没有人和我共同以国家为欢乐了。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哀骀它没说什么就得到信任,没什么功业就受到亲敬,他一定是以平常心顺应万物变化,有德行而不显露的人。”
功业易得,平常心难得,有平常心的人方能做到既有德行又不显露。这种以素心做人的人,就如地低之海,必能汇天下之水,这不正是修禅悟道的至高境界吗?
后记
也许是人们的生活过于忙碌而寻求解脱,也许是在繁杂的尘世中人们难以拥有片刻的宁静,人们想到了禅,渴望了解禅,更希望在禅里找到解开人生困惑的钥匙。
但是,如果你试图从禅意中寻找玄妙高深的“人生至理”,你一定会失望的;同样,如果你试图从禅意中寻找功成名就的捷径,你也一定会失望的。
禅告诉你的是,从日常琐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禅会不求自至。也就是说,身处尘世之中,你所拥有的那颗佛心才是最珍贵的。
本书收集整理了一些看似寻常,但都暗合佛意的小故事,在对这些浅显易懂的故事的阅读中,如果你能沉入其中,必能心有所悟。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一些这方面的著述,罗列于此,并对其编著者表示感谢。
《参禅学易》陈阳解译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
《佛陀点悟人生》林旭编著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出版
《禅说心得》东篱子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出版
《就是这样爱上禅》朱秀清编著北京出版社2007年出版
《生活禅智慧道》成皇解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出版
《读禅学做人》金跃军编著金城出版社2005年出版
《心如莲花》泓逸编著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出版
《佛教智慧物语》火克编著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
编者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