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12月。
那时的他叫林肃,23岁。
他是一位狂热的数学爱好者,在大学期间发表的几篇论文让他顺利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二十二岁便攻读博士,并被破格聘用为大学讲师,负责教最基础的微积分课程。他的课上,学生做什么他都熟视无睹,所以选他的课的人爆满。而且在外界一度广为流传的是,每节课他的黑班上都会写满密密麻麻的数学推导,并只在上课前说今天上哪章节,随后两个小时内便不再说任何一句话,同学们只管看他如何挥毫。这样的奇葩老师却也不招那些天真调皮的学生的讨厌,相反,他被学生们神奇地选为“心目中的好老师”之一。
这样单调的教学生活也已经持续了一年左右,他每天五点便早早起床,在学校附近的书店待上一会儿。他喜欢这家新开的书店,规模不大,但是书的含金量却很高,有很多珍藏版的书,所以这里的书只借不卖。
早晨的两个小时他都在这里度过,渐渐地,他们之间也就熟悉了。一年之中,这家书店每天都会六点开门,似乎像是等着这位“奇葩”的客人。
“今天在看S。Banach的《TheoriedesOperationsLineaires》?”店长朝他寒暄道,顺便递给他一杯热茶。
“谢谢”,他干脆地答谢,“这本书的中译本我看过好几遍了,但是你这里的原版我还没看过,所以就来看看。”
“我们这儿理科的书很多,平常客人也都不爱看这类书,这些书如果连你都不翻的话,估计就会常年堆在那积灰了。对了,听说你是教数学的?”
“哦?!”他讶异地看着店长,犹豫了一下,猛地又回答,“是的。”
对于林肃来说,他并不认为自己在教数学,他只是觉得自己上课的那段时间可以更多地巩固最基础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新想法。他的课前半节接地气,后半节课,他天花乱坠的思考便在黑板上挥斥方遒。对于他来说,黑板就是他的草稿纸。
“我大学也是学理的”,店长痴痴地凝望着那片书柜,情不自禁地说道。
“我也正好奇,你这儿怎么有那么多理科类的书籍,原来如此”,他像是一见如故的感觉,正想开口继续说,但瞟到店长凝滞空洞的眼神,看店长这般,便也不好意思再聊下去。想必店长是想到了什么伤心事。便低头开始看书。
凝滞的空气被一声“嘎吱”的声音打破了,书店的门一下被拉开。
进来的是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孩。穿着黑色呢大衣,戴着白色贝雷帽,加上高挑的身材,乍一看,还挺时尚的。
女孩匆匆地扫了一眼书店,五排书柜斜对正门,类别分别是文、史、哲、理、经济。书柜的一侧是阅读区,摆放着简约风格的书桌椅子。外面的天还蒙蒙亮,马路上的清洁人员伴着路灯开始自己的工作。在这片马路上,除了卖早餐的餐馆已经亮灯了,便也只有这家书店了。女孩脱下自己的帽子,顺手挂在了门口的衣帽架上,搓了搓手哈了口气,便向书柜走去。
随着女孩轻盈的步伐,书柜上的自动感应灯一排排地亮起来,温和的灯光晕在书籍上,也晕在女孩的脸上。女孩半弯着认真地搜寻书籍,找寻了有一会,突然像是发现什么宝一样,从书柜的最下层欣喜地抽出一本外壳破旧的书,直起身转向正在发呆的店长。
“店长,我要借这本书!”
书柜的灯光映照在女孩的脸上,是一张很清秀的脸,白皙的皮肤,被风吹得微微泛红的苹果肌,眼角微翘,瞳孔中泛着清澈的光。女孩朝着店长微微一笑,双眼显出的卧蚕更添姿色,嘴角还挂着两个小梨窝。
店长还是痴痴地站在那儿,眼神空洞。女孩一连叫了好几声,或许是女孩的声音太轻,抑或是店长想得太出神。时间似乎已经凝固了,只有女孩拿着书慢慢地向店长靠近。
女孩把书放在店长眼前,店长这才意识到,无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女孩。突然,店长的眉头一皱,睁大了眼睛盯着女孩,想说什么又怎么也说不出来。他着急地颤抖着嘴唇,最终只吐出了三个字“不能借”。
“啊?为什么?”女孩有点着急。
“这本书不是我们店的。”店长冷冷的回答。
“可是它在你们店里呀。”女孩也不依不饶。
“实话说,我不是这本书的主人,这本书只是放在我这里而已。”店长看了一眼女孩失望的样子,只好又补了一句,“如果你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可以来我店里看,但是不能拿出店,你看好吗?”
女孩有点生气,但是看到店长这么真诚地对她说这番话,又看了一眼这本书,就默默地点头了,刚紧闭的嘴角又挂出了笑容。“那我也不为难你了,你们这儿每天都这么早开门吗?”
“是的。”
“那我每天这个时候来吧。”女孩爽气地向店长说道。
“这个版本的《HistoryofFunctionalAnalysis》我找了好久,学校图书馆里也没有,你这儿的书还挺齐全的啊。”女孩瞟了一眼书柜,看着店长说道。
“恩。不过有一部书不是我自己的,那些书就只能在店里看,不外借。”店长又强调了一遍,似乎又是为刚才的遗憾作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