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宗教的犯罪心理说,现代心理学家是不可能接受的。尤其是在新教徒看来,在每个人受到诱惑去作出罪恶的行为时,良心便会透露出来,而当他犯罪过后,就可能经历这样两种痛苦的情感,一种叫做后悔,那是没有用处的,另一种叫做忏悔,它可以消除人的罪过。
在信奉新教国家里,许多失去了信仰的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依然接受那些多少有些变化的正统的犯罪观。由于心理分析的发明,情况则正相反,不仅非正统的人拒绝接受旧的犯罪观,甚至许多依然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人也采取同样态度。良心不再是神秘的了,而过去,正因为它神秘,还可以被认为是上帝的声音。
那么,当一个人用良心刺激他,究竟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良心”这个词,包含有好几层不同的意思,最简单的就是担心被发现的恐惧。如果你问别人,他有时做的事如果被发现的话就会受到惩罚,你会发现,在可能被人发现时,他就忏悔自己的罪过。我并不是说这种做法适用于惯窃犯,惯窃犯把坐牢视作必不可少的职业冒险,这对受人尊敬的初犯是适用的。比如,一位银行经理侵吞了公款,或是一位牧师在热情的冲动下做出了不轨行为,这种人在他们的罪行不可能被人发现时,会把它忘却,一旦罪行被发现、或极有可能被发现时,他们便希望自己更守道德,这种想法会使他们清楚地感到自己罪恶的严重性。
与这种想法密切相联的是,担心变成害群之马被驱逐出去的恐惧。一个人玩牌时做了手脚,或是未能偿还赌债,在这一切被发现时,他本身没有理由对大家的裁决表示反对。在这一点上,他不像宗教改革者、无政府主义者、革命家等,他们的坚定信念是,不管他们目前的命运如何,未来是属于他们的,现在他们受折磨,将来一定会得到荣誉、报偿。这些人尽管受到人们的普遍敌视,但并不觉得自己有罪。
一个完全接受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在其行为与此相悖,而失去其社会地位时,会遭受极大的不幸,面对这一灾难降临时的痛苦感受,会很容易使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罪。
犯罪感的最主要形式潜伏在更深处,其根源在于无意识层次,而且不因对他人反对意见的恐惧而显露于有意识层次。在有意识层次,某些行为没有明显的反省原因而被标为罪恶。当一个人做出这些行动时,他感觉不安,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自己所相信的那种罪恶。他只对那些自己相信心灵纯洁的人表示道德上的景仰。他或多或少带着悔恨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圣人。他的生活中总是伴随着一种犯罪感,觉得这世界最美好的一切与他无缘,对他来说,最辉煌的时刻不过是去作伤感的忏悔。
实际上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他六岁前从母亲或保姆那里受到的道德教育。在这以前他已经懂得了,骂人是邪恶的,除了使用那种女人腔,不应该讲别的话;只有坏人才喝酒;吸烟和最高尚的美德不兼容;一个人永远不应该撒谎;而首先他知道了任何一种对性的兴趣都是令人憎恶的。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母亲的看法,相信这一切都是造物主的旨意。
对他来说,生活中最大的愉快是受到母亲的抚爱,如果她淡漠疏忽的话,那就是保姆的抚爱,而且这只有在他没有去违犯道德准则时才能享受到。因此他学会把模模糊糊觉得可怕的事情同他母亲或保姆反对的行为连在一起。长大以后,他忘记了这一道德准则是来自哪里,对不服从这一准则的惩罚又是什么,但他并没有抛弃这一道德准则,也没有停止这样的想法,如果他违犯了这一准则,那他就会遇到可怕的事情。
婴儿期的道德伦理教育大多缺乏理性基础,因此就难以运用到普通行为上去。例如,一个讲所谓“粗话”的人,从理性的观点看,并不比不讲粗话的人更坏些。然而,任何一个想当圣人的人都认为禁绝骂人习惯是极重要的。
同样的情况还有饮酒和吸烟。谈到饮酒,在南方一些国家并不存在这种观念,因为谁都知道我们的上帝和他的门徒是喝酒的。说到吸烟,人们更容易采取一种反对的立场,因为大圣人在世时,香烟还不知为何物呢。但是就这一点,也不可能去进行理性的争辩。说圣人们不会去吸烟,是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圣人是不会为了快活享乐而去做某件事的。
这一禁欲主义因素几乎潜入了人的无意识之中,它以各种方式起作用,使我们的道德准则缺乏理性。在理性的伦理道德中,只要同时不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痛苦,给任何人、即使是给自己带来快乐都是值得称赞的,如果我们抛弃了禁欲主义,那么,理想的有道德的人,会去享受各种美好的事物,只要它们不带来消极的后果。
我们再来看说谎。如果大家多讲真话,我们都会更有好处。但我否认,说谎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正常的。有一次,一位已经筋疲力尽的狐狸挣扎着向前奔去,几分钟以后,我见到了猎手,他们问我有没有看见那只狐狸,我说看见过;他们又问我,它朝哪个方向逃了,我指了另一条路。我想要是我说了实话,我也不会变得更好。
首先在性方面,早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危害。要是一个孩子由严厉的父母或保姆施以传统的教育,那么等他六岁时,就已牢固地树立了犯罪和性器官的联系观念,这在他以后一生中是很难完全摆脱的。当然,这一情绪又受到了奥狄帕司情结“慈母情结”的强化,因为儿童期最爱戴的女人,他是不可能与她发生任何自由的性关系的。
结果是,许多成年男子便认为女人因为性而堕落,他们不能尊重自己的妻子,除非她们对性交表示厌恶。但如果他的妻子对性生活态度冷淡,他就会受本能驱使,到别处去寻求本能的满足。然而他一时得到了本能的满足,却又会受到犯罪感的腐蚀,因此他不可能从这种关系中得到幸福。
如果女人同样受过所谓“贞节”的严厉教育,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她在与丈夫性的关系中,本能地采取退缩态度,害怕从这当中得到任何快乐。不过,较之五十年前来,这种情况要少多了。目前在受过教育的人中,男人的性生活比起女人来,更多地受到犯罪感的扭曲和毒害。
人们对年幼儿童的传统性教育带来的危害,开始有了较为广泛的认识。正确的方法很简单:在孩子不到青春期之前,不要向其进行任何性道德教育,而且注意避免灌输这样的思想,即在自然的身体机能方面有什么令人憎恶的地方。随着时间的到来,需要给予这方面的伦理教育时,要注意符合理性,在谈及的每一点上都应有充分明确的理由。
如何使无意识层次接受统治我们的有意识思维的理性信仰呢?人不应该让自己任由情绪摆布。
在人的有意识意志由于疲劳、疾病、饮酒或其他一些原因受到削弱时,犯罪感就变得尤为突出。这时人的感觉可以看作是更高的自我显示。“魔鬼生了病,魔鬼也会成为圣人。”但这并不是说人在虚弱的时刻比在强健的时刻更是深刻的洞察力。那是荒谬的。人在虚弱时刻,是很难抵制婴儿时受到的教育暗示的,但也没有理由表明,在成年后身体的官能得到充分发挥时,这类暗示就一定比那些信仰更占上风。相反,人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运用自己的全部理智而获得的那些信仰,应该成为他任何时候都予以接受的准绳。
克服婴儿期无意识层次的那类暗示是可能的,甚至可以通过运用正确的技巧来改变无意识的内容。无论何时,在你开始对某一行为感到后悔,而理智又告诉你它并不是邪恶的时候,你就应该检查一下产生后悔感的原因,使自己明白这一切的荒唐所在。让你自己的有意识信仰鲜明突出,并在你的无意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足以对抗你在孩提时代的那些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