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生活中的许多事不必看得十分真切,更不必都装在心里。难得糊涂是解脱烦恼的最好办法,这样,男人才可以集中精力去想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如何应对别人上。有些人之所以活得累,事业无成,就是因为他们把太多的心思用在别人身上,轮到自己做事时,反而没有精力了。
苏轼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真正精明的老板往往让自己表现得十分糊涂,他们深知这才是智慧人生。糊涂老板以无招对有招,无为而治,御人顺其自然,放手让其发展。该精明时目光如电,该糊涂时不会顾及自己的面子、地位和权势。同样是治理,“聪明”老板事无巨细,披星戴月,事必躬亲,费力伤神;糊涂老板垂拱而治,不管不问,调动了周围人的智慧,以一己之力,发挥了众人之力。这样的老板发展起来的企业才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大智若愚,低调做人
做人之难,难在从浮躁的社会和诱惑的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在从伤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大智若愚,低调做人,是难得糊涂的一种境界,这又如老子的那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男人四十,要懂得大智若愚,低调做人,要活得真实,活得从容旷达。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的境界时,引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意思是:“宏大的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弘、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灵魂伟岸、精神高尚、情趣雅宜的体现。这样的人走着稳当,坐着端庄,站着坚实,卧着安恬,使人望而起敬。他们,虽形谦音微,却使人深信:他们将有限的生命用到了实处。
季羡林,一代宗师。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一代鸿儒。就是这样一位学界泰斗,为人却十分朴素。在北大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某年新生入学,一青年大包小包,肩扛手提,偌大燕园让他找不到北。情急之际,他看见有一着旧中山装的老头,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喊道:“师傅,帮我看着点儿!”这位北大新青年逛够了回来,才发现被当作工友的老头依然为他守着行囊,寸步未离。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子吃惊地认出了台上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教授,就是那天帮他看行李的老头儿。季老生活非常简朴,常穿一件中山装,饭菜清淡素简,讲究养生。孔子说:“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季老生前,总以哲人的头脑思考,以平民的心态生活,活得真实,活得旷达。
人年轻时很难“希声,无形”。那时候更多的是野心和幻想,为实现野心和幻想,总是患得患失,总是匆匆赶往某个目标,心境未免浮躁起来。而浮躁的心灵,正是书写庄严人生的大忌。轻微的社会震动、自然灾变以及情感际遇等都容易让年轻人发生空耗生命的冲动和无为的呐喊。也许这样的举止看似很奔放、很无忌、很痛快、很壮烈,实则他们是活得很空洞、很痛苦、很茫然,只有攀上了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我们方才体会到“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的真切,从而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
苏东坡曾说过“寄至昧于平淡”,梁实秋也曾发出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慨叹。有了散淡的心境,会比以往沉着,平实,并时时循着生存智慧的步伐走。即使遇到难以抗衡的灾变,只要一息尚存,也会珍惜赖以生存的精力和再次激发自身的潜能,把心灵中因重创而发出的不合时宜的声音化为历史悠远的长鸣。“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大音希声,正是蕴涵这种深刻内涵的强音。
“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芳”。真正伟岸的人,不会因为灵魂空虚而去夸大自身的形象,他们要达到“念净境空,虑忘形释”的境界。他们的精神世界已化为人们的情感世界与智慧视野。“大象无形”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人格的塑铸。
艺术界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杨绛先生出身名门,原籍无锡,后全家定居苏州,得天独厚的吴地山水,孕育出杨绛先生非凡的才情学养,年轻时的她就读于苏州振华女校,后由东吴大学转入清华大学,继而留学英、法等国,学贯中西。杨绛先生的文采,既具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又富西方文化的浪漫情调,编剧有“莎士比亚喜剧遗响”之称。
杨绛的学问是多方面的,她对李渔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曾有过专门研究,对比古今中外男女恋人的相爱方式,她所作的见解精辟独到,令人折服。她的写作体裁广泛,散文、小说、戏剧创作诸方面都很出色。由于来自知识分子群体,所以她能将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她自己曾概括说:“小说的机构和地名纯属虚构,人物和情节却要据实塑造,我掇拾了惯见的嘴脸、皮毛、爪牙、须发,以至尾巴,决不擅用‘只此一家,严防顶替’的货色。”她的《小阳春》《洗澡》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就是这样一个集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为一身的“大家”,生活却十分朴素,为人也十分谦和。对待社会上给予她的名誉,她总是表现得十分低调。香港有项文学大奖想请她出任评委,她却毫不犹豫地说:“谢谢,我从来不做这种事,也从不参加这类活动。我不是名人,更不喜欢张扬,我只做自己能做的事。”
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想请她把她翻译《堂吉诃德》的经过和经验加以发表。她说,西班牙文长句多,在中文中如何处理这类长句,她曾比较过三种不同的译法,最后才确定了既忠实原文又兼顾中文表达习惯的方式,并为此写了一篇《失败的经验》。分明是成功的实践,她不仅没有自我吹嘘,反而自谦是“失败的经验”,杨先生低调处事,由此可见。
有媒体这样称赞道:杨绛的为人与她的作品一样富有魅力。她有着一种静默恬退的智慧,洞彻人情世故,微笑面对人生,以出世的达观对待世俗的生活。
大智若愚,低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这同时是“难得糊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风度,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男人于不惑之年更要懂得这个做人的道理,拥有一颗平凡的心,不被外界左右,能够冷静、务实地全身心投入,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
糊涂实际上是一种“韬光养晦”的艺术
韬光养晦是一种内在修为,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含义本相通,是一种智慧的策略。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都一样处在竞争的状态,而且这种竞争也更加复杂和残酷。
在中国古代做人的艺术中,“韬光养晦,以屈求伸”常被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为人处世之术。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一般理解得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威胁生命的紧要关头,韬晦者无不恬然淡定,大智若愚。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光养晦之计。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一件往事,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满了青梅,随后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洞察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他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降低了对刘备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