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8400000011

第11章 幸福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那就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这种划分除数目外没有指出什么。据我所观察人的命运中根本不同点,可以分为不同的三类:

一、什么是人:从人格一词的广泛意义来说,人就是人格,其中包括着健康与精力、美与才性、道德品性、智慧和教育等等。

二、人有些什么:人有财富和他可能占有的事物。

三、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他人把你看成什么样子,或更严格一点来说,他人对你的观感如何。这可以从别人对你的意见中看出来;别人对你的意见又是从你的荣誉、名声和身份上表现出来的。

上面第一类的差异是自然本身赐给人的,正由于是自然本身赐给人的,它们对人生快乐与否影响之大和深刻,远超过后来两类对人的影响。后面两类只是由人安排的结果。所有具有特权身份或出生在特权世家的人士,即使他是出生在帝王之家,比起那些具有伟大心灵的人士来说,只不过是为王时方为王而已,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斯最早的弟子麦关多鲁斯也说“从我们内心得来的快乐,远超过自外界得来的快乐”。生命幸福的主要因素,我们存在的整个过程,在乎我们内在的生命性质是什么,这是天经地义和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事实。人的内在生命性质是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我们整个感性、欲望和思想使我们不满足,直接的源泉也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来说,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外界的事件或环境对两个人的影响各不相同。即使环境完全相同,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一个人能直接领悟的,也就是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外在世界的影响也不过促使我们领悟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世界相同,各人却大异其趣:有的人觉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有的人却觉得生趣盎然,极具意义。听到别人在人生经验历程中颇感兴趣的事件,人人也都想经历那种事件,完全忘记那种事件令人嫉妒,在描述那些事件时,把自己的心灵落在那些事件所具有的浮泛意义中。某些事情对天才来说是一种极具意义的冒险,但对凡夫来说却单调乏味,毫无意义。在哥德和拜伦的诗中,有许多地方是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不平凡。愚痴的读者嫉妒诗人有那么多令人愉快的事物,他们除了嫉妒外,不想想诗人莫大的想像力,把极平凡的经验变得美丽和伟大。

同样地,对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某种情景只不过是一种令人可笑的冲突,忧郁的人却把它当作悲剧,但在恬淡的人看来又毫无意义。所有这些都须依赖一种事实,那就是要了解和欣赏任何事件,必须具有主体和客物两种因素;主体和客物关系的密切和必然连接在一起,就像水中的氢与氧关系密切和必然连接在一起一样。在一种经验中客物或外界因素一样,但主体或个人对它的欣赏却因人而异,每一个人对相同的客物看法不同。愚痴的人认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微不足道,这就好像在阴霾的天气中看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一样,以为并不值得流连忘返。或者就像在不太好的影画镜中看画,影画镜固然不好,影出来的画未必不好。明白一点说,每一个人都受自己意识的限定,我们并不能直接地超出自己意识的限定而变成另一个人,因此,外界的帮助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用处。同在一个舞台上,有的人是帝王,有的人是阁员,有的人是将军、士兵或仆人和其他等等,他们彼此的不同只不过是外在的不同而已,但各种角色内层核心的实在性却是相同的。大家都是可怜的演员,对自己的命运充满着渴望与焦虑。在人类的生命中就正是这种情况。各人依身份和财富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但这决不意味大家内在生命的快乐与欢愉有什么差异。我们都是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可怜兮兮的活到死而已——每个人展示生命内容的原因当然不同,但生命形式的基本性质却是一样的。各人的生命强度自然也因人而异,生命强度的差异决不是要符合各人所应扮演的角色,或者要符合地位和财富的有无。因为事物的存在或发生,仅存于我们的意识中,且只是为意识而存在,人的意识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事物。在大部分的情况中,意识素质的重要性远超过形成意识内容的外在环境。世界上一切的骄傲号快乐,对虫子的迟钝心灵来说,当然微不足道。虫子的迟钝心灵决不能与塞凡提斯在悲惨的监牢中写唐吉诃德时的想像相比。生命的实在客观的一半是在命运中,在不同的情况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另外主观的一半却属于我们自身,生命自始至终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不同,每个人的生命终其一生都是具有相同的性质。生命就像在一个题目上发挥不同的内容而已。任何人决不能超出他的个性。一种动物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总是狭小地限定在自然所赋予它的那种不可更改的性质中。我们努力使自己所“宠爱的对象”快乐,必须就着那个对象的性质和限定在它所能感受的范围以内。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所能获得的快乐,事先就由我们的个性决定了。人的心性能力更是这种情况,人的心性决定了我们是否能觅取较高生命精神价值享受的能力。心性能力如果不高,又不加以外在的努力,别人或者财富是不能把他提升到人的一般快乐和幸福以上的。虽然人也具有一半动物性,但如果心性高的话,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惟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与低级的伴侣在一起俗不可耐地消磨时光。教育对这类凡夫俗子也不能扩大他的精神价值。人的最高、永恒和丰富的快乐实是他的心灵,虽然我们在青年时不了解这一点,事实上却是如此的。心灵的快乐主要又在依赖我们心灵的能力。很明显的是,我们的幸福大半依赖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我们的个性是什么,所谓命运一般是指我们有些什么,或者我们的名声如何。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当然可以促进我们的命运,但是,如果我们内在的生命富有的话,我们就不会奢求我们有些什么了。另一方面是愚人终其一生还是愚人,即使在乐园中被美女包围,他也难于脱离愚人的个性。

通常的经验指出生命中的主体因素重要性,对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来说,实远超过客观因素,这从饥者不择食、少年与成年人不能相与为伍到天才和圣人生活均可看出来。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超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真可以说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地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智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作成或代替的。因为人最重要的在于他自己是什么,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也还是自己伴随自己,上面这些美好的性质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这些性质就比我们所能占有任何其他事物重要,甚至比别人如何看我们来得重要。一个具有理智的人在完全孤独的时候沉没于自己的思想遐思中,其乐也无穷。来自世俗的快乐,剧场、游览、娱乐并不能使愚人忘掉烦恼。一个良好、温和优雅性格的人,就是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然而一个贪婪、充满嫉妒和怨恨的人,即使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生命也是悲惨的。具有常乐的特殊个性人士,他拥有高度的理智,别人所追求的那些快乐,对他来说不但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负担和困扰。当苏格拉底看到许多奢侈品在贩卖的时候,他不禁说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啊!

因此,我们生命快乐的最重要和基本因素是我们的人格,如果没有其他原因的话,人格是在任何环境中活动的一个不变因素。人格不像在此文中另两类所描述的幸福一样,并不是命运可以支配的,也不是人可以扭曲的。正因为这样,人格比之另两类所描述的幸福之相对价值,就更具有绝对性价值,这样一来,常人把握人就比一般人所想像得困难得多。在此,时间又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中而发挥其无限的作用,我们受时间的影响,肉体和精神的种种便将渐渐消失,惟有道德的品性才不受时间的影响。就时间所造成的毁灭性结果来看,在此文当中另两类所指的幸福,因不受时间的直接左右,这样在事实上就似乎优于第一类。由这两类所得的幸福尚有其他的益处,那就是由于它们极具客观和外在的性质,要得到它们是不难的,至少每个人都可能占有它们。但是,所谓主体性就不是随时可以得到的,主体性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神妙的权利,主体性是不变的,是不可让与的,这对人生的命运来说是注定不变的。一个人的命运自生开始是如何地不能改变,如何地只能在已注定的生命活动线上开展自己,我们的生命如何像行星一样,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在什么样的位置。请看古代的女巫和先知们如何断言人不能逃脱自己生命的道路?也不能借时间的任何力量改变自己生命的道路。

在我们生命力量中所惟一能成就的事物,只不过是尽力地发挥我们可能具有的个人品质,且只有依我们的意志的作用来跟随这些追求,寻求一种圆满,承认可以使我们圆满的事物,和避免那些使我们不能圆满的事物。这样一来,我们便选择那些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职业以及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想像一位具有极大体力的人士,他由于环境被迫干一种固定的职业,从事某种手工的精细工作,或者研究某种需要其他能力的心灵工作,恰好他又没有这种能力。处在这种环境下的人是一生都不会感到快乐的。更为不幸的一种人是他具有非常高的理智能力,却未得到高的发挥和被人雇用,而干一种体力不能胜任的劳动。我们是应该注意这种情形的,特别在青年时,应避免站在能力所不能胜任的悬崖上,或施出多余的能力。

因为在人格项目下所描述的幸福,大大地超过其他项目所描述的幸福,维护健康和培育心灵,就比只知聚集财富要聪明得多了,但这决不是说我们可疏忽为生活获得必需的供给。就健康一词的严格意义来说,只是脑满肠肥,是对我们的快乐没有什么帮助的。许多富人常感不快乐,只因他们缺少真正的精神文化或知识,结果就没有理智活动的客观兴趣。因为人除了某些实在的和自然性的必需满足外,一切财富的占有,就对幸福一词的适当意义来说,影响是较小的。事实上,有时财富反而妨碍幸福,因为保存财富常令人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悬念。然而人乐于使自己富有是远超乎获得文化的兴趣,虽然人的文化对幸福的影响远超过财富对幸福的影响,人还是不断地追求财富。我们看到有许多人像蚂蚁一样,整天劳劳碌碌,忙着不停地聚集财产,除了只知搞钱外,其他便一无所知。这种人的心灵空白一片,结果是对任何其他事物的影响麻木不仁。他们对理智的高度幸福既无能为力感受,就只有沉迷在声色犬马中,任意挥霍,求得片刻的感官刺激。如果幸运的话,他奋斗的结果,得到了巨大的财富,死后留给继承人,或者乱花一通。像这种人的人生,看来虽煞有其事和具重要感,实际上就和其他许多傻子一样,愚昧地度其一生而已。

因此,人自身所具有的是什么,主要的因素是存在于他的幸福中。因为这是一种规则,大部分的人尽一切力量与贫穷奋斗,那是很难获得幸福的。这种人的心灵是空虚的,想像是迟钝的,精神是贫乏的,物以类聚,他就只有和他一样的人混在一起,放浪形骸,纵情纵欲。富有家庭的年少子弟继承了大量的财产后,就尽情挥霍,究其原因,无非是心灵空虚,对自己的生存感到厌倦。他来到这个世界外表是富有的,内在却是贫穷的,他惟一无望的努力便是用自己外在的财富来弥补内在的贫穷,企图从外界来获得一切事物,就像一个老人一样,努力的要使自己成为大卫王。结果是,一个内在贫穷的人到头来外在也变得贫穷。

前面所说的构成幸福的另两类因素的重要性是勿需我再强调的,今天的广告就一再宣称具有这两类因素的价值。至于第三类与第二类比较起来,因为只是存在于别人的意见中,在性质上就比较不重要了,然而每个人仍要追求名誉。另一方面,官位只有让服务政府的人去追求,而名声却是由少数人所追求的。在任何情况中,名誉被视为一种无价的财宝,而名声是一个人所能获得最宝贵的事物。只有愚蠢的人才取爵位而舍财富。这第二类和第三类是一种相互关连的因果关系。使别人喜欢自己,不论使用什么方式,其目的还是在想得到我们所需要的。

同类推荐
  • 得到:极简老子

    得到:极简老子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老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老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老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七大章,以“学习老子的超常智慧”开篇,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人际关系五大方面切入,以“道:世界和我之间的路”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00条《老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绝世妖帝孙悟空

    绝世妖帝孙悟空

    磨难,坎坷,都不能阻止孙悟空那一颗向往自由的心。重活一世,他不成佛,不成仙,只做自己,既然生而为妖,那就做到妖的极致——妖帝!
  • 黄甲

    黄甲

    神土,一块充满奇幻色彩的大陆,而神族,则是这块大陆上唯一的霸主。一个失忆的少年,能否带领这些被镇压奴役的人族奋起反抗,攻伐天下?一段史诗般的传奇。
  • 桃花历乱杏花香

    桃花历乱杏花香

    曾经被困在只有他的世界里,别人的一切好都不愿意看见。曾经的她认为,温文如他,待自己自是不同。曾经山花烂漫,烟波满目。流年更迭,岁月不再静好。他弃她如屡布,她一心一意。他向她要一双眼睛,她毫不犹豫。漫漫长岁,她不再奢望。天涯咫尺,他默然明了。“我必不再负你。”他痛心。“只能是我。”“可你早该明白。”她抚泪。“都是过去了。”错过的情深,藏心的面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公孙瓒传

    公孙瓒传

    一位从边关浴血拼杀,守土保国的将军,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能够吸引来赵云这种绝世猛将的将军,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公元190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公孙瓒排第十四路,又为何为北平太守~?坐拥四郡之地的公孙瓒又是如何败亡!?找找某人,发现根本找到的只有只言片语,就是想给某人写一个人物传记,如有不足还请大家指正,我也好修改,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三国演义》之人,从没有把公孙瓒当一回事。一来,公孙瓒武艺不算很厉害,难入读者法眼;二来,公孙瓒打仗老输,最后还落得过自焚而死的下场,作为失败者自然不会被人提起,只是三国演义多有不实之处。自古以来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名失败者自然会被遗忘。即使铭记也是反面教材,衬托胜利者的光辉,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眼里击败公孙瓒的袁绍,尚且是个窝囊废,被誉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的草包,早早被袁绍淘汰掉的公孙瓒就更不容易被铭记。其实,公孙瓒在三国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入了董卓的眼,袁绍的眼,赵云的浓眉大眼,还入了刘皇叔的“心眼”
  • 好似曾经沧海

    好似曾经沧海

    2020年程今在今年的同学聚会上遇见了多年未见的林沧海彼此都已经到了二十八岁的年纪,再次相遇,不免回想起五年前,那个炎炎的夏日,让两人分道扬镳。
  • 伐仙记

    伐仙记

    伐仙记末法时代,众生癫狂,杀戮不休这是诸王并起,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被上苍诅咒的体质,一个卑微的灵魂,如何打破天地规则,冲破命运枷锁,走出自己的无上大道!掌乾坤,乱阴阳,夺造化,战九天十地,逆行伐仙!修士境界:苦海境,神通境,化道境,天人境,天极秘境,圣者境
  • 武者之

    武者之

    因为渴望,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充满了欲望,为了掌握欲望,只有拼尽所有,最多就是死亡,武者不惧生死,所以无所畏惧。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任何人都不能幸免。不老容颜,万古长存,掌控天下当这些欲望的洪流交错汇集,唯有鏖战天下这是一个观念和一个时代的对抗,而参与者这个时代都会赋予荣耀的称号。武者,战师,战霸,战灵,战王,战宗,战帝,战圣,战神,不朽
  • 天下无双差一点

    天下无双差一点

    心狠手辣的纪小柏生平最恨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抢走了他的刀,抢走了他的爹,还抢走了他的心。“纪渺渺,老子都说要将你千刀万剐挫骨扬灰了!你还三番四次的救我是什么意思!”“不要以为你救了我,我就会喜欢你。””好,好吧。我也不是不知道投桃报李的人,那我就喜欢你好了。”“喂,老子都说了可以喜欢你了,你不要再哭了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妖孽重生:至尊霸宠妖孽

    妖孽重生:至尊霸宠妖孽

    一场大爆炸,为了救下自己的队友而伟大的牺牲,她就是光。一场大火,她华丽的重生,再次睁开双眼灵魂已还,她不再是人人口中的废物,而是重生后的妖孽!他,是天地的主宰,却是别人故事里的男配角,注定了只能在远处观看着别人的爱情。为了逃脱,他开始了四处的行走。直到遇上了她,生命中的妖孽,从此便开始霸宠着她。他说:“以后我便是你的人了,你得对我负责。”她说:“我可没钱养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他说:“我有钱,你只要对我负责就行,还有,我觉得你的怀里最凉快。”说着便往她的怀里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