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节名山瞰景
重庆之行的最后一项活动是:长江三日游。乘船顺流而下,饱览沿岸的奇山异水与名胜古迹。离开重庆的时间是第三天晚上。大约十点左右,一行四十多人从朝天门码头登上了一条开往湖北宜昌的游轮。这是一艘不算太大的普通客轮,共有三层,甲板之上两层,之下一层,甲板下的那层就像住宅楼的地下室,里边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却响得令人心颤,让人不敢接近,众人都说那是动力舱。与我们同乘一船的还有另一队游客,我们这队住二层,他们住了三层。有生以来第一次乘船的我,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心头升起的喜悦按都按不住。
一安排好房子,就迫不急待地沐着灯光,兴致勃勃地从船头到船尾,再从船尾到船头,转了一大圈。在船头,我看到了一间宽敞的驾驶室,里边立着两位驾驶员。其中一位,手握一柄望远镜,不时举一举,向黑暗之中的远方望一望,边望边向身边那位双手握着一幅轮状驾驶盘的同伴说些什么。同伴边点头,边轻轻地或左或右旋转着。此种情景,与以前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船头之后,是船的主体部分——船舱,舱的第三层全做了客房,二层分两部分,三分之一做餐厅,三分之二做了客房。船尾的甲板上留有一小块空地,上面堆放着一些绳索、棍棒和救生圈之类的杂物。船的四周围着一圈铁栏杆。
我们这队游客,年龄差异很大,最大的六十多岁,最小的才二十来岁,但无论老的还是少的,所有人都是首来重庆,几天来的游览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对重庆产生了极好的印象,一个个都流露出几分流连忘返、不愿归去的样子。所以,尽管刚一上船,导游就三番五次劝我们早点回房休息,以缓足精神和体力,参加第二天凌晨一早的丰都鬼城之游,但大家谁也舍不得放弃这难得的再睹一次重庆夜景的机会,把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丢,就全跑到了甲板上。在平坦的甲板上,众人手抚栏杆,边相互说笑,边放眼欣赏着灯火辉煌的山城风姿。
船在加速前行,岸上的景物也随之加速退去,但掠过眼前的重庆夜景却更加美丽和令人震撼。极目四望,但见岸上灯火璀璨,如人间星汉,江面流光荡漾,似遍地金花,岸上的灯火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五彩斑斓、变幻莫测的光影奇观。夜色中的长江大桥,在霓虹灯的装点下,如长虹卧波,似天河鹊桥。船在江面上疾行,就像在如梦如幻的神话世界中遨游。大家忍不住赞叹着,评说着。
重庆的白天虽暖,还能穿长袖衬衣,但晚上还是有点凉,再加上船速越来越快,让人似觉江面上刮起了猎猎寒风。很快,一部分不禁风寒的同伴就跑回了船舱,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同志。年轻人虽留下一些,但也愈来愈坚持不住,而我的长大衣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往身上一裹,就从脖颈一直到膝下,暖意溶溶了。与我站在一处的,有两个小伙子,一位来自桂林市某空军部队,一位来自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我们三个一直坚持到了最后,直到半小时后,游船驶离重庆,身后的灯火越来越淡。
我所在的屋子,有四张床,住了三个人,除我之外,还有两位大龄老同志,都是教师,一位有六十来岁,从江苏某中学来;一位五十来岁,来自大连职大,是个副校长,姓刘。我是个比较随和的人,跟他们住在一起,并未觉得有什么不便,不像一些人,分屋子时反复跟导游磨嘴,挑三挑四,不是嫌房子不行,就是嫌房客不行。“百年修得同船渡”,跟谁住在一起,都是难得的缘分啊!值得如此挑剔吗?再说无非是在一起住个两三天,至于这么讲究吗?
回到屋子里后,桂林和新疆那两位又找了过来,跟我聊了一会儿天。桂林来的小伙子一直穿着军装,身材挺拨、威武英俊。我忍不住问他,开过飞机吗?他说,他不是飞行员,他在空军地面部队的高炮团工作。我立马又问,那你们的炮弹能打多高?他说,八千到一万米。我又问,那敌机飞得超过这个高度怎么办?他笑着说,有导弹啊!哦,我觉得自己天真得有点肤浅了。于是,我转而问新疆那位便衣警察,你们公安局的人出来都带枪吗?能不能让我瞧瞧?他笑着说,执行任务时才带,其它时候一般不带。我说,带上枪多好啊,能防身。他说,没事带枪是一种负担,丢了怎么办?丢了钱包、丢了东西,可以不管,丢了枪,那可不得了!哦,原来这样,我一直以为警察们枪不离身呢。长见识了,长了!三人一起聊到很晚才休息,两位还分别给我介绍了桂林山水和天山的美景,讲得我心里直痒痒,心想啥时才有机会去一游啊。
初次在船上睡觉,很不习惯,枕头底下老是水声哗哗的,响个不停,让我难以入睡,且船行着行着,还不时剧烈地颠簸几下,就像陆上的汽车偶尔在小坑里闪了一下。到后半夜时,困得实在不行了,才好不容易睡去,但睡得正香的时候,却被挨门挨户敲门的导游突然给喊了醒来。导游告诉我们,丰都到了,快起床下船。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爬起来,穿好衣服,随着众人出了客舱。从暖屋子来到户外,大家都有点不适应,一个个不由得打起了寒战,瞬间就睡意全无。我看了一下表,才四点半,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宝贵时刻。
大家都抱怨导游,说这么早去,用得着吗?导游告诉我们,去鬼城就得乘黑去,不能等天亮了,天亮了就见不着鬼了。大家觉得好笑,难道此行真的要去见鬼吗?见不着鬼却要去见鬼,那才叫见鬼呢!从岸边出发,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半土半油的马路,一路上行,走不多久就进了一座城镇。导游说,这是丰都县城,离名山鬼城还有一段距离。我环顾四周,见前后左右、远远近近,都依然处于一片梦一般的宁静中。街上的路灯惺忪着睡眼,将昏暗的微光投向两边影影绰绰的房屋上。
在异常寂静的黎明中,众人说说笑笑,步伐散乱地跟着导游前行着。导游是一位姓邓的年轻女子,被众人称为邓导,邓导说,这几年游三峡的人特多,都是来做告别游的,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三峡大坝蓄水以后,沿江的好多景点和城镇都要被淹没,到那时就想看也看不上了。导游边走边说,边左顾右盼,一看见电杆上的刻度线就指给我们说,那就是淹没线。果然,在昏暗的灯光下,不时可见某个电杆上用红漆标有135米或150米淹没线的字样。足足走了将近四十分钟,才终于来到了一路上让我们心里直打鼓的丰都鬼城。但与一路上杳无人迹的情景不同的是,这个灯火昏暗而神秘莫测的地方却挤满了游人。我不明白,一路上几乎没见到什么人,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从哪儿来的呀?真见鬼!游人非常多,虽谈不上人山人海,但足可用熙熙攘攘来形容。
这么多的人一窝蜂地聚在一座写有“天下名山”和“鬼城”的牌楼下,杂乱无章地涌动着。手执无线喇叭的导游手忙脚乱地指挥着各自的团队,在乱哄哄的场面中排着队。由于人稠地窄,彼此距离太近,致使喇叭间相互干扰得非常厉害,让游客们简直没法辨认到底是哪个团队的导游发出的指令。在乱糟糟的景象中,邓导为我们买了团体票,并发给每人一块用红丝带拴着的纪念章样的圆牌子,让众人套在头上,挂在胸前,以便互相辨认,免得走丢了。
时隔多年,我已很难准确忆起这天在鬼城所观所赏的全部景点,只记得在忽明忽暗的灯火中,随着一队纷乱芜杂的人流穿过一个牌坊,进了一个大院,参观了几个大殿,之后又穿过几所院子,乘索道上了山。天亮的时候,又穿过一座大殿,之后就来到一处地势很高但却十分平坦的开阔地。在此,看到了一座玲珑、精致的约七八层楼高的仿古塔。众人本想登上去看看,但塔才刚刚建好,还封着塔门,就只好作罢。不过,站在塔基上,则可以十分清晰地俯视刚刚游览过的那些规模宏大的殿宇寺庙和一处处相连相套、开阔齐整的庭院,以及遍布其间的各式各样的景观。人齐的时候,导游给众人照了一张合影,就领着我们下山了。
名山抑或鬼城之行,既谈不上兴奋有趣,又说不上无聊乏味,给人的感觉是就那么回事,平平淡淡,与之前导游声称的多好多好有很大出入,也许是由于身处黑暗之中,且受到人多嘴杂的影响,实在无法听清导游的介绍,才最终产生了盛名难符的感觉,因为旅游历来都是“三分看、七分听”,在听不清讲解,看不清、看不懂景观的情况下,就很难留下太深太好的印象,与出去梦游了一圈差不多。
除此之外,因受一些神鬼故事的影响,倒是记住了几处较为特别的地方,一处是奈何桥,导游说,“行善自有神保佑,作恶难过奈何桥”,活着时行善的人死了以后,就可以从奈何桥上走过去,转世再次为人,而作恶的人死了以后,是过不了奈何桥的,会掉在桥下,下十八层地狱受罪。还有一处好像叫作地狱的地方也记住了,那是一处极其阴森恐怖的地方,据说凡是在人世界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先由判官判刑,再被押到这里,实施刑罚。刑罚场面的人或物,皆用泥塑塑成,彩绘绘就,与真人、实物大小相近,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被锯子从头到脚锯开,有的被石磨一点一点磨掉喂了狗,有的被撑开嘴巴往进灌铁水,还有的被用一根一尺多长的钢钉从眼睛贯入,钉在身后的柱子上,等等。与种种惨不忍睹的可怕场面相伴的,还配有受刑者的那一声声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让人不自觉地融了进去。这情景,没有足够的勇气是不敢细看的。同行的几个胆小女人,在门口“啊”地惊叫了一声,就惊惶失措地溜之大吉了。
回到船上,稍事休息后,就被导游喊去吃早餐了。经过一个早晨的折腾,众人早已又累又饿,都想好好地吃上一顿,补充一下精力和体能。但一进餐厅,就被惊呆了。天啊,这哪里是早餐呀?一人两个不黑不白的小馒头,一小碗白花花的稻米稀饭,一小碟黑乎乎的咸菜。众人一个个惊叫着,质问邓导怎么让我们吃这么劣质的饭菜?把我们当猪喂,还是刚从养猪厂调过一个厨师?邓导解释说,按我们所交的费用,只够吃这个标准的早餐;并说为保证午餐和晚餐吃得稍好些,早餐就只能将就了,否则一日三餐,一餐都没法保证。众人不服,觉得上当受骗了,但邓导说她也没法改变。如果大家实在不满意,想提高饭菜标准的话,另外再加点钱就是了。
大家嚷嚷着不同意,一个个连呼“上当!上当!”好在是文化人出身,有一定的涵养,嘴上虽愤愤不平地叫着,行动上却未有什么过激的反应。最后,终于硬着头皮,极不情愿地坐在了餐桌前,只是一边吃饭,一边不停地或皱眉,或咧嘴,或扭着脸,显出一副极痛苦的样子,与连日来在重庆市区享受的美食相比,船上的早餐差得真是没法说了。都说早知如此,还不如提前备桶方便面利索呢。人多了,话题就多,话题一多,就容易转移视线。早餐应付过之后,都不自觉地忘记了心里的不快,跑到甲板上来观景了。很快,众人就完全沉醉在了沿江沿岸的青山秀水之中。
船顺流而下,但行得并不快,使得赏景就变得异常从容、随意。开阔的视眼里,两岸的青山就像接受检阅的士兵一样,一峰一峰齐齐整整地呈现在那里,山势碧翠丰腴,呈流线型,缓缓地起伏着,层叠着,相连着,错落着。与故乡的山相比,这里的山既不高大,又不险峻,绝无那种高耸入云、壁立万仞的气势,但每一座山、每一道沟都被浓浓的绿覆盖着,除不时可见几处外露的由红砖、碧瓦、白墙组成的村舍,以及一两排延伸到江边的石阶之外,所经之处,几乎都是一副绿意溶溶的样子。更可贵的是,偶尔还会十分罕见地望见几个村妇蹲在江边浣洗衣服,或几个淘气玩皮的小孩在江边戏水。这亲切、温存、明丽的一幕,让大家一个个神情气爽,好似游历于古老江南河道纵横的水乡街巷间。
这难得一遇的自然、静谧与安逸的场景和氛围,使我这个久居都市的现代人,不仅体验到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像是在进行着一次心灵的涤荡与净化。时令正值初冬,恰逢长江的枯水期,江水远没有夏天那么深,那么激,江面也不太宽阔,但却十分清澈,将远远近近的青山清清静静地印了进去,形成一排排连绵不绝、亦真亦幻的倒影,并随着船的滑行不停地上下荡漾。
脚下的水,清凌透明、微光闪闪;耳边的风,袅袅婷婷、柔和可人;岸上的景,层出不穷、美不胜收。这一切,尽在我的眼前,任我欣赏。我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我想,若没有客轮引擎发出的噪声和船只行走激起的水声,此刻的长江一定非常安静,就像一位倚墙而立的慈母,静静地、安祥地、爱怜地注视着她这群或大或小、或老或少的孩子们。往来的船只不是太多,偶尔才从我们身边经过一两艘,有的是满载货物的商船,有的是与我们目的一致的游船。有的与我们同向顺流而下,有的与我们反向溯江而上,但不管什么方向,只要是两船相遇,一般情况下,各船的驾驶员都会鸣一声或长或短的汽笛,向对方问候一下。
船的鸣笛声又独特,又好听,雄浑厚重,悠远深长,在两岸相夹的江面上回荡很久,才能渐渐消失。除驾驶员鸣笛互致问候之外,两边船上的游客也会不约而同地向对方挥挥手,喊喊话。这心有灵犀的互动,让大家不甚快乐。旅游之乐,既在于纵情山水之间的情操陶冶,也在于山水之外的心灵愉悦。这不仅是我此生首次乘船出行,且还是头一次见到了这么多的水,一路上,我不止一次地向大连的刘校长说着自己心中这份情不自禁的激动和兴奋。刘校长笑着说,什么时候有空去大连看看,那里的水更多,无边无际的,让我看个够。中午,船到忠县的时候,远远就能望见,在长江北岸几百米远的地方,平缓的地面上耸立着一尊独一无二的孤峰,紧挨孤峰的是一座奇特而漂亮的红色塔楼。邓导说,那就是著名的忠县石宝寨,是我们此行参观的第二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