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是指产妇自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到全身器官(除乳房外)恢复至妊娠前状态的时期,一般为6~8周。做好产妇这段时间的保健,不仅关系到产妇的正常恢复,而且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亦有密切的关系。若产妇产褥过程不正常,没有足够精力照顾新生儿,必然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新生儿的健康,同时也会消耗产妇更多的精力和体力而影响产妇的健康。由此看来,产褥期的保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妇保健,二是新生儿保健,两者缺一不可。
(一)产褥期生理特点
要做好妇女在产褥期的保健,首先应对产褥期妇女的生理特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养生保健计划。
1.子宫 当胎盘排出后,子宫体即收缩至儿头大,呈前后略扁的球形,重约1千克,约17厘米×12厘米×8厘米大小。宫底在脐下1~2横指,产后子宫的各对韧带呈松弛状态,因此极易移位,特别是在产后第1天,当膀胱充盈时,充盈的膀胱常会将子宫向上向右推移直至右肋下。以后随着子宫肌纤维迅速变小,水肿充血消退,子宫逐渐缩小。产后24小时子宫底在耻骨上12~15厘米,5天时在耻骨上7~10厘米,12天回缩入小骨盆,因而在腹部不能触及。子宫的重量在产后第1周末,减至500克,第2周末减至350克,8周时达到正常子宫的重量即60~80克。对于产妇来说,产后要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产后14天内,子宫收缩时,可从腹壁外摸到又圆又硬的子宫体,同时产妇感到下腹痛。如果子宫收缩不好,则宫体软且形状模糊,阴道出血量也较多。此时要注意宫腔是否有积血,宫腔如有积血,可按摩子宫底,把积血排出。
2.子宫内膜的变化 胎盘和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外部与子宫壁分离而娩出。留下来的海绵层则厚薄不一,遗留的蜕膜组织的表面部分经过玻璃样变性及脂肪变性,然后从恶露中排出,基底部则经过再生而形成新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在产后10天宫腔内其他部分均有新生的子宫内膜生长。
胎盘剥离的创面收缩很快,开始时直径约7.5厘米,为一突出的毛糙面,14天时直径缩到35毫米,6周后直径约24毫米,仍稍突出,但表面不粗糙。
产后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内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黏液等,称为恶露。恶露分为3种,产后最初3~7天为“血性恶露”,量多,色鲜红,含血液、小的血细胞凝集块和少量坏死的蜕膜组织。以后逐渐变成“浆液性恶露”,其颜色较淡,内含血液较少,但含有大量宫颈和阴道的分泌物以及细菌。产后2周左右,变成“白恶露”,其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表皮细胞和细菌,呈淡黄色,量少。恶露一般在产后3~4周干净,产妇要注意每天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若恶露色污或有臭味,都提示有感染情况,必须及早诊治。
3.子宫颈 在分娩结束时子宫颈前壁较薄,皱起如袖口,松弛,水肿,呈紫色,1厘米厚,3~6厘米长,18小时内很快缩短,变硬,恢复正常形状。第3天时能容2指,12天时仅能容1指,内口关闭,产后4周外口关闭;但子宫颈口形状由原来的圆形(未产型)变为横裂型(已产型)。
4.外阴与阴道 分娩后处女膜因撕裂而成残缺不全的痕迹,称为处女膜痕。会阴受压迫撕裂或切开,而有充血和水肿,阴道壁黏膜皱襞消失,弹性松弛,阴道口张开。盆底周围组织松软,2~3周后才逐渐恢复。在产褥期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对于内衣、内裤和床垫要勤洗勤换,月经纸和月经垫要尽可能消毒。宜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外阴有伤口者,每次大便后也应进行擦洗;若会阴伤口肿胀疼痛,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如会阴伤口已感染化脓,要及时扩创引流,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5.乳房变化 即分娩后2~3天乳房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增高,开始分泌乳汁。
国内外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开始哺乳的时间宜早。最好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就进行哺乳。因为通过新生儿吸吮,刺激乳房,能增加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充盈。如果这时失去哺乳的机会,乳房将明显增大、变硬,并有胀痛感,正如俗话所说“奶给憋回去了”,乳汁就会越来越少。目前,有不少医院产后不及时给新生儿哺喂母乳,而喂牛奶,认为这样既省事,又省力,还可避免交叉感染。殊不知,这样做对增加母乳是不利的,新生儿也未能得到充足而理想的最佳食品——母乳。
为了保证母子的健康,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宜喂养母乳的,如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肾炎、肝炎和结核病,或产后出血过多,有严重的贫血或急性传染病。
如有上述情况,母亲不宜坚持喂乳,因为那样会加重机体的负担,不利于身体的痊愈,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若母亲患感冒发热,或喂奶后严重呕吐者,也应暂停哺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产后1~3天内,由于回心血量增加,仍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因为哺乳时,胀大的乳房压迫心脏,更加重心脏负担,所以不宜哺乳。
在停止哺乳期间,要注意按时将乳汁吸出来,不要使乳房过胀,不然就会反射性地引起乳汁分泌减少或回奶。
6.泌尿系统的变化 即在妊娠晚期潴留于体内的水分在产褥初期迅速排出,尿量增加。扩张的输尿管及肾盂在产后4~6小时内复原,分娩期尤其产程延长者,因胎先露的压迫,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水肿如蔓延到三角区,可使排尿困难。产褥期膀胱容量增大,且对内部张力的增加不敏感,膀胱肌肉又无力排空,易发生尿潴留。另外,会阴的肿痛也能引起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增加排尿困难。预防的方法如下。
一是产后4小时即应起床排尿1次,以后每隔4~5小时起床排尿1次,因为定时排尿可刺激膀胱肌肉收缩。
二是锻炼腹肌。产后24小时就起床活动,并逐日增加起床时间和活动范围,多做抬腿运动、仰卧起坐运动以锻炼腹肌。
三是宜多喝开水、鸡汤,增加尿量,可清洁尿道,预防尿潴留;但已发生尿潴留者,则应少喝汤水,尽量减少膀胱负担。
7.不可忽视呼吸、消化系统的变化 在呼吸方面,分娩后腹腔压力的消失使横膈恢复正常运动,故在孕期的胸式呼吸,现又转变为腹胸式呼吸。在消化系统方面,产褥期胃、小肠及大肠恢复正常位置,功能恢复,但肠蠕动减缓,常有中度肠胀气。在产褥初期产妇一般食欲欠佳,由于进食少,水分排泄较多,因此肠内容物较干燥,加上腹肌及盆底松弛,及会阴伤口疼痛容易发生便秘。如果有便秘现象,应多食蔬菜及早起床活动,必要时服缓泻药或灌肠。
8.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分娩后,巨大的妊娠子宫施加于下腔静脉的压力消除,静脉血回流增加,以致产后第1天血容量即有明显增加,血细胞比容相应下降。此后血容量渐渐减少,血细胞比容基本保持稳定。在产褥期第1周内中性白细胞数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数在产褥早期迅速上升,血浆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量增加,促使红细胞有较大的凝集倾向。
9.腹壁变化 即长期受到妊娠子宫的膨胀影响,使肌纤维增生,弹力纤维断裂以致分娩后腹壁松弛,腹壁紧张度一般在产后6周左右恢复,皮肤除留下永久性白色妊娠纹外,外观恢复正常。
(二)产褥期保健
由于产妇分娩后,脏腑功能暂时失调,身体虚弱,抵抗力弱,故必须加强产妇在产褥期的养生保健。正如中医妇科专家所指出的,妇女在产后,常因分娩用力而损伤元气,胎儿娩出之时出血,或因产创流血,以致气血两虚,真元大损,营卫失调,腠理空疏。这种情况有人形容为“产后一盆冰”、“产后百节空虚”。意思是说,由于产后气血虚弱,营血不足,肌肉、骨骼、关节得不到气血充分的温煦滋养,以致发生麻木酸痛;产后阳气受伤,机体得不到足够的阳气温煦,而感到畏寒、肢冷、怕风等症状。另一方面,由于阳气虚弱,脏腑、器官功能相应减弱,抵抗力低下,容易产生多种虚寒证。总之,“产后一盆冰”,是指产妇阳气虚弱,可致浑身寒冷;“产后百节空虚”,是指由于妊娠和分娩损伤,而使全身关节松弛。
有鉴于此,若产妇保养失调,或产后下床劳累过早,或久视、久行、久坐、久言、久听等,皆耗气血,劳伤筋骨。若七情过极,如悲哀、忧愁、思虑、恼怒、恐惧过度等,皆可引起气血紊乱,发生各种产后疾病。那么,产后又如何保养呢?
1.要重视保养精神 由于精神的好坏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故产妇在月子里,一定要注意养神。中医认为,异常的精神变化,不但是精神病的直接发病原因,而且往往是外感病与其他疾病的诱发原因。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恶劣的精神状态,常能促使疾病恶化,甚至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妇产科名医沈金鳌曾说:“产后七情相干,血与气并而心疼……产后大惊恐而发寒热,呕吐。”此处所说七情,即是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志活动,它们是人体精神的外在表现。相干,是指过度的精神活动可影响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和气血的运行,这里的心疼、寒热、呕吐,是指产后不注意精神调养,或怒、或惊恐、或悲哀所致的病症。对于这一点,妇产科专家傅青主也说:“产后怒、气逆、胸膈不利……又加怒后即食,胃弱停闷。”因此,产妇在产褥期间保持精神卫生,即心情愉快,至关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在举家欢庆、亲朋贺喜之际,切勿忽视产妇产后心理变化及保健。因为分娩已给产妇带来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和心理上的巨大刺激和压力。
(1)分娩本身可使内分泌出现新的变动,从而伴发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如在孕期增加的前列腺素水平,随分娩而下降,致使产妇普遍体验到情绪波动。而分娩时的出血又助长上述变化,使情绪剧烈波动。分娩后,由于胎盘的排出及妊娠期增大的垂体迅速缩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女性激素值急剧下降,而逐渐恢复到妊娠前状态,同时催乳素分泌急剧增加,而开始有乳汁分泌。总之,以垂体为中心的内分泌体系,又重新恢复孕前状态,所需时间在10小时至8周,这种剧烈的变动对于原来存在垂体系统缺陷者,容易发生生理上的平衡失调,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变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2)妇女产后心理上的变化十分剧烈。原因是伴随着精神紧张,身体疲劳,面临着乳婴的抚养重任,还有对经济、健康、作息及家庭人员关系考虑的加剧,一时间兼有妻子、母亲、女儿和媳妇的多重身份及面对多种需要,这种角色的改变及如何扮演好各个角色,就成为心理上的极大负担。原本不起眼的因素,如周围人员的态度,举动言辞,特别是丈夫的态度,都显得敏感并带来心理影响。甚至是否有人看望,对新生儿态度如何,送来什么样的礼品等,也会成为精神刺激的因素而构成精神创伤。
鉴于上述心理、社会、内分泌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原因,产后容易发生精神障碍,在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之前,常可见有情绪不稳、哭泣、焦虑、烦躁、失眠等前驱症状。数日后可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如神经症状态,抑郁、躁狂状态,错乱、谵妄状态,精神分裂症状态等。因此,产后必须加强精神保健,主要措施如下。
一要避免刺激。对外界的刺激和蛊惑,要善于理智地通过调节自己的感情,如平喜怒,去忧悲,节思虑,防惊恐等方法,排除各种杂念,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对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产妇一定要自己克制,清心寡欲,恬淡静养,忌嗔怒以养性,守清静以养心,寡思虑以养神,戒嗜欲以养精。勿将往来刺激牵挂在心。
产妇的家属及亲友也要避免用刺激性语言,不使产妇烦恼动怒,忧愁悲伤。名医钱襄在《侍疾要语》中说:“当亲病之时,尤须加意体察,务求转怒为欢,反悲为喜……忧病则须说,今日精神胜于昨日,忧贫则须说,今年收益好似去年,勿露愁闷之容,常瞒医药之费……至亲问疾,每至床前须先嘱说其吉祥话,或其人为病人所厌见者,须婉言谢之,勿令进房。”上述忠告,皆是免刺激的具体方法,很值得产妇和家人注意。
在七情刺激中,尤要注意因喜男恶女或喜女恶男对产妇的刺激。若产妇本身有喜恶男孩或女孩之心,亲人应多做劝解工作,使其心情舒畅。正如医家陈自明所说:“初产不可问是男是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爱憎而动气,皆能致病。”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莫忧愁,莫大愁,莫悲恐,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消消怀愤恨……若能勿犯者,则得长生也。”这些教诲对于产妇保养精神非常有益。
二要防抑郁。世界著名的精神病专家汉米尔顿经过调查后得出如下结论:产后1个月内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妇女,是在妊娠期各月患精神病人数的18倍。这是多么可怕的结论,但却是事实。原因是产褥期是妇女情感生活中最为脆弱的阶段。妇女在分娩后数天内出现哭哭啼啼,心情不愉快,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正常的现象,殊不知,在哭泣、烦闷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不正常的而且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母性抑郁(产后抑郁症)。
所谓母性抑郁是指发生在产后数天内,持续时间短,且基本上都能自愈的轻微精神障碍。其主要症状是:烦闷、沮丧、哭泣、焦虑、失眠、食欲缺乏、易激怒。此病在产妇中的发生率,国外均在50%~80 9/6之间。我国一般也可在50%左右。目前认为,由于分娩引起产妇内分泌环境的急剧变化而致内分泌的不平衡,是其主要的内因;而分娩方式,妊娠期及产褥期的合并症,新生儿疾病,以及家人对新生儿的态度,丈夫的协作程度,社会的帮助等,是不可忽视的诱因。
由此可见,产后的精神障碍不单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社会因素和人格倾向的综合问题。产后抑郁一般不用药物治疗,关键在于预防发生和减轻症状,并防止发生严重的精神病。
预防发生产后抑郁的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提高认识。即认识到妊娠、分娩、产褥,是妇女正常的生理过程。一旦妊娠,就要了解有关妊娠方面的知识,进行相应的产前检查和咨询。
第二,在妊娠期要心情愉快。因为妊娠期表现焦虑的产妇,倾向于发生产后抑郁。做丈夫的有责任给予关心和生活上的帮助,减少精神刺激。这样有助于减少或减轻母性抑郁的发生。
第三,让产妇在分娩后有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并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对妻子分娩所承担的痛苦给予必要的关怀和补偿。
若产妇抑郁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就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三要清心寡欲。清心,是指思想清静;寡欲,是指欲望要少。此即《黄帝内经》所说“恬儋虚无”之意。倘若产期内仍不忘其事业,过度思虑,则使产后气血损伤之体,伤之再伤。正如养生学家尤乘所说:“寡欲精神爽,思多气血衰。”中医学认为,思虑过度伤心脾,而致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则健忘、多梦、失眠;脾气受伤则食不甘味,形体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