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乌鸡洗净,去毛及内脏,切块。龙眼肉、冬虫夏草、红枣、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刮去皮,切2片。将材料全部放入炖盅,加入水,盖上炖盅盖,放人锅内,隔水炖约4小时,加入细盐调味,即可以饮用。
功效:此汤补血养颜、滋养肝。肾、宁心安神。对于血虚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有帮助作用。尤其是病后体虚、妇人产后、老人血虚心惊心跳有食疗作用。
【猪肚姜桂汤】
原料:猪肚150克,生姜15克,肉桂5克,葱、料酒、食盐、味精、花椒各适量。
制法:
(1)猪肚洗净、切块。葱切丝、姜切片备用。
(2)锅置火上,注入清水适量,将猪肚、葱、姜、肉桂、花椒、料酒一同放入锅内,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煨炖,待猪肚熟后,加食盐、味精少许调味,然后饮汤食肉。
功效:温阳健脾。适用于脾胃阳虚引起的胃脘隐痛、腹胀纳少、口淡不渴、身倦乏力、形寒肢冷面容不佳等症。
(四)营养粥膳
粥,清淡甘饴,易消化、可口,又富营养,对幼儿、产妇及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若在粥中加入蔬菜、瓜果、花卉、肉食、药物等制成各式药粥,可作为身体虚弱的滋补品,对不少病患更有辅助治疗之功。据清官医案记载,慈禧太后中年后常因脾胃虚弱而致大便不适,即以黄芪、山药、莲子熬粥,或人参须加米同煮内服以进行调理。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粥的谚语,如“要保皮肤好,米粥煮红枣”等。食粥能护肤美容。现代人多营养过剩,而粥所含热能不高,吃饱了肚皮也不致热能过多地摄人,食粥又可作为减肥的手段。
实践证明:妇女产后宜选择下列养生粥膳。
【民族稀饭】
原料:羊后腿肉200克,大米200克,胡萝卜、青萝卜各150克,香菜、精盐适量。
制法:羊肉洗净切成小丁,放人锅内加清水烧开,撇去浮沫后改中火煮10分钟;大米洗净人羊肉锅,煮10分钟后,加胡萝卜丁、青萝卜丁和盐,再熬至米烂时将锅端下;香菜洗净切成小段,撒入稀饭锅内即可。
此稀饭营养丰富、清淡适口、香而不腻,适于各类产后、体虚、病患者食用。
【雀儿药粥】
原料:麻雀5只,粳米100克,菟丝子30~50克,覆盆子10~15克,枸杞子20~30克,细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
制法:将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一同放人砂锅内煎取药汁,去掉药渣。
将麻雀去毛及肚肠后,洗净用酒炒,然后与粳米、药汁加适量水一并煮粥。
待粥欲熟时,加入细盐、葱白、生姜,煮成稀粥服食。
功效:有壮阳气,补精血,益肝肾,暖腰膝之功。
【韭菜粥】(《本草纲目》)
原料:新鲜韭菜30~60克(或用韭菜籽5~10克),粳米100克,精盐少许。
制法:先将新鲜韭菜洗净切细,或取韭菜籽研为细末,待用。再把洗净的粳米倒人锅内加水适量,待沸后数分钟,加入韭菜或韭菜籽细末,同煮成稀粥即成。食时加盐少许。鲜煮鲜吃,隔日粥不要吃。
功效:补。肾壮阳,健脾暖胃。
说明:阴虚内热,或身患疮疡以及患有眼疾的病人,忌吃。炎夏季节亦不宜食用。
【果味米粥】
原料:精大米300克、荔枝500克(去皮去核)。红枣100克、松子50克、莲子50克。白糖(或桂花酱)适量。
制法:将大米淘洗干净,放锅内烧开后用小火细煮,注意撇去浮沫。先放红枣、松子、莲子,稍后放入荔枝肉,用小火炖30分钟即可。食用时,可按自己口味放入白糖或桂花酱均可。
特点:味道鲜甜。
功效:益气血,健脾胃,尤益于产后服食。
【荠菜粥】《本草纲目》
原料:荠菜50克,粳米50克。
制法:取新鲜荠菜,洗净切碎,备用。粳米如常法煮,临熟时加入荠菜煮沸即成。荠菜质软易烂,不宜久煮。每日2次。
功效:清肝明目,健脾止血。
说明: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茎叶,富含胡萝卜素。味甘淡,性凉,长于清肝明目,与粳米相配煮粥,可以“明目利肝”(《本草纲目》)。凡肝经郁热所致的目痛、目赤、目生翳膜等症,均可辅食此粥。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荠菜止血作用较强,能“止血,治肺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或视网膜出血”(《现代实用中药》)。更有粳米一味,味甘,性平,专补脾胃。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健则统摄有权,诸血皆止,故经常食用荠菜,对防治脾虚出血症,颇有裨益。
荠菜味道鲜美,口感柔嫩,江南一带也常配成素馅,做馄饨食用。
【芡实粥】《食鉴本草》
原料:芡实30克,粳米50克。
制法:将芡实煮熟去壳,与粳米同煮为粥。每日2次。
功效:补益脾肾,聪利耳目。
说明:芡实又名鸡头米,为睡莲科植物芡的种仁。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十足,色洁白者为佳。内含多种营养成分,每100克芡实含有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钙9毫克、磷110毫克、铁0.4毫克、维生素B1 0.4毫克、维生素B20.08毫克、维生素PP 2.5毫克、维生素C 6毫克。过去,每逢荒年欠收,老百姓常以芡实代粮充饥。《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谓其“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芡实味甘淡,性平,不润不燥,不凉不温,属补益类延缓衰老药物。与粳米相配,久服使肾精中气充足,不仅耳目聪明,意志坚强,亦可收祛病延年之效。
本品有收涩之性,可健脾止泻,固精涩精,祛湿止带,还可用于脾虚泄泻,肾虚遗精遗尿和湿热带下等症。
【小绍兴鸡粥】
原料:三黄鸡1只,上等粳米500克。盐、葱、姜、酱油、白糖、味精、香油。
制法:
(1)锅中放水加入葱、姜,用旺火烧开,将鸡身放锅内浸烫片刻拎起,待水开再放入浸烫,如此反复浸烫3~4次,浸烫后将鸡放凉水内洗净,待水再开时,撇去浮沫,稍加凉水,改用小火或微火,把鸡放人,盖上锅盖炖20分钟左右捞出,用水冲泡,冷却捞出,待沥干水用香油抹遍鸡身。
(2)鸡汤煮粥,鸡汤用滤布遗去葱姜杂物回锅烧沸,加入大米,先用旺火烧沸,改用中小火焖煮25~30分钟至稠黏即可。
(3)三黄鸡作法如下。锅中放红酱油150克,加清水75克、白糖、味精、姜末烧沸,倒入调味罐内,冷却后加入葱末备用;鸡粥调味料如下。红酱油、盐、味精烧沸,倒入调料罐内备用。
(4)将鸡分部位按需要量切成长条块,装盘,浇上作料上桌。鸡粥盛人碗中,加上葱末、姜末和鸡粥调味料即可。
特点:一鸡两吃,浙江风味浓郁。
【牛奶全麦粥】
原料:全麦片50克,牛奶150克,白糖50克,精盐少许。
制法:将麦片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时以上;用文火煮15~20分钟后,加入牛奶、盐,继续煮15分钟,加入白糖,拌匀。
说明:具有养心安神,润肺通肠,补虚养血及促进新陈代谢作用。产后食之,可强壮身体。
【桂圆肉粥】《慈山参人》
原料:桂圆肉100克,粳米100克。
制法:桂圆肉与粳米同煮作粥,任意食用。
功效:安心神,益心脾,补血气。适用于思虑过度,惊悸失眠患者。桂圆肉为养脑益脾之要药,补血益心之佳果,又具有补血、抗衰老之作用。久服轻身不老。李时珍称“食品以荔枝为贵,资益以龙眼(即桂圆)为良”。粳米辅以补益脾胃,益精强志之效,共奏养脑作用。
【芝麻粥】《便方》
原料:芝麻50克,粳米100克,蜂蜜50克,清水1升。
制法:将粳米与芝麻分别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入锅内煮沸,先武火后文火,熬成粥状,调入蜂蜜,拌匀即可服用。
功效:有补益肝肾、养血活血、养脑通便等作用。适宜治疗肝肾阴虚、须发早白、身体虚弱、头晕目眩、贫血、肠燥便秘、四肢麻痹等症。
【柏子仁芡实粥】《补脑药膳》
原料:柏子仁10克,芡实20克,糯米30克,白糖1匙。
制法:柏子仁、芡实洗净,滤干。糯米淘净去杂质与柏子仁、芡实一起倒入不锈钢锅内,加冷水3碗煮成粥。食时加白糖。
功效:补脾益肾,安眠养脑,固精涩小便。对夜尿多者,常食能改善症状。
【银耳粥】《妇女药膳》
原料:干银耳6克,糯米100克,冰糖150克,清水1.25升。
制法:将银耳水浸发涨,洗净去杂质。糯米淘洗干净,人锅加清水煮开,放入银耳,小火煮软,待糯米开花,调入冰糖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生津,润肺养胃,益气和血,补脑强心。用于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阴虚口渴。风寒咳嗽、温热咳嗽应忌食。
【鲤鱼脑髓粥】《寿亲养老新书》
原料:鲤鱼脑髓60克、粳米25克、江米、盐、味精、葱花各少许。
制法:将鲤鱼脑取出,洗净。以淘洗净的粳米煮粥,粥快熟时,放入鱼脑及五味调料,煮沸即可。
功效:补脑强志,增强记忆力,常服聪明,反应敏捷。
【荔枝粥】《泉州本草》
原料:干荔枝5枚,粳米50克。
制法:荔枝、粳米洗净,同煮为粥。
功效:健脑益智,本药粥对睡眠障碍兼脑力减退者食之颇益。
【大枣粥】《太平圣惠方》
原料:大枣5枚,粟米50克,茯神10克。
制法:先煎煮茯神,滤取汁液,以茯神液与大枣、粟米同煮为粥。食如常法。
功效:健脾养心,安神益智,凡心脾两虚,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精神不集中者皆适用。
【鸡头粥】《妇女药膳》
原料:鸡头150克,粳米100克,清水1升。
制法:鸡头下锅煮熟,去壳留肉,捣碎如碎米状;粳米淘洗干净,与鸡头米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上火熬煮好粥即成;食如常法。
功效:益精强志,适用于脑力不足者,可经常食用。
【八宝粥】《补养》
原料:芡实6克,山药6克,茯苓6克,莲肉9克,薏苡米15克,白扁豆18克,党参6克,白术6克,大米100克,调味料适量。
制法: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捞出党参、白术,再加入淘净的大米100克,继续煮成粥。分顿调糖食用,或随习惯加入其他调味品,作为早晚餐服,每天服1~2次。
功效:健脑益智,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
【栗子粥】《民间验方》
原料:栗子100克,粳米100克,冰糖100克,清水1升。
制法:栗子用刀砍开,去壳取肉,切成碎米粒大小;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栗子,上火烧开,加入冰糖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固齿,对肾虚之牙齿不固有较好疗效。
【甜浆粥】《本草纲目拾遗》
原料:豆浆200毫升,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豆浆加水与米同煮为粥。或粳米如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入豆浆,继续煮至粥成,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
功效:补虚赢,肥、健人,适用于产后身体虚弱者。
说明:豆浆是黄豆经浸泡、研磨、滤取的浆汁,为高蛋白低胆固醇食物,与整粒大豆相比,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其味甘,性平,善补虚润燥,与粳米制粥,具有较强的滋养作用,故原书用于“补虚赢”。本品适合于体弱多病,形体消瘦者食用。
大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加热可将这种物质破坏。所以制作时一定要将豆浆煮熟煮透。
【生地黄粥】《饮膳正要》
原料:生地黄15克,粳米50克。
制法:生地黄放入锅内,加水煎煮2分钟,滤取汁液待用。粳米煮粥,临熟时兑入地黄汁,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养阴清热,补中肥健。
说明: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含有β谷固醇、地黄素、甘露醇、生物碱、葡萄糖、铁、维生素A等成分。生地黄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其味甘苦,性寒,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见长,并能“填骨髓,长肌肉”(《神农本草经》)。生地黄与粳米为粥,而具养阴清热,补中肥健之功。适用于“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咳嗽唾血”等症。
【莲子粉粥】《太平圣惠方》
原料:莲子25克,糯米50克。
制法:莲子去皮心,研成粉,与粳米煮。每日2次。
功效:聪耳明目,补中强志。
说明:耳聋目暗,是脾肾两虚,阴液不能上荣的集中表现。防治之法,以平补脾肾为宜。莲子粥,取“脾之果”——莲子,补益中焦,使脾气旺盛,津液相成,则九窍通利。莲子又可交心肾,固精气,补虚损,利耳目,乃固肾之品,与补中益气的粳米配伍,相辅相成,脾肾双补。
莲子粉粥古代医学文献记载很多,宋代医学家苏颂的《图经本草》记录:“莲子捣碎和米作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莲实同米煮为粥饭,健脾益肾,颇著奇勋”。
【鲫鱼粥】
原料:鲫鱼1尾,高梁米(或粳米)50克,橘皮末适量。胡椒粉,姜、葱适量。
制法:将鲫鱼去鳞、洗净,剔去骨,用肉。米淘洗后,与橘皮末、鲫鱼肉加清水煮粥。待粥欲熟时入椒面、姜、葱调合。
功效:有和肠胃,消水肿之功。可辅治因肠胃失和,食水不调而致的脘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
【鱼脑石鸡茸粥】
原料:鸡脯肉150克,胡萝卜100克,大米100克,黄鱼脑石5克,黄酒、葱、盐、味精适量。
制法:鱼脑石焙干碾成粉,鸡肉剁成茸,加入酒、盐、淀粉搅匀,10分钟后用温油炒熟。胡萝卜切小丁,大米煮成粥,先放人胡萝卜丁,煮5分钟后加入鸡茸、鱼脑石粉,调味后煮沸,撒上葱花即可。每日早晚分2次食用。
此粥可治肾结石、膀胱结石、小便不通等症。
【皮蛋咸瘦肉粥】
原料:米半杯,松花蛋2个(去壳洗净,切丁),瘦排骨300克,瘦肉400克(切成三大块),芫荽适量切碎。芡汁(粟粉1汤匙,水3汤匙),腌料(酒1茶匙,粗盐1汤匙)。
制法:
(1)排骨不可剁块,原块放在开水中,煮10分钟取出。洗净,用绳绑紧。
(2)瘦肉放在开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蒸熟;冷后切小块,加入腌料最少腌10小时,腌时翻动,使咸味均匀。
(3)米洗净,用清水浸半小时至1小时。
(4)把水9杯或适量烧开,放人米、松花蛋1个、排骨(把绑排骨的绳挂在锅耳或锅盖,以免排骨贴着锅底),烧开后,慢火煮约2小时。
【鲜藕粥】(《老老恒言》)
原料:鲜老藕适量,粳米100克,红糖少许。
制法:鲜老藕洗净,切成薄片;粳米淘净待用。将粳米、藕、红糖同放铝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即成。
功效:健脾,开胃,止泻。适用产后体虚,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
【人参黄芪粥】
原料:人参5克,黄芪20克,粳米80克,白糖5克,白术10克。
制法:人参、黄芪、白术去净灰渣加工成片,清水浸泡40分钟
后,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小文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
水煎,开后取汁。早晚分别煮粳米粥,加白糖趁热食用。5天为1疗程。
功效: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适用于五脏虚衰,久病体弱,气短自汗等症。
【补虚正气粥】
原料:黄芪30克,人参6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