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刚结束时,戴尔·卡耐基被邀请参加宴会,这一次的宴会是专门为推崇一位被英皇授予爵位的英雄而举行的。
宴席期间,一位声名显赫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大意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随后补充到,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
卡耐基一听,顿时就知道他说错了。他敢肯定,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而且他清楚地知道出自哪一出中哪一幕的哪一场。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立刻纠正了他。这时候,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就是出自《圣经》。”
卡耐基继续说:“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先生,他是我的朋友法兰克·葛孟。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葛孟听了,在桌子底下踢了我一下,然后说道:“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的确出自《圣经》。”
宴会结束后,卡耐基私下里问葛孟:“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你为什么要撒谎?”
葛孟回答:“没错,我当然知道。那句话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保留他的颜面?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也并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永远避免跟人家发生正面冲突。”
这件事给了卡耐基一个教训,他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占了上风,获得了胜利,还是输了,证明了你并不是一个会做人的人。”的确,永远不要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这会削弱你的气场。
争论本身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你与他人争论输了,你在气势上就软了;就算争论赢了,你一样是输了,你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你丧失了亲和的吸引力,你在他面前的气场变成了负的,与对方的气场产生相斥作用。
古人早就说过:“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人的想法。人际交往中,时常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争执也在所难免。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日后不成为对方的“敌人”,保持着一种吸引人的魅力,那么在与他人发生分歧的时候,不要纠缠着与之争论不休。尝试理解他人,当然不是要求你完全接受别人的观点,你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理解问题,用“同质”的气场去影响他,才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如果非要辩论、争强,你就永远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林肯就曾这样对一位和同事发生争论的青年军官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辩中耗费时间。争辩的结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其后果是难以让人承担得起的。”
争论很容易让人丧失控制力,在不断升级的话语中,态度也越发蛮横,话语逐渐伤人,在不知不觉中去挑战对方的心理防线,导致双方都不冷静。一个失去了沉稳、气度,变得狭隘、恶语连篇的人,怎么还能够散发出好的气场呢?
其实,对于一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之分。特别是在生意场上,意见不统一、个人利益受到损失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争执不下、争斗不休往往没有什么好结果。看看那些气场强大的有经验和涵养的生意人,他们在与人交往、谈判、合作时,永远都是面带微笑,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便出现矛盾,也总是秉承以和为贵的原则,用自己强大而正面的气场赢得他人的好感,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广结人缘。如果是迫不得已被卷进了争吵中,他们也会表现得非常有气度,甚至甘愿充当失败者。
安迪与一家公司进行商业谈判时,在价格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这时,对方代表突然站起来,冲着安迪挥舞着愤怒的拳头,大发雷霆地说:“安迪,你简直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恣意谩骂了长达10分钟之久。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一场争吵必不可免,甚至以为安迪会挥起拳头向他打去,或是立即停止谈判。可是,谁也没想到,安迪竟然一点也不生气,而是恭敬地站起来,用和善的神气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越是暴躁,他便越显出和善。对方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气渐渐平息了下来。半小时后谈判继续进行,安迪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方代表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冲动,误解了安迪的意思。最终,双方谈判成功,达成合作。
在遇到分歧和争论的时候,“认错”和“宽大”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一种超越“优越”和“权威”的气场。有了这种气场,人们才会乐于同你交往,你的亲和力才会越来越强。与此同时,这种亲和力也会推动你事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