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就像一种合作。父母可能会给孩子立定一些规矩,或者大家会提前说好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当孩子没有遵守的时候,父母是会让孩子以一定的形式为此事负责,还是算了不计较了?父母的态度和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孩子责任心的建立。所以,父母在孩子该做的事情,不要轻易迁就,让孩子负责才是真正对孩子的爱。
建议六:帮孩子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
孩子做事虎头蛇尾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父母对此,不能置之不理,因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责任心。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因为让事情圆满地结束其实就是责任心的表现。
小刚的母亲要求家人洗澡后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小刚经常忘记。母亲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想着如何帮助小刚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妈妈就让小刚在本子上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提醒他不要忘记。从此以后,小刚再也没有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孩子的好习惯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做事善始善终是一种习惯,而这个习惯会让孩子做任何一件决定的时候,都想到要为后果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金玉良言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自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生活、工作有责任感的父母不但可以让孩子耳濡目染,特别是当孩子没有担负起责任的时候,父母有能力察觉。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果父母责任心不强,就不会认为不负责任是什么严重的事情,自然无法提醒和帮助孩子建立责任心。
事先计划:孩子“预则立,不预则废”
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
——(美国)戴尔·麦康基
做一件事,说一句话,无论事情的大小,说话的多少,你都得自己先有了计划,先问问自己做这件事、说这句话,有没有意义?你能这样做,就是奋斗基础的开始奠定。
——(美国)戴尔·卡耐基
初中2年级的蒋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野营活动,地点就在离城市不远的山中,为期两天。蒋威在家准备野营用品的时候,爸爸对他说:“东西可要带全了,不要落下。”
蒋威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我完全能照顾我自己。”
然而爸爸检查他的装备的时候却发现,他的衣服带少了,因为山里尤其到了夜里会比平时冷许多,而且他也没带手电筒等照明工具。爸爸想了想,并没有提醒蒋威。
两天后,蒋威回来了,与临走时的兴高采烈不同,他看起来有些垂头丧气。
爸爸问他:“野营过得怎么样?”
蒋威摆摆手说:“别提了!我没想到山上那么冷,结果没带衣服,冻得我什么都没心思看。而且我也忘记带手电筒了,晚上还得跟别人借手电筒。我自己也没什么安排,老师让自由活动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干什么,唉!”
爸爸笑笑说:“你看,事前的周密计划与准备是多么重要。你只顾着兴奋,完全没有好好计划,吃亏了吧?”
蒋威点点头,他对爸爸说:“下次,我一定要列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爸爸你也要帮我多想想,争取不再出这类因为计划不周而导致的低级错误。”
爸爸赞许地笑了,他知道儿子已经通过这次亲身经历体会到了制定周密计划的重要性
有人曾经把“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可能有成绩。计划,是一个人围绕目标对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所做的预先的安排。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是一种做事态度。合理的计划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父母要注意的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就如蒋威,仅仅是一次小小的野营,也会因为计划不周而导致他活动的不顺利。而爸爸让蒋威通过亲身经历来记住这个教训,也是在培养孩子做事前要学会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许多时候,父母会发现孩子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丢三落四的毛病,会有做事前松后紧的不合理安排,这些都是孩子做事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的表现,若是父母不加以指正和引导,孩子养不成良好的做事习惯,这有可能也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
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在做事之前制定好合理的计划,这对于让孩子有条不紊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上的大小事情十分有帮助,同时也是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培养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懂得事先计划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来说,若是他的学习与生活没有计划,那么他的未来就有可能会变得混乱不堪。因此,父母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让孩子懂得事先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明天就要开学了,可上小学2年级的周雪却犯了愁,因为她的寒假作业还没有写完。妈妈看着女儿从一早爬起来就在补作业,连中午饭也没好好吃,尽管有些心疼,但妈妈也知道,这都是周雪事先没有计划好的结果。
其实在寒假一开始,妈妈就提醒周雪,要安排好时间,制定好计划,让寒假过得轻松又有意义。但周雪毕竟只是个10岁的孩子,放假玩乐是她最想做的事情。因此,她只是口头答应了并没有真的去做。妈妈决定不提醒她,让她记住这个教训,从而认识到计划的重要。
晚上,终于写完作业的周雪疲惫地爬上了床,妈妈走进女儿的小房间,意外地在书桌上看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下次我一定要订个计划!”妈妈看了,欣慰地笑了。
很多时候,和孩子讲道理或者强迫他去做,可能都会使他产生逆反的心理。而周雪的妈妈这样的做法却使孩子通过亲身经历,最终体会到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当然,让孩子懂得制定计划的重要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用名人事例来作榜样,或者父母亲身作出榜样,等等。总之,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制定计划对于他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有了这个认知以后,父母就可以自然地鼓励和引导孩子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了。
建议二: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有些人做事向来没有什么条理,东一脚西一脚,看似很忙,但其实他又什么都没有做,也什么都做不好。这就是典型的做事没有条理的表现,这样的人终将一事无成。所以,父母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使他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谭宁上小学3年级了,他在家有一个特点,经常会问爸爸或妈妈“我接下来干什么”,要是父母当时没空回应他,他就会干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看好久,完全不知道他其实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爸爸有些头疼,他和谭宁进行了几次沟通,让他了解了没有条理的生活对一个人的害处。听从了爸爸教导的谭宁开始反思,并开始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制定起计划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谭宁不断完善他的计划,每天的学习、休息、锻炼、家务的时间,终于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参照这样的一份计划表,谭宁在爸爸的监督下认真坚持了下来。后来,他的生活逐渐变得按部就班,而且这份条理性也延伸到了他的学习上,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谭宁的爸爸及时发现了孩子做事没有条理的毛病,并通过制定合理计划来帮助他改正,相信谭宁一定可以成长为一个做事真正有条理的人。父母要知道,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需要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除了学习与玩耍,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也将纳入他的人生轨道。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条理处理所有事情,让他免于在今后的日子里遇事手忙脚乱,影响自己的事业甚至人生。
建议三:与孩子一起做计划
在孩子最初开始学习有条理地做事的时候,父母可以与他一起制定计划。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商量讨论,了解他的行动目的与行动过程,通过帮助与指导,使他能自主地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作安排,让他逐步养成做事情之前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11岁的安琳最喜欢去游乐园,几乎每个周末都想去,但她每个周末的下午都要去少年宫参加舞蹈兴趣班,可让人惊讶的是,她自己的时间安排却让她两不耽误。
原来,起先,安琳玩的时候怕学舞蹈会迟到,而跳舞的时候又想着还没玩够,这样玩耍和学舞蹈哪个都不能尽兴。于是,爸爸和她商量着制定了一个周末计划——吃早饭,接着游乐园活动,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小睡,下午一点去少年宫学舞蹈,下午3:00至晚饭前自由活动,晚上对第二天的学习做准备工作。
安琳有了这个计划,生活规律了许多。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安排,逐步改进与完善了计划,使自己学得更加尽兴,玩得也更加开心。
孩子对于不能好好安排的事情总是会显露出烦躁、焦急,甚至失去耐性,最终导致什么事都无法顺利完成。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他的个性与活动安排,帮他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让他将不同的活动时间区分开来,使他能专心于做每一件事情。
另外,父母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示范给孩子看,让他了解大致的计划模式;也可以征求孩子对计划的意见,让他对计划的安排多思考,使之最终学会自己定制计划。
建议四:督促孩子完成计划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计划定出来,就要照做。而且,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完成已经制定好的计划要循序渐进,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延迟拖沓,只有按照计划认真地去做了,计划的制定才是有效并有意义的。
孩子的自控能力会相对比较差一些,有时候他并不能很好地执行自己的计划。这就要求父母要随时督促孩子,并与孩子一起检查计划的完成质量。
上小学4年级的郑航,最初一直都让妈妈和老师头疼,因为他不是忘记带课本就是忘记拿作业,定了学习与休息的计划也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于是,爸爸决定帮他改掉这个毛病。
每天,爸爸都会帮助郑航一起制定当日的学习计划,在孩子学习的时间里,爸爸还会不时地来提醒孩子让他专心完成。而到了休息时间,爸爸又与郑航一起下棋、看电视。一段时间以后,郑航慢慢地改掉了做作业不专心的毛病。而且,每天和爸爸一起检查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也增进了父子间的感情。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面对孩子不能很好地执行计划的情况,父母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用训斥责骂的方式来提醒孩子,而是要像郑航的爸爸那样,通过耐心指导来帮助他完成计划,逐步让他养成按照合理计划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有了计划就去认真按照计划执行,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这对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学习、成长,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父母在督促他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积极的心态,使他不断积累自信心,同时还能激发他学习的潜能。
金玉良言
对于孩子来说,做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帮助他有条不紊地处理所有的事情,帮助他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更帮助他很好地学习,从而健康成长。因此,父母要通过引导与帮助,让孩子学会事先制定计划。
积极主动:永远让孩子快人一步
我一生所主张的,就是生活,对人们必须抱持积极的态度。
——(苏联)高尔基
我为什么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新的发展?这是缘于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美国)克莱门提·史东
6岁的雪燕细心、爱思考。一天,全家人在一起聊天,突然讲到了积极主动,雪燕插话问:“妈妈,积极主动是什么呀?”
妈妈说:“积极主动就是:有一件好事,别人希望你去做,但是却没叫你去做,你就默默地把这件事做好了。”雪燕一副迷茫的样子,妈妈继续说:“比如,你每周一、三晚上都要练习书法,每次都是妈妈一遍遍地在后面催你:‘雪燕,要写书法了。’而积极主动的孩子不会妈妈催,自己就开开心心地走向书房了。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而且老师、叔叔阿姨最喜欢这样的孩子。”
这下,雨燕明白了很多,说:“哦,这就是主动啊!”妈妈又继续说:“主动的孩子和被动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你把手举得高高的,那你就是个积极主动学习的孩子;吃饭的时候,不用妈妈催好多遍,自己就下来吃饭了,那你就是个主动吃饭的孩子。你想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吗?”
雨燕毫不犹豫地说:“要!”妈妈笑了笑,说:“好,妈妈相信你,也支持你,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对积极主动没有一个概念,总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父母强加在身上的一些想法,长期生活在这种模式下的孩子会逐渐养成对父母的依赖,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父母也可以像雨燕的妈妈那样,告诉孩子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的表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让他分清楚好坏,慢慢让他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做事。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积极的人能为自己创造有利的环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自己总有选择的权利。而消极被动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受环境和他人的左右,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能消极地生活下去。
积极主动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做事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孩子会乐观面对生活,对不好的环境不抱怨,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法;而消极被动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想通过向别人求助来解决问题,而不会独立思考,当出现不好的结果时,只会怨天尤人,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每位父母都不喜欢做事拖拖拉拉、只会抱怨的孩子。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做事的能力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用近期目标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孩子一般都会有上进心,但是上进心不容易保持,很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就动摇了,比如受过某些挫折,上进心锐减,最后导致萎靡不振。为此,父母要为孩子树立合理的目标,当他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要适时地鼓励他。
静文上小学1年级,开学第一天,妈妈就告诉她:“孩子,你现在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如果你能认真学习,每个方面表现良好的话,就可以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一名少先队员。”静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妈妈的话对静文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动力,所以静文学习非常认真,每天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一学期下来,静文经常得到老师的赞赏,不仅如愿以偿地戴上了红领巾,还成功地当选为班长。
有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就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那个目标往往离孩子太遥远,使他找不到可实行的方法或者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有一个远大目标,但也要为孩子设定一些阶段性目标,就像静文的妈妈那样,让孩子有一个近期可以奋斗的方向,当孩子达到目标后,体会到成就感,也就多了一分前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