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这次被学生问住了,他思考了很久都没有回答上来。第四天,明可夫斯基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现在有了答案!”
“老师,您快告诉我是什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说。明可夫斯基比较激动,怎么也说不明白,还手脚并用比划了一会儿。爱因斯坦也没有听明白。于是,明可夫斯基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奔去,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受到建筑工人呵斥的爱因斯坦一头雾水,他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明可夫斯基却非常专注地说:“对,就是‘歧途’!你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明白了!”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爱因斯坦毕业后进入伯尔尼专利局做小职员,在这几年中,爱因斯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他在物理学3个未知领域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最终突破了牛顿力学。26岁时,他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后来,爱因斯坦回忆说:“正是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我的创新精神。”
今天是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把他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勇于开拓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关于创新,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解释:画太阳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白纸上画圆,这是太阳;二是用墨将白纸涂得只剩中间一个空白圆,这也是太阳。两种画法,后一种就是创新。
可见,创新就是从普通平凡、随处可见的事物中发现与众不同的新奇或用途,并让其展现出来。当然,这需要独特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创新并不神秘。但遗憾的是,很多孩子并不具备创新能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这是客观事实,中国孩子同美国孩子比考试,中国孩子是第一,但要比创新,中国孩子明显不如美国孩子。
一个小小的创新,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要敢于创新,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想要创新,就一定不要被常识左右,因为常识是经验性的,而创新是尝试性的。相对对于创新来说,常识常常是靠不住的。
创新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据统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70%~80%来源于科技创新。举例来说,互联网就是创新的产物,它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互联网是赔钱的,因为人们不知道怎样从互联网上赚钱。但有一个人却用“涂黑留白”的方式在互联网上画了一个大“太阳”,他把书店开到了互联网上,他就是杰夫·贝索斯,他的书店叫亚马逊。很快,亚马逊的市值超过了上百年的老牌报纸《纽约时报》,而当时,亚马逊天天都在赔钱。1999年,贝索斯成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对孩子来说,创新是人生驰骋的动力源,时代需要孩子具有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救活”孩子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他全身的能量。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那么,该怎样教孩子创新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创造,并运用新方式解决问题、探索未知活动的思维方式,新颖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固有的特点。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张白纸上用墨水滴一个黑点,问成年人是什么?答案几乎一样:黑点。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的说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蝌蚪,有的说是一只压扁的臭虫,有的说是一顶帽子,还有的说是一粒黑芝麻,答案五花八门。
这说明,创造性思维是孩子的天性。遗憾的是,由于成人思维定势的影响,孩子还没长大这种天性就消失了。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要让他多多留心身边的一切。一些自然现象、日常用品等等,都有可能富有启发性,成为孩子开启创新的源泉。
父母可以有目的地给孩子创设一些思考机会。比如,外出购物或到某一个地方时,让孩子试着设计一条最佳线路,并说出理由等,这都是提高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对称、辨证、类比、极限、发散等方法启迪孩子的思维。
建议二:鼓励孩子要敢于破旧立新
鼓励孩子不要被传统的观念、理论以及表象所左右、迷惑,要敢于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突破,要有勇气去破旧立新,突破经验、常识等的束缚。所谓“有突破才有创新”。所以,父母平时一定注意鼓励孩子敢于破旧立新。另外,当孩子有新发现时,也一定要鼓励孩子,这样他才有被认可的感觉,也会有成就感,这种感觉有助于他进一步有创新发现。
建议三:常带孩子接触一些新鲜事物
教育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不会有很好的创新能力。所以,父母要利用节假日经常带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比如,家住城市,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让他认识不同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欣赏一下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可以了解花草虫鸟的生存环境和相关特性等;家住农村,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城市,让他认识一下城市的建筑、交通设施等。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认识的事物越多,思维的基础就会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读书、写字、画画的做法,很难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建议四: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人类第一美德。”爱因斯坦也曾说:“我没有特别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人皆有之,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好奇心是孩子的特性。
当孩子把手电筒、遥控器、玩具大卸八块,弄得乱七八糟时,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因为那是孩子好奇心和创造欲的表现。其实,这正如牛顿攒零用钱买来锤子、锯子、钳子,整天敲敲打打一样。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要注意引导和保护他的好奇心。
爱迪生小时候好奇心特别强,凡事都想弄个明白。6岁时的一天,全家人突然发现他不见了,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着。晚上,母亲突然听见车间传来了一点声音。于是,就走过去,她惊讶地发现,爱迪生像一只母鸡似地蹲坐在毛垫上,下面是一堆鸡蛋。母亲明白了,原来他想自己孵小鸡。母亲没有责备他,她在等爱迪生自己发现结果。最后,爱迪生发现:蛋壳破裂,蛋黄横溢。虽然没能孵出小鸡,但因为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刻苦钻研,成了大发明家。
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强大动力,是创新能力的起点。父母要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向更高层次思考。当孩子开始充满好奇地注视这个世界,试图了解各种现象的因果联系时,正是父母培养他创新能力的好机会。然而,有的父母不知道这个道理,当孩子发问时常不耐烦地说“就你的话多”,或因在饭桌上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便说“快点吃饭”,以此敷衍。
在此提醒父母,不要因为自己不知道而拒绝回答孩子或是用一两句话搪塞过去,要认真回答。如果回不上来,应该同孩子一道去查资料,力求解决。否则,将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扼杀孩子刚培养起来的那点儿创新意识。
建议五: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还应该注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研究表明,孩子的知识面越宽,思维的土壤就越肥沃,创新的幼苗生长才会越旺。所以,除了让孩子学好规定教材的内容,父母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与学科相关的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挑选有益的影视作品让孩子观赏,注意有选择地让孩子观看科教电视节目,带孩子参观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展览等。
另外,父母也应该把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孩子的认知程度一点点地输送给他,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这也是扩大孩子知识面的一个途径。
建议六:鼓励孩子勇敢尝试
尝试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去尝试,永远也不会有创新,因为创新是在不断尝试中获得的。创新源自尝试,又高于尝试。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是由他大胆尝试的程度所决定的。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敢于大胆尝试。实践出真知,让孩子自己动手,大胆尝试,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如果孩子不敢尝试,就永远也不会跳出条条框框的制约。让孩子明白,要想有所发现,就需要大胆尝试,虽然很多尝试大多会以失败告终,但只要不断总结教训,就会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是创新。
要注意,当孩子的尝试失败了,父母不要呵斥批评批评孩子,孩子需要的是鼓励和对失败原因的分析。这时,可以给孩子讲名人面对失败的故事,以激起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告诉孩子,如果你有什么有创意的想法就去勇敢地尝试吧!但有一点,尝试应该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进行。
金玉良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父母必须关注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他强大的领悟能力。学习不但是继承的过程,更是不断创新的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的最有利环境。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环境,积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