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记忆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把同类的事物归为一类。这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本身就具有记忆的功能。
2.协同记忆法
协同记忆法就是让孩子在记忆某种东西时,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其中来,比如:在看单词的同时,读出声来,手底下再比划着,这样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仅用视觉去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由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所以,“读书”可能比“看书”更容易记住。
3.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让孩子在记忆时,发挥想象力。比如:记忆10个单词时,可以有意识把原本不相干的单词组成一个小故事,这样就把单词联系在一起。只要想起1个单词,其他9个也就自然浮现在脑海了。
4.开头结尾记忆法
从心理学来说,每个人对开头有一种好奇感,对结尾有一种结束感,而对中间最容易出现松弛麻木的状态。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有意识地记忆事物的开头和结尾,同时注重两者之间的连接,把要记的东西连成一个整体。如果要记忆一整篇材料,可以先分割成若干部分,然后再运用开头结尾记忆法。
5.歌诀记忆法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谐音、诗歌、口诀等形式来加强记忆。比如:把圆周率π=3.141592653589793284626用与数字发音相近的谐音字,编成一首歌谣:山顶一寺一壶酒,你乐,苦煞我,把酒吃,酒杀你,不死,乐而乐。
其实,很多记忆方法,可以让孩子在记忆的过程中总结出来。但是,好方法始终是以大量的实践为前提。因此,父母还是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记忆习惯上。
金玉良言
孩子记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能力的高低,尽管我们知道只有大量的记忆训练才能培养高超的记忆力,只有掌握了记忆方法和记忆规律才会让学习更加轻松。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把训练落到实处,否则,知道再好的记忆方法也等于零。因此,请父母不要坐在沙发上对孩子说:“去!背单词去!”而应该起身,对孩子说:“走,咱们一起去背单词!”父母如果真愿意这样做,孩子就不会让您失望。
专心致志: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才轻松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美国)马克·吐温
登高必自卑,自视太高不能达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须培养泰然心态,凡事专注,这才是成功的要点。
——(美国)爱迪生
一位研究考古的专家想要从他的学生中挑选一名助手,跟着他一起到深山中进行一项考古遗址的发掘。这是一个绝好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学生们都想去,于是专家决定通过考试来决定人选。
考试当天,专家拿了一些资料,发给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并让他们一直大声且不出错地朗读下去,直到他喊“停”。大家都觉得这太简单了,纷纷大声读了起来。
就在这时候,专家放出了几只小猫,才几个月大的小猫在学生们的脚边跑着,可爱的样子立刻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目光。而这些学生眼睛刚一离开资料,立刻就读错了。专家摇摇头,把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出错的几个学生请了回去。
最后,只留下了一位学生,他一直都在大声读着。专家让他停了下来,并问道:“你难道没注意到小猫吗?”
“是的,老师,我没注意到。”
“但是你知道它们的存在,是吗?”
“是,老师。”
“那你为什么不看它们一眼呢?”
“因为我在专心做我该做的事情,完成我的考试。”
专家赞许地点了点头。当然,这位学生成为了他的助手,随他进入了遗址……最终,这位学生也成为了著名的考古学家。
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而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就如故事中那位学生,他一直都专心于自己的朗读考试,他的确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他最后被专家选中也是理所当然,他的专注为他赢得了机会与成功。
曾经有一部叫《阿甘正传》的美国大片,片中的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有些低的人,在一些人口中,他就是个傻子。但就是这个傻子,无论做什么都非常成功。也许有人会说,阿甘这个傻子的运气真好啊!可实际却并非如此,阿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水滴石穿的耐力,是因为他有经得住诱惑的定力,更是因为他对所有事情的专注与坚持。
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阿甘的做事精神正是他所需要的。父母要培养他专心致志做事的能力与精神,要让孩子将专注作为一种习惯,这样他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培养建议
建议一: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习惯
一般来说,孩子在处于成长期的时候,自制力是比较差的。他有可能会因为贪玩而忘记学习,也有可能会因为懒惰而不去整理房间,这些都是他不能坚持的表现。因此,父母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他坚持不懈的好习惯。
潘理上小学3年级了。一次,老师家访的时候告诉潘理的爸爸,说他上课听讲不专心,也缺乏耐性。老师走后,爸爸仔细想了想,发现潘理的确有这个毛病,他决定帮他改正。
于是,第二天,爸爸买回来一盒多米诺骨牌,并招呼潘理过来一起玩。首先,爸爸用骨牌摆好了一个图案,当骨牌一块接一块地倒下的时候,爸爸和潘理两个人看得都很兴奋。
然后,爸爸让潘理自己去摆。因为多米诺骨牌的摆放是连续的,一块倒塌后,所有的都会跟着一起倒塌,所以摆出一个完整的图案是一件耗时间的事情。看到爸爸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摆好了图案,潘理说:“没准我用的时间比爸爸还短呢!”一开始潘理总是在失败,但是他很想超越爸爸,于是这种信念便一直鼓舞着他。
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潘理都会拿出骨牌聚精会神地在地上摆着图案。几天后,爸爸问他:“超过我了吗?”潘理摇摇头说:“还差一点了。不过我努力了啊!”
爸爸笑笑说:“没错!虽然你现在还没有成功,但你的专注力却是值得表扬的。你看,你在摆多米诺骨牌上都能这样坚持不懈,说明你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等等事情,也能一样坚持做好,不是吗?”
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锻炼,潘理终于养成了做任何事都坚持不懈的好习惯,而他的学习成绩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坚持不懈,是能够专注于一件事,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逐渐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而要让缺乏长性的孩子能坚持到底,父母的言辞说教有的时候不一定起到大作用。所以父母应该向潘理爸爸学习,适当地运用适合孩子的方法,让他经过锻炼,自己养成好习惯,为自己的成长打好基础。
建议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
动物界中,猎豹虽然跑得最快但却缺乏耐力,它必须在短距离内捕捉到猎物。在追击猎物之前,猎豹会先瞄准猎物群中的老弱病残幼,一旦启动追逐,它就会全心全意盯住一个目标,直到抓到猎物。正是它的专注,才使得它在大部分狩猎时间里,都能满载而归。
其实,人与猎豹是一样的,只有先树立正确目标,后面的锲而不舍才算是有意义,否则,就只是疲于奔命,最终反而毫无结果。
上小学4年级的曹勤,的确很“勤快”。看到同桌学画画他也学;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学游泳,他也去;没过两天,他又跟着同学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
而这些事情,曹勤却一件都没做到底,更别提做好了。因为他画画的时候想游泳,游泳的时候又觉得踢足球更有意思;到了踢足球的时候,他的思想又飞了。
这些举动都被爸爸看在眼里,爸爸知道,这一切都是曹勤对一项事物不专注的后果。于是,爸爸与曹勤做了一次长谈,他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
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曹勤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他要踏踏实实地学书法,以后要做一名书法家。而确定了目标的曹勤,终于能够专心于一件事情了,开小差、虎头蛇尾的现象再也没在他的身上出现过。
有了目标,才能有奋斗与努力的方向。就如曹勤,不确定目标的时候,就像无头苍蝇乱撞,反而一事无成。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才能让孩子的专注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当然,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可行的目标,若是孩子定的目标过于庞大或遥远,一番努力后却看不到什么成果,孩子也一样会因为倦怠而无法专注于这个目标。
建议三:培养孩子坚定的信念
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父母要培养孩子坚定的信念。当孩子确立下奋斗目标之后,就要让他不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坚定自己完成目标的信念,要为自己的成功而努力。
孩子身处今天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里,更是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使他能够专心向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所以,父母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抵御外界的一些诱惑,要时时用目标激励他,用成功推动他,让他能做到坚持不懈。
建议四: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失败、懈怠,都是孩子在前进与成长道路上会遇到的问题。有的时候,孩子会悲观,甚至会选择放弃;而有的时候,孩子又会显得过于无所谓,对一切都不上心。但成功、喜悦,也会让孩子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大。另外,有时候为了成功,孩子也许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这样他就有可能会有抵触甚至抱怨的情绪。这些行为表现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都是不利的。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挫折与失败,不灰心气馁、悲观放弃;面对成功与进步,不自满自大。父母要告诉孩子,成就自己的事业将会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暂时的成功与失败都不算什么;而要成大事,也必须舍弃一些无所谓的东西,踢掉路上的绊脚石。父母要让孩子逐渐锻炼出一颗平常心,为自己未来的成长走好坚实的每一步。
建议五:孩子专注的对象要有利于他的成长
专注固然是好,专注也的确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父母也要注意,孩子专注的对象,必须是有助于他成长与进步的,必须是对孩子有益的。
刚进入初中1年级的耿齐,自从家里新买了电脑、装好了宽带以后,就迷上了网络游戏,而且几乎不能自拔。每当他玩游戏的时候,他的“专注”让爸爸妈妈都十分吃惊,比如喊他吃饭,无论多少遍他都听不见;让他按时睡觉,不管妈妈说多少次,他也都充耳不闻。
最初,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好奇,一段时间后就厌倦了,所以也未多加阻拦。可哪里知道,耿齐早已经被网络游戏套了个严严实实。父母的说教也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效用。
后来,爸爸一气之下,断掉了电脑的电源。可早已对网络游戏“专注”到一定程度的耿齐,却干脆就跑到外面的网吧,没白天带黑夜地玩了起来。父母被儿子这扭曲的“专注”伤透了心,打骂用尽也无济于事。他们只盼有朝一日,耿齐能够“回心转意”,能够重新回到学业上来。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周遭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好的坏的事物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在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的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能明辨是非、分清利弊,从而让他专注于有益的爱好与目标,远离不良事物。不要像故事中的耿齐的父母,直到孩子已经“专注”到无法自拔,才开始悔恨,那就太晚了。
金玉良言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说得正是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专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专心致志地对待对自己成长有利的事情,让他为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
大胆质疑:锻造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品质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法国)巴尔扎克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美国)爱因斯坦
在一个4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麻雀》里有一段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场景。当讲到这一段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开始回答,接着,老师用标准答案引导说:“是不是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呢?”
学生们一口同声说:“是!”
正在这时,一位男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
老师问:“为什么?”
男同学说:“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麻雀呢?这篇课文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它是一只母麻雀,怎么能说这是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对于小男孩提出的问题,老师斟酌了一下,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表扬道:“对,你提出的问题很好,那么,这篇课文应该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包括母爱与父爱。”
小男孩的这次举动带动了班级里提问的热潮,很多同学逐渐敢于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或课后向老师请教。一段时间,班级学习气氛浓烈起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很多同学都对语文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孩子在学习方面,很多时候是通过“质疑—解决质疑—再质疑”的过程,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在这堂语文课上,如果那位男孩没有提出麻雀是母麻雀还是公麻雀的话,每个人都默认了课文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当然,课文本身表达的内涵对全班同学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男孩的质疑带动了班级学习的气氛。男孩的提问让每一位同学都体会到:标准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而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而合理的想法才是重要的。同时,这位老师的做法值得父母借鉴,如果老师当时没有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男孩的问题,而是努力强调标准答案的正确的话,不但打击了小男孩学习的积极性,班级也不可能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学习场面。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学问’这两个字中,第一个字‘学’和第二个字‘问’,意思就是一定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而作为一个学习中的孩子而言,首先要能发现问题,其次是要敢于提出质疑。
孩子提出了质疑,才会有意愿主动找答案。而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可能又会提出新的质疑,此时,孩子的思维能力不但得到锻炼,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得到了充实,学习能力也会提高。因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大胆质疑的能力,这对孩子的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建议
建议一:做善于质疑的父母
孩子是否在学习中有能力质疑,很多因素取决于父母是否在生活中愿意问“为什么”。因为,“质疑”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而孩子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要靠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之间经常性地讨论问题,特别某一方还常常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想法,孩子会大受影响。而父母对待生活和工作总是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什么疑问,自然就不会表露在孩子面前,孩子也会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