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年,黄河泛滥河堤决堤,造成了沿岸的村落城市被淹被冲毁,农田被淹
粮食颗粒无收,存粮被水泡坏,使沿岸的几十万平民百姓沦为难民,无家可归只
能抛弃土地背景离乡到处流浪乞讨。朝廷为了防止百姓们起义造反,和元朝著名
宰相脱脱(1314年-1355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为政清廉,而且能干《宋
史》就是由他主持修的)的极力主张下,于是就派工部尚书贾鲁(1297~1353)负
责开挖和疏通河道。贾鲁上任后马上征招十多万民工每日没夜的劳作(农工又不
是机器怎么可能不休息的工作,即便是机械也有停下来维修的时候),修河所用
的物资被上面的官员层层贪污,最后到达物资已经根本不够修河了,没办法他就
只好重新征集物质,于是在近摊遭受水灾的灾民头上征集(灾民们经过洪灾,现
在已经一无所有,到处流浪乞讨了,哪里还有钱上交啊。给灾民们留条活路吧)
,他根本就不为百姓考虑。而且下面监工们为了贪污点银两就经常扣发民工的口
粮(人是铁饭是钢,不让农工们吃饱饭哪来力气干活。你们生活已经比他们生活
好很多了,何必要贪农工们辛辛苦苦赚的哪一丁点银两呐),造成了不少农工饿
死累死了。本来修河道是一件防止造反并造福百姓的事,但是却进一步加快农民
起义的开始(不是上天要灭你元朝,而是你自己要灭自己,怪不得谁。百姓们的
要求就是有口饭吃,有个幸福的小家,有个安定的社会,这些简单的要求很难办
到吗?办到了百姓们会起义吗?)。
在黄河泛滥成灾的同时,在淮河沿岸遭到了严重的旱灾,同时瘟疫横行。
至正四年淮河沿岸在入春后,连续几个月干旱滴雨未下,先是农田干旱,接
着坑塘河沟全都干涸了,江河断流,很快连水井里也没水了,田地里的庄稼由于
没有水浇灌和在烈日的烘烤下,像被火烤过一样蔫在地里,禾苗枯萎。在对这百
年不遇的旱灾面前,人们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掌管降雨的龙王,天天祈求
他降点雨。然而,海龙王像是没听到人们的祈求一样始终没有降雨(龙王可能去
远方玩忘记回来降雨,走的时候连定时都忘记开了),上天也像没听到,也没去
管龙王让他下雨,还给人们开起了玩笑。给淮河沿岸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蝗虫(真
是祸不但行啊。这还让人活吗)。这突如其来的蝗虫使农田里那些已经蔫了的都
啃噬的一干二净,农民们最后的一丁点希望都被上天抹灭。农民们面对荒凉的庄
稼田地,欲哭无泪。元朝虽然不把汉人当人看,但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功夫还是要
做给民众看的。于是,元顺帝下诏赈灾让中书省准备银两和粮食,中书省的官员
们都乘机各自捞了一点油水,才把剩下的赈灾物拨到各路的灾区,下面官员也层
层贪一点,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都是官员不要了的。发给百姓们的,有的是剩下
的谷壳,有的吧救灾物资换成了发霉坏的粮食,有的甚至就不发放……(良心都
去哪了,这种钱也贪,你们还是人吗)官员们得到了好处,纷纷上书感谢皇恩,
并把他吹捧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明君、仁君。元顺帝被他们垮得分辨不出东
西,以为自己真是一个伟大君主(不自己下去考察,只听信下面官员们的阿谀奉
承,怎么可能成为名君)。朝廷上下都皆大欢喜(你们高兴了,可是百姓们怎么
办)。百姓们没拿到救灾物资都不满意,但是也没办法。
可是灾难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上天不但不同情黎明百姓,还开了一个更大的
玩笑。
旱灾蝗灾把老百姓种的庄稼和存粮都消耗完了,再加上朝廷下发的救灾物资
被官员们层层贪完了。经过蝗灾大地已经看不见一点绿色(也太狠了吧,嘴下留
情点不行吗?让人怎么活啊),野菜也没有了,人们饿急只能挖草根、扒树皮等
一切能吃的东西来充饥。在这种情况一场瘟疫突如其来的卷袭淮河沿岸,出现家
家有新坟,一村一天死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情景。很快瘟疫也卷袭了,家在濠州
凤阳县朱重八一家,并相续夺去他父亲、母亲和大哥生命。朱重八没办法,只能
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去世,自己躲在墙角边痛哭流泪。从此他和二哥
成为孤儿,他们还要面对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埋葬他的父母。古人道父
母的殇事是大事,家里在贫困也要让他们入土为安,否则就是对他们的不孝,可
是家徒四壁的朱家没有棺材、没有寿衣、甚至连一块埋葬父母坟地都没有。没办
法兄弟俩只能无奈的去刘财主家向他乞求,希望他能施舍一块土地给他们安葬父
母。财主不想浪费自己的田地去埋葬死人,于是无情的把他们骂了一顿,送了一
张草席就把他们赶出去。然而兄弟俩并没有马上离开,仍然在门口苦苦的哀求着
。任由他们再怎么哀求,刘财主也没有再理睬他们。刘财主的哥哥被他们的孝心
感动了,就送给他们一土地安葬亲人的尸体。兄弟俩千恩万谢后回家,用草席把
亲人尸体盖住抬去葬。殇事结束后。另一件事情急办,就是旱情越来越严重了瘟
疫也蔓延得更快了,家里没了栋梁怎么办,主要劳动力也没了,只剩下重六和重
八兄弟俩。二哥从小就体弱重八才16岁,没法继续为地主种田。没办法朱家兄弟
又要面临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大嫂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二哥也带着二嫂回娘家
,很快一家就散光,家里就剩下暂时还找不到去处的重八了。面对着本来家徒四
壁的家,在亲人相续离去,兄弟分离各奔东西之后,让这个本就十分贫穷又和谐
家,连最后的一点温暖都消失了。从童年就埋藏的星星之火开始燃烧了,燃烧得
越来越旺。
好心邻居汪大娘看见年幼孤苦伶仃的朱元璋,心想他若现在去逃荒(流浪)
很难存活下来,就让他去皇觉寺当和尚。告诉他:你父亲朱五四曾经许愿,让你
去皇觉寺当和尚。原因是你出生后,由于营养不良,体弱多病,不吃不喝,啼哭
不止一天门外来了一位长老,朱元璋父亲对长老说:“前日贱内生下孩儿,三天
三夜啼哭不停,请长老看看吧!”这位老和尚接过孩子说:“莫哭莫叫,为何当
初发笑;前路遥远,日月并到,到时候还个哈哈笑。”长老又说:“莫急莫躁,
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时刻一到,双曲来保,何必哭闹。”
长老说后,孩子不哭不闹了。道长对朱公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要到我的
寺院,否则小命难保,你们切记!”朱公说:“一定还长老的心愿。”
汪大娘把这事告诉了他,让他去皇觉寺还愿。对于此时孤苦伶仃,随时会饿
死的朱重八说,是一条不错的避灾之路。于是,汪大娘就准备了点东西,就带着
他去了。到了皇觉寺,汪大娘把朱重八还愿的事告诉了住持。住持听后也想起来
当年的事了,再看现在身板长得挺结实,人又机灵的朱重八,很满意就收下了,
让先在寺庙当几天行童再说。
求收藏、人气、点击、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