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店里的一位名叫三郎的学徒偷了钱,老板发现后,只是训斥几句了事。这事本来与幸之助无关,由于老板的严格保密,他是在事过很久以后才知道的。当他得知此事,冲动地说:
“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以马虎过去呢?”
幸之助立即找到老板,勇敢地说:“老板,听说三郎偷了钱,违犯了店规,可有这事吗?”
“这件事你也知道啦?”老板不禁有些意外。
“老板,我觉得您对三郎太客气了。”幸之助一口气说下去,“店规是您制定的,您规定偷东西的人是要被辞退的。可是三郎偷了钱,您却不给予处理,这让我们大家可怎么想呢?是不是今后大家都可以不遵守店规呢?您的自行车店还要不要办下去了呢?……”
“哈,你这孩子,真是咄咄逼人哪!”老板笑起来,希望能使空气缓和,“孩子,听我给你解释。三郎偷钱不假,可是数量并不是很大啊!”
“数量不在大小,偷就是偷。”幸之助毫不让步。
“现在三郎已经很后悔了呀!”
“有些事情一次也不能违犯,后悔也是没有用的!”
“可是,你和三郎不是很要好吗?”
“那是过去的事情。我是不会和一个小偷为伍的。”
“可是,你到底要我怎么办?”老板有些恼火了,他认为幸之助是在同他找为难,“我已经答应了三郎,这件事情就算是过去了。现在你让我反悔,这话你让我跟三郎可怎么说呢?”
“老板,如果您觉得您的决定是错误的,您马上改正就是了,我觉得这话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幸之助固执地说道。
“你不应该这样跟老板说话!”老板沉下脸,显得很不高兴。
“老板,我对您是尊重的。”幸之助毫无畏惧之色,坚持说下去,“我觉得让我和一个偷钱的人一道工作,这是我无法忍耐下去的。学做生意,就要和正派人在一起。所以,如果您不把三郎辞退,那么我就只好告辞了。”
“啊呀,你这孩子……”老板惊讶地说。
这位三郎是一个比幸之助略大些的孩子,论聪明才智绝不在幸之助之下,他和幸之助同样都为老板所钟爱。老板本想把两个人都留在身边,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老板犹豫了好半天,终于答应了幸之助的请求。
第二天,三郎被打发回家了。
这种老板向学徒屈服的事,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好多年以后,当幸之助有了一把年纪,回想起这件事,方萌生悔意,觉得当年对三郎有些过分。因为三郎毕竟是个孩子,竟然连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也没有给他留。
幸之助认为,在商海中谋生,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但首要的还是要做一个正直的商人。没有“正直”,赚钱也不会长久。
人们总是认为“无商不奸”,其实商人又何尝不可以“正直”呢?幸之助纵横商海几十年,深得顾客与用户的信任与好评,深得商界的信赖与推崇,这一切都是得益于他的“正直”;而这种“正直”,是童年时代就在他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并且伴随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