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之助的事业不断发展,工人和设备都不断地增加,最初租来的那座小楼就显得不够用了。一开始,他还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空间里挖掘潜力,车间里用粗木搭成支架,就像上下铺一样,工人们就在其中汗流浃背地工作。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松下电器非建立一处新厂房不可了。
1922年,幸之助在大开路另买下一块地皮准备建立新的厂房。幸之助自己动手画出了一份厂房设计草图,然后把它交给建筑商去做估价。不久,建筑商根据他的草图画出了立体设计图,同时附来一份估价单。幸之助见了,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那设计图上的厂房似乎已经立在他的面前;忧的是,估价单上开出的价钱是7000元,而他的手里只有4500元。再加上新厂房落成之后还得增加一些新设备,总计需要1.2万-1.3万元左右。缺口如此之大,幸之助不由得有些犯难了。
当然,到新厂房建成还须半年左右的时间,这中间厂子还可以赚一些钱补上,但无论如何也凑不到所需的数目。
由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很不好,要向银行借钱,是不可能的。
幸之助想出有关分期建设的主意。他对建筑商说:“老实说,钱不够。因此,请你先盖车间,至于办公楼和住宅以后再说。”
建筑商说:“如果只盖车间,有3500元就够了。不过,这种分期建设会增加成本,不如一起盖起来划算。”
幸之助说:“有道理。不过我的钱不够,如果要一次性建设的话,就只好同意让我延期付款了。我的生意很好,不会欠钱不还的。”
大约是幸之助的信用尽人皆知,所以建筑商竟一口答应下来,说道:“那好吧,不足金额2500元,我先为你垫支好了。不过,按惯例,盖房子的人钱不够,房屋所有权书要由我方代为保管。”
就这样,条件谈好了,幸之助很高兴,他的新厂房终于可以动工了。
工程是在1922年3月开始的。幸之助每天都要到离家一公里的建筑工地去看一看,心里充满了希望。
就在这一年,井植梅之为幸之助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幸子。幸之助觉得自己真是双喜临门啊。
工程如期交工。那一天,幸之助带着井植梅之和襁褓中的女儿,来到松下电器的新厂房,每一个房间都看到了,喜悦之情几乎无法用语言诉说。他想起18年前,自己离家到大阪学徒,那时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今居然盖起了自己的厂房!可以说,过去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他觉得果真是苍天不负苦心人,只要付出,总会得到回报的。
自从幸之助挂出松下电器的招牌,只不过短短5年的时间,他就盖起了一座新厂房,这标志着松下电器彻底从小作坊式的经营中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