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在上一章说了“做微商无需折腾”后,引来一些争议,主要来自信奉“不折腾就得死”的那一拨人。老李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他们压根没看明白老李说的啥意思。
走在街上随便找一个人,可能就是个“微商从业者”,话不出三句便和你大谈微信朋友圈,如果经验老到一点从业时间长一点还会和你扯扯用户体验,指着街上的广告牌告诉你这就是乔布斯回归时候提出的圆角矩形设计,可惜这块广告牌的倒角太大不美观,接到传单会和你说这是线上运营过剩导致的线下营销滞留现象,如果你表现的再感兴趣一点,说不定还会有意无意的给你透露一些互联网业界的内部消息,或者悄悄告诉你一个Number,让你好在开盘时赚上一笔,最后临走时突然想起来有句话忘了对你说,“姐,不妨看看我的手机扫描一下这个二维码,我们这个产品很好卖快脱销啦,我看你是个朋友才和你讲啊,就算你不懂推广卖不出去也能随便找下家,拿着提成30%还上什么班啊?”
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微商,这就和前几年的房地产从业者差不多,不管你是去买个早餐还是坐个地铁,总能够看到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低头盯着手机若有所思,他们走在互联网的超前端,关系网复杂神秘,每一个人都像是实体经营的大佬,随便动一动手指就从新西兰拨来源货两千箱,几乎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顶梁柱。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对微商不太了解的,但是即便不了解你也不要问,这就像几年前你对着卖早点的问有没有豆浆一样,他只会微微一笑告诉你,“我不卖早点,我卖楼……”
这样看来微商似乎已经成为超前形式的一种商业模式,事实上在他们的宣传中的确如此,“你已经错过了一次淘宝没有成为马云,你即将又要错过微商!”“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改变世界的idear,图形化界面、互联网、触屏手机、电商……微商!”那为什么我要说微商已死?其实已死也是说的过分了一点,将死还差不多,但我仔细想想对待国人是要这样过分一点,这就好比胡适深知国人需要部分的西方精髓但是却提出全盘西化,因为他知道国人拿东西学思想上来就会先给你抛掉一大半——我说微商已死,大家看着却是微商危险——听起来还是有那么点道理。
这时候微商圈子里的人肯定就不高兴了,凭什么挤兑微商圈子我们挣的钱比你多得多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主流你不是能够接受新思想的2。5%精英云云。其实老李本人就是微商大哥,对微商从业者从来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只是被迫卸载了一堆带有朋友圈的APP,顺带总结几点提醒同行。
亲,花不切实际的钱买来的产品肯定也不切实际,想要贪小便宜就算出了微商你也只能接触到劣质产品。
微商圈子里的人对这一点大多持有这样一个解释,但摆在眼前的是,这个圈子里所有的产品都是不切实际的劣质产品呀,怎么还有贪不贪小便宜之分呢?这不是空口白谈,因为这个商业理念和运作方式就已经决定产品的本身价值,当一个代理商下有一个代理商,这个代理商下又有一个代理商,他们要从已经便宜成零头的推销商品中再拿掉提成和提成和提成,那商品还能保证质量就一定是捐赠品和非卖品。
亲,商业模式的死路。每一个人在装APP时都是有极限的,而且从APP中获取的信息也是有极限的,中国已经渡过了从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发展的高速阶段,整体的APP信息获取量增速也会越来越平缓,甚至于在拥有很多的选择时用户甚至会卸载某些社交APP。频繁的广告在带给人们反感的同时也在加速这个产业的衰老期,简单的理解就是,这是一个由时代性需求+创新性需求带来的用户群体,现在微商就在消费这个群体资源,其本身发展越快对资源的消费也就越快,电信宽带业务都能被抢饭碗,这点资源还当真会消耗不掉?
亲,没有成熟的管理机构。在微商的发展看起来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时,似乎没有什么合理的机构和法则来约定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且投入这一行业所需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等都太低,这就意味这会成为一个门槛低、规则少、市场乱、盲目跟风的商业模式。在一个商业活动中,更有可能获利的往往是较少人从事的,而某个领域的从业者越来越多时,人们应当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从里面退出来。
查拉图斯特拉从山上下来告诉人们“上帝已死”时并不是指上帝真的在形式上死掉,而是上帝的带来的道德体系已经出现裂痕,人们已无法从上帝那里获取更多的真理,山下的人们在坚信上帝的同时内心深处也涌上恐惧,有了怀疑之感。微商的从业者,在享受这时代的产物革命性的先驱营销方式的同时,请听听老李这悄然而至的平静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