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陆陆续续就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回来了。这些天勤妹子和这样一些朋友约约会、见见面、聊聊天,不亦乐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勤妹子的小圈子大多聊的一些事业机会,做生意的到了一起绕不开生意经。勤妹子做微商之前,就一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别人聊生意还不一定插得上话呢。而今通过一年微商历练,聊起来还蛮在行的啦。
都知道远离红海市场,大家聊的比较多的是小众产品,该如何做市场?勤妹子想想自己做的原生态蜂蜜应该属于小众产品,基于此就当然有一些想法……
有的朋友一直在传统产品领域,做的传统生意,有一套传统的思维模式。比如,产品为什么卖不动?业务员和终端店员总是会抱怨,不打广告,怎么卖得动。在他们眼中,做广告就该象饮料企业一样,大投电视、报纸、公交车身和候车亭灯箱等广告,让他们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能看得到,他们面对客户才会信心十足。
勤妹子以为,类似自己同行的保健品、滋补品、有机食品等小众产品,跟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快消品怎么一样呢?勤妹子得心应手的是,自己以产品体验试销来寻找小众人群,所以一有机会就找人品尝自己的蜂蜜,以及自己制作的各种蜂蜜水果茶饮。
小众产品,只属于少数人。将小众产品进行大众化传播,大炮轰蚊子,但凡自己投资的小生意人,是不会花冤枉银子尝试浪漫想法的,断然也不会有人花高昂的大众广告成本去找有限的一些目标顾客。除非,在那个行业,潜在购买者们最大的购买障碍就是担心自己买这个产品后,送人或使用时,别人不知道他的价值,或难以吸引别人的关注,为打消这个障碍,就必须分出一部分预算针对普罗大众投广告,让大家知道,买这个产品的人,注定非同一般。
这一点,大伙都比较认同。也就是说,即便如此,如果不是钱多了撑着,对有限目标受众之外的大众传播,也会颇有讲究。就象奔驰宝马,在重要节点也会投放一些大众报纸广告或电视节目赞助,可相比它在目标市场投入的广告、公关、促销及体验等活动来说,那些仅是预算的零头。对于非目标市场的大众客群知名度,小众产品的商家们,更愿意依靠口碑的累积进行滚动传播。
勤妹子知道,蜂蜜又不是类似可口可乐那样的大众快消品,市场操作更注重口碑传播,人际分享,而不会追求“时时处处看得到、买得到”的密集传播与密集布点。
勤妹子的这些朋友中,有几个自己创业做生意的做的就是小众产品,包括奢侈品、有机食品、养生滋补品等,因此共同语言比较多,共同烦恼也自然会有啦,比如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如何找到真正购买自己产品的人,特别是抓住那一小部分接受力强、愿意迅速尝试、对别人有示范作用的意见领袖进行快速引爆。
她们往往为了找到这些人,并吸引首批顾客尝试消费,需要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大胆试错,频繁试错,比较灵活,在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走向正确。
勤妹子在这种场合更多的显得比较理性,时不时的会把讨论引入适度的理性思考。每到众口一词的时候,她就会换个角度,话锋一转,说,不过,想法不可以太理想化,方法理论化的。要真正找出那些人,知道他们的购买目的与动机,知道他们的购买障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产品推向市场,时间不用太长,配合各种方式,可能比貌似一本正经的问卷调研、焦点访谈等专业手法更实效。
信马由缰,无话不谈,谈到价格很正常,价格直接关系到利润,也就是说,对于愿意支付较普通产品更高的价格来买小众产品的客群,购买目的与动机的个性化趋势很明显。同样是送礼,商务送礼和亲情送礼选择的产品会不同,商务送礼重面子,亲情送礼重性价比,勤妹子给自己的蜂产品套餐礼盒起初倾注的更多是亲情元素,不过后来还是被商务送礼看好,除了因为性价比,还有就是生态、健康、地方特产、有特色。勤妹子从中受到一点启发,得出一点体会,小众产品和微商的重点,卖的就是切身感受,专业术语叫用户体验。
几个人聊天,像一首歌,有节奏,有旋律似的,一次又一次的表达着各自的不同经历和观点,一次又一次的达成一致,于话于理说着说着又说到了一起。其中不在微商领域做的那位姐也挺懂得其中的各种奥秘,呵呵,她觉得在微商领域,商家其实跟目标受众们的生活是一体的,没那么严格的买方卖方立场区分,一不小心换个场景买方就成了卖方,同样卖方也经常有机会以买方的角色出现,这种角色转换很轻松、很自然、很容易实现。喜欢一个产品也很容易,有时就因为小众媒体上的一篇软文,让他们不知不觉的进入故事中;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组织一次产品体验的品鉴会,让他们亲口尝一尝,摸一摸、看一看,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能再听听专家和名人品评推荐一番,一切水到渠成,一切归于生活。
当有人提及勤妹子因为做微商让自己从一个无名小卒变得小有名气的时候,勤妹子头脑还算清醒,告诉对方其实小众产品并不需要刻意追求大众市场的知名度,如果日积月累,口碑能够从小众客群圈子里传到了大众人群中,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儿了,只要做好本分,一切随之而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