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于1943年赴美留学,受“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观念的影响,他立志要写出一篇实验物理论文。
于是,由费米教授安排,他跟有“美国氢弹之父”之誉的泰勒博士做实验研究,并成为艾里逊教授的6名研究生之一。
在实验室工作的近两年中,杨振宁成为他所在的实验室流行的一则笑话的主人公:“凡是有爆炸(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
这时杨振宁不得不正视自己: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在泰勒博士的关怀下,经过反复的思考,杨振宁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毅然把主攻方向调整到理论物理研究上,从而踏上了物理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
假如他一条道走到黑,不知变通,恐怕“杨振宁”至今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物,老死也不为人所知。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人们往往受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或传统观念的约定俗成,很容易在事业的路上钻进“死胡同”中。
如果不知变通,一味坚持下去,将使自己最终在“牛角尖”中,不能脱身,贻误终生。
在职场上,一个善于变通的员工能够主动将变通思维融入工作,以变制变,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让变通成为习惯。
善于用变通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去更高效的完成任务,是一个人决胜职场的根本,更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竞争力的保障。
日本松下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的变通能力,他们要求员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并能将个人智慧变通地运用于工作中。
这一点,可以从松下公司对员工的选拔和考核中可见一斑。
有一次,日本松下公司准备从新招的3名员工中选出一位做市场策划,于是,就对他们进行例行上岗前的“魔鬼”考核。
公司将他们从东京送往广岛,让他们在那里生活一天,按最低标准给他们每人一天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60元)的生活费用,最后看他们谁剩回的饯多。
剩钱是不可能的,这点谁都明白,想要“剩”回的钱多,就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让2000日元的生活费在短短的一天里生出更多的钱来。
做生意是不可能的,一罐鸟龙茶的价格是300日元,一听可乐的价格是200日元,住一夜最便宜的旅馆就需要2000日元……也就是说,他们手里的钱仅仅够在旅馆里住一夜,要不然就别睡觉,要不然就别吃饭,除非他们能在天黑之前让这些钱生出更多的利润。
而且他们必须单独生存,不能联手合作,更不能给人打工。
第一个员工非常聪明,他用500日元买了一个黑墨镜,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把二手吉他,来到广岛最繁华的地段——新干线售票大厅外的广场上,演起了“瞎子卖艺”。
半天下来,他的大琴盒里已经装满了钞票。
第二个员工也非常聪明,他用500日元做了一个大箱子,上面写着:“将核武器赶出地球?一纪念广岛灾难40周年暨为加快广岛建设大募捐”。他也把募捐箱放在最繁华的广场上,然后用剩下的钱雇了两个中学生做现场宣传讲演。
还不到中午,他的大募捐箱就满了。
第三个员工真是个没头脑的家伙,或许他太累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小餐馆,要了一杯清酒、一份生鱼.一碗米饭,好好地吃了一顿,一下子就消费了1500日元。然后钻进一辆被当作垃圾抛掉的旧丰田汽车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广岛人真不错,前两位先生的“生意”异常红火,一天下来,他们都窃喜自己的聪明和不菲收入。
谁知,傍晚时分,噩运降临到他们头上,一位佩戴胸卡和袖标,腰挎手抢的城市稽查人员出现在广场上,只见第一个员工被扔掉了“瞎子”的墨镜,摔碎了“瞎子”的吉他;第二个员工被撕破了“募捐人”的箱子,赶走了被雇的学生。
稽查人员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收缴了他们的身份证,还扬言要以欺诈罪起诉他们,然后扬长而去。
这下完了,别说赚钱了,连老本都亏进去了。
他们都气愤地骂那个稽查人员:“太黑了,简直是个魔鬼!”
当他们想方设法借了点路费,狼狈不堪地在比规定时间晚一天的时间返回松下公司时——天哪,那个“稽查人员”正在公司恭候。
“稽查人员”掏出两个身份证递给他们,深鞠一躬:不好意思,请多关照!
是的,他就是那个在饭馆里吃饭、在汽车里睡觉的第三个员工,他的投资是用150日元做了一个袖标、一枚胸卡,花350日元从一个捡垃圾的老人那儿买了一把旧玩具手枪和一脸化装用的络腮胡子。
当然,还有就是花l500日元吃了顿饭。
这时,松下公司国际市场营销部总课长宫地孝满走出来,一本正经地对站在那里怔怔发呆的“瞎子”和“募捐人”说:“企业要生存发展,要获得丰厚的利润,不仅仅要会吃市场,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吃掉吃市场的人。”
故事里第三位员工懂得怎样吃掉吃市场的人,无疑是三者中最讲方法和策略的。
他的成功胜出让我们看到“变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能量。企业永远呼唤主动寻找变通的方法挑战困难的员工,这样的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能灵活变通的员工是一种创新型的人才,他们对变化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很快适应变化而不是与之无谓对抗。也就是说,面对环境的变化或者是工作计划的改变,谁能较快地去接受并适应,谁就能更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同样,在任何一个团队中,都非常渴望得到一个面对各种情况都能灵活变通、快速适应的员工,而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家伙。
2.做出随时改变的准备
要做到灵活变通,必须做好随时改变的准备。
尤其是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经济环境和新兴行业中,经常变化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要做好准备,接受并承认在工作中,变革必将出现这一现实。
若此,你就能在自己负责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学会适应变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高效工作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因此,对那些新的、看上去有些困难或你不是很认可的计划方案不要心存抵触,而要对它们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心理预期,并迅速地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让自己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保持工作的高效。
3.培养变通的能力,需要做什么
要想培养灵活变通能力,以下几种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养成有助于我们找到工作的诀窍,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企业和团队不可缺少的人。
A.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要求我们以职业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工作,这样才能专注于我们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乐趣而不是负担。
乐于工作,我们往往会因此而在不断的积极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B.善于收集资料
收集与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包括竞争对手的信息,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
因为任何成熟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需要用时,能够信手取来,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C.多做逆向思考
工作中遇到问题,一时找不到解决方法时,不妨多做逆向思考。
很多优秀员工都擅长用逆向思维拓宽眼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快找出问题的关键。他们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经常能够化繁为简,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D.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我们通常站在自己职责范围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但真正懂得巧干的人却总会自觉地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无论作为老板还是员工,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首先应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样就事论事。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问题,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E.善于总结
不难发现,巧干者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比常人强。
他们总能找出规律性,并善于运用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熟能生巧,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增强他们的办事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培养出这些良好的思维习惯,灵活变通,遇到问题时多思考为什么,多思考怎样才能够找到它的关键所在。
一旦找到了这个关键,看起来很难办的事情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